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胃痛:凡由於脾胃受損,氣血不調所引起胃脘部疼痛的病證,又稱胃脘痛。歷代文獻中所稱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民病胃脘當心而痛。”《醫學正傳》說:“古方九種心痛……。詳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實不在於心。”至於心臟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內經》曾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在臨床上與胃痛是有區別的。 胃痛:中醫病證名。多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暢和脾胃素虛等病因而引發。胃是主要病變臟腑,常與肝脾等髒有密切關係。胃氣鬱滯、失於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機。緩解胃痛方法
1、按摩胃部(上腹部)將手掌面緊貼於上腹部痛點周圍,做順時針方向撫摩100次,用力宜輕柔,有溫熱感為佳。2、按揉中脘穴位於臍眼筆直往上6厘米左右,可用中指指端輕重交替地按此穴50次。
3、掐揉內關穴位於手臂內側,手腕橫紋肌正中往上4厘米左右,兩根手筋之間,先用一拇指指端用力掐1分鐘,再按揉10次,反覆揉5遍,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專家提示:根據病情需要,患者結合藥物治療效果更佳,並注意飲食規律,忌食辛辣食物,戒菸、酒,為胃痛症狀改善提供良好的基礎。
通俗解釋
“胃痛”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所以常常會被人們忽視。實際上引起“胃痛”的疾病很多,有一些還是非常嚴重的疾病胃痛發生的原因有兩類
一是由於憂思惱怒,肝氣失調,橫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氣為主。 一是由脾不健運,胃失和降而導致,宜用溫通、補中等法,以恢復脾胃的功能。 導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過度緊張、食無定時、吃飽後馬上工作或做運動、飲酒過多、吃辣過度、經常進食難消化的食物等。胃痛可能有若干因素,但大多數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內的液體逆流入食道。這些消化液中含有氫氯酸(鹽酸),這是工業上用來清潔金屬的腐蝕性物質。儘管胃有保護膜,以免受胃酸侵蝕,然而.食道卻缺乏此保護層。 因此,當胃酸逆流人食道時,會引起灼熱,有時嚴重到你以為是心臟病發作。引起胃痛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大吃大喝,飲食不能定時定量、常暴飲飽食,這會加重胃部負擔,造成胃痛。但這並不是唯一原因。有些人並未暴飲暴食,但也患胃痛。其實,胃痙攣就和食物沒有一點關係,它絕大多數起因於精神原因,生氣、精神緊張、壓力過大等都可能引起胃絞痛。 胃部是我們體內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在正常狀態下,它應該是不停蠕動,將食道送下來的食物絞碎。如果它的蠕動不正常,就會妨礙消化和吸收,令過量氣體積聚,形成胃氣,中醫稱這情況為「呆滯」。 胃呆滯時,吃下的食物不能實時磨碎、送到腸道,因而被迫滯留胃中,半處理過的食物就會任意發酵發臭,形成酸腐氣味,亦即口氣,同時亦會有胃脹的症狀。 當胃部出現潰瘍,幽門螺鏇菌就會寄生於傷口,導致潰瘍處經常發炎;即使用藥殺滅細菌,如果飲食惡習不改,潰瘍癒合之後,依然會不時覺得疼痛。另外,中醫學視人為一個整體,臟腑之間互為影響。肝若過熱,會影響胃液的分泌,這情況稱為肝氣犯胃。以五行學說解釋,肝屬木,脾屬土,而木克土,因此肝火過盛會令胃部同樣過熱不適。 1.肝氣犯胃憂思惱怒,氣鬱傷肝,肝之疏泄失調,橫逆犯犯胃,氣機阻滯,胃失和降則胃脘頭痛正如沈金鱉所說:“胃病,邪乾胃脘病也。惟肝氣相乘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若氣鬱化火,可致疼痛加重;火郁日久,致肝胃之陰虧耗,則病程每多纏綿;如久痛入絡,絡脈損傷,則見吐血,便血等症。 2.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或過食生冷肥甘之品,以致脾胃受傷,食滯中焦,氣機不利而產生胃脘疼痛。或因寒涼傷中,胃陽被遏,正邪交爭,而胃痛乃作。 3.脾胃虛弱病後脾胃受損或素體脾胃虛弱,中陽不振,寒從內生,以致脾不運化,胃失和降,而發生疼痛。胃陰素虛或病久陰傷,胃失濡養,胃氣不和亦能發生疼痛。 上述病因,既可單獨致病,又往往相互影響,而出現寒熱互見、虛實錯雜、陰陽並損之證候,臨證時必須靈活掌握。
胃痛檢查
1.胃液分析: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酸分泌常有障礙,尤以胃體部慢性萎縮性胃炎時最嚴重。2.胃脫落細胞檢查是一項較簡單的診斷方法,在胃鏡直視下,胃內可疑處刷取細胞作脫落細胞學檢查有助於鑑別診斷。
3.血清壁細胞抗體試驗血清胃泌素測定:多數胃體胃炎,血清壁細胞抗體常呈陽性,而血清胃泌素多升高。相反,胃竇部胃炎則血清壁細胞抗體多呈陰性,而血清胃泌素降低。
4.胃鏡檢查及活組織檢查:胃鏡檢查結合直視下活組織病理檢查,是診斷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淺表性胃炎常胃竇部為最明顯,多為瀰漫性,胃黏膜表面呈紅白相間或花紋狀改變,有時見散糜爛,常有白色或黃白色滲出物。萎縮性胃炎的黏膜多呈蒼白或灰白色,皺壁變細或變平坦,由於胃黏膜變薄,使黏膜下血管可透見呈紫藍色,病變可瀰漫或主要胃竇部。
胃痛病食療方
參芪蓽澄茄湯【組成】生黃芪24克,黨參、蓽澄茄、白朮各9克,桂枝、香附各4.5克,陳皮6克,大棗5枚,吳茱萸、乾薑各3克。
【製作】上藥加水適量,連煎2次,去渣取藥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劑,早、晚溫服。
【功效】溫中散寒,益氣健脾。適用於胃寒脘痛偏氣虛者。偏寒濕者,去生黃芪、陳皮,加附子、蒼朮、生薏苡仁。
附子乾薑麻黃兜肚
【組成】附子、乾薑9克、麻黃、烏藥、香附各,30克,虎杖克,樟腦40克。
【製作】上藥共研細末,棉布製成兜肚,每隻兜肚內裝藥末克。
【用法】將兜肚戴敷於胃脘部位,直接與皮膚接觸,敷用日為1個療程。
【功效】溫胃散寒止痛。適用於虛寒型胃脘痛。
胡椒燉豬肚
【組成】豬肚1個,胡椒10粒,姜5片。
【製作】豬肚用醋水反覆洗淨,納入胡椒和薑片,隔水燉爛。
【用法】每日早、晚就餐吃,可經常服用。
【功效】溫胃散寒止痛。適用於胃痛已久,身體虛弱,飲食減少,日漸消瘦者。
飲食調理
(1) 注意營養平衡:平素的飲食應供給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利於保護胃黏膜和提高其防禦能力,並促進局部病變的修復。(2) 飲食定時定量:長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應定時,間隔時間要合理。 急性胃痛的病人應儘量少食多餐,平時應少食或不食零食,以減輕胃的負擔。
(3) 首先要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種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謹防食物中的過酸、過甜、過鹹、過苦、過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有吸菸嗜好的病人,應戒菸。
(4) 飲食宜軟、溫、暖:烹調宜用蒸、煮、熬、燴,少吃堅硬、粗糙的食物。進食時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與唾液充分混合後慢慢咽下,這樣有利於消化和病後的修復。要注意四季飲食溫度的調節,脾胃虛寒者尤應禁食生冷食物。肝鬱氣滯者忌在生氣後立即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