胡希恕越辨越明釋傷寒

胡希恕越辨越明釋傷寒

《胡希恕越辨越明釋傷寒》主要內容:余不敏,有幸在同齡人中虛忝同門之末,親聆胡老教誨七八年,感悟良多,受益終生。學中醫不易,遇明師指點更不易,既有所得,亦不該懷私密珍,遂將個人四次系統聽胡老講課時的學習筆記整理出來,奉獻給讀者,以期對有志經方研究套用和胡老學術思想者多一參考。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中醫名家劉渡舟高度評價胡希恕先生:“每當在病房會診,群賢齊集,高手如雲,惟先生能獨排眾議,不但辨證準確無誤,而且立方遣藥,雖寥寥幾味,看之無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於仲景之學也!”

內容簡介

余不敏,有幸在同齡人中虛忝同門之末,親聆胡老教誨七八年,感悟良多,受益終生。學中醫不易,遇明師指點更不易,既有所得,亦不該懷私密珍,遂將個人四次系統聽胡老講課時的學習筆記整理出來,奉獻給讀者,以期對有志經方研究套用和胡老學術思想者多一參考。書中&#91;釋&#93;、&#91;按&#93;是胡老多年授課的講義,名之曰“臨床大家解傷寒。”<注>、<按>是編者歷次聽講學習筆記的綜合整理和心得體會,名之曰“傷寒臨床釋疑錄”。本書之所命名為“胡希恕越辨越明釋傷寒》,是因為書中內容皆是恩師胡希恕先生畢生研用《傷寒雜病論》的精華,特別是編者在侍講學習中,感覺一 次比一次理解更深,收穫更大,確有越辨趙明的切身體驗。

目錄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第1條至第30條)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31條至第131條)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第132條至184條)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第185條至267條)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第268條至277條)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第278條至285條)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第286條至330條)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第331條至387條)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第388條至398條)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第399條至405條)
後記
方劑索引

書摘插圖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第1條至第30條)

胡希恕越辨越明釋傷寒 插圖胡希恕越辨越明釋傷寒 插圖
1.太陽之為病,脈浮①,頭項強痛而惡寒②。
【釋】太陽病即表陽證,它經常以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的一系列脈證反映出來。故無論什麼病.若見以上脈證即可確斷為太陽病。
【按】血液充盈於淺在動脈則脈象顯浮。尤其上體部血液充盈的程度更甚,故頭、項、體部血液郁滯。壓迫神經肌肉而發作凝滯性的疼痛。邪熱鬱積於體表,增大了與外界氣溫的差距,故稍有風寒來襲則惡寒。由此可見,所謂太陽病者,乃肌體驅集大量體液於上半部廣大的體表面。欲汗出而不得汗出的一種病理現象。
<注>①太陽病雖稱之為病,其實就是證,按六經八綱辨證體系分析,它就是在表的陽證,即表陽證。浮脈是脈動深度的淺在象,屬於太過的脈象,凡是脈太過均主有餘的病。所謂有餘,包括邪氣的有餘、病勢的有餘或機能之有餘等。以下仿此,不另說明。
②惡寒,為表證所習見,又為發熱之前驅症狀。人體新陳代謝(生理、化學變化)為體溫之大來源,臟腑、肌肉、血液流運為體溫之小來源。人體熱的輻射、汗的排泄為熱之大出路,呼吸、兩便之排泄為熱之小出路。今惡寒,其散熱機能大於造熱機能之故也(陳慎吾先生語)。
<按>本條為太陽病之提綱。頭疼、惡寒為太陽病之確症。
2.太陽病。發熱、汗出①、惡風②、脈緩者③,名為中風。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