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肩關節及肩關節周圍注射
適應證
肩關節及肩關節周圍注射適用於:
1.急慢性肩關節炎,肩關節周圍炎、凍結肩。
2.急性肩鎖關節扭、挫傷,肩胛骨骨折,肩關節囊撕裂傷、關節脫臼。
3.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痛。
4.急慢性肩關節滑囊炎。
5.肩關節肌腱鈣化引起的疼痛、癌性晚期肩關節痛。
6.肌纖維質炎。
禁忌證
1.局部皮膚有感染、腫脹變形或傷口。
2.肩關節有化膿或感染結核,應以全身治療為主。
3.惡性腫瘤引起的骨質破壞,侵犯周圍軟組織。
4.患有嚴重肺氣腫的病人(因進針不當易傷及肺尖)。
5.疼痛原因不明或非肩關節及周圍組織病變所致的疼痛。
準備
所有病例均行攝肩關節正、側位片、胸片;血常規、凝血機制、心電圖;隨機血糖;排除結核、骨折、骨質壞死及腫瘤等疾病,對於合併糖尿病、高血壓者均予內科處治,控制滿意後開始治療。
方法
根據解剖特點和不同適應證,可分別選取下列4個注射途徑:
1.肱骨結節間溝綜合區注射
(1)肱二頭肌長頭結節間溝注射:適用於肱二頭肌長頭結節間溝炎、凍結肩、胸小肌綜合徵、肩部衝擊綜合徵。仰臥,頭轉向對側。沿肱骨大、小結節的結節間溝,避開頭靜脈,將針刺入結節間溝頭側,溝內有肱二頭肌長頭,針可直接刺入肌腱進行注射;同時再將針稍稍拔出,改變針頭方向刺向喙突,進行胸小肌、肱二頭肌短頭及喙突下注射;注射完畢後,再將針刺向喙突與肱骨頭之間的喙肱韌帶處注射;最後將針刺入肩關節腔內,進行腔內注射。注入藥液量8~15ml(關節腔內藥液不含激素)。
(2)肩關節囊及滑囊注射:適用於肱二頭肌肌腱鞘炎,凍結肩,岡下肌肩前滑囊炎,肩部衝擊綜合徵。患者仰臥,肩下墊枕,使肩部略抬高。穿刺針自喙突內下方、肱骨頭前方刺入,在未進入關節囊之前,在關節囊壁作扇形注射,同時也可浸潤到岡下肌止點處的滑囊。本法為肱二頭肌長頭結節間溝注射之補充,因為關節囊周圍及滑囊較為敏感,注射後常可收到明顯療效。注入藥液量10~15ml。
2.肩胛袖綜合區注射
(1)肩外側肩峰下注射:適用於岡上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肩胛袖肌腱炎、肩部肩峰衝擊綜合徵。仰臥位,患肩略墊高。穿刺針沿肩峰下外側凹陷處刺入,首先尋找肩胛袖,穿刺時有堅韌的軟組織感覺,其下即為硬性骨組織(肱骨頭),此時可進行注射,並在同一平面上,改變注射針方向作扇形注射。然後再改變注射針方向,向肩峰下的外前方喙突肩峰韌帶進行注射,在注射中肩峰下滑囊也同時得到注射。注射藥液10~15ml。
(2)肩胛岡上肩切跡及岡上肌注射:適用於肩胛袖肌腱炎、岡上肌腱炎、肩關節僵硬、肩胛上神經炎、肩周炎。俯臥,兩上肢置頭側;如側臥,則患側在上。測出肩胛岡全長及其中外1/3交界點,在該點上方3cm、肩胛岡前方的凹陷處,將針呈45°角刺入皮膚,在凹陷處即可找到肩胛切跡。回抽無血後即可注射。然後針尖向肱骨頭方向刺入,可行岡上肌注射。注入藥液量10ml。
3.肩胛後方周圍注射
(1)肩胛內上角注射:適用於頸椎病、頸肩綜合徵、頸屈曲性軟組織勞損、落枕等。俯臥或側臥(患側在上),上臂前伸。患臂前伸,肩胛骨突出皮下易定位。常規消毒,穿刺針刺入皮膚,觸及骨質及骨緣邊部,即可進行注射,注藥6~8ml後,將針尖方向改向頭側斜刺,對準肩胛提肌包膜刺入,包膜內注入藥液5~8ml,藥液順肌纖維浸潤而向頭頸側蔓延,患者常感頸項部有傳導感,並感覺十分舒適。
(2)肩胛脊柱緣注射:適用於肩胛骨脊柱緣及其鄰近棘突疼痛、頸椎病、肩胛間痛、頸胸椎痛。俯臥,兩上臂前伸。定位清楚後,將針刺入肩胛骨脊柱緣的上中1/3交點處,觸及骨邊緣後進行注射,使藥液順骨面上淺層筋膜及肌溝浸潤,然後將針拔出,分別向骨線面的上下方向浸潤。必要時可在上胸段棘突進行注射。注入藥液10ml。
(3)肩胛腋窩緣注射:適用於頸椎病、凍結肩、頸肩綜合徵、岡上肌腱炎、岡下肌腱炎、滑囊炎。可取俯臥或側臥(患側在上)位。主要的穿刺點位於肩胛骨頸下、腋窩緣上端處,針尖可觸及肩胛骨腋窩上端,在不超過腋窩緣前方的界限下,可進行藥液注射,針尖可行四周扇形浸潤。必要時還可浸潤後方的肩肱關節囊,使肩肱關節後部的肌痙攣獲得鬆弛。注射藥液量10ml。
(4)肩胛岡下窩注射:適用於凍結肩、頸椎病、頸肩綜合徵、岡下肌腱炎。側臥或患側在上側臥位。肩胛岡中點下方2~3cm處為肩胛岡下窩。針尖沿肩胛岡下窩刺入肌肉深層,直至骨面,進行注射,同時可向左右浸潤。注射藥液量10ml。
4.關節綜合區注射
(1)肩胛胸廓機構注射:適用於凍結肩、頸肩綜合徵、肩周炎、肩肱關節損傷。俯臥或側臥(患肩在上),兩臂前伸,肘屈曲。在肩胛骨內上角稍下方進針,待針觸及脊柱緣上端邊緣部後,可進行少量藥液注射,然後將針滑向肩胛骨前緣,貼緊肩胛骨胸廓側骨面,繼續進針數厘米,對準肩胛骨中心部進行注射;然後拔針行腋窩緣上端邊緣穿刺,滑向肩胛骨前方骨面,邊進針邊注射,以浸潤肩胛骨外側面為主;最後針自肩胛下角處進針,觸及骨邊緣後,再將針滑向肩胛骨前骨面,針指向肩胛骨的中下部分進行注射。注入藥液總量40ml左右。
(2)肩肱關節注射:適用於凍結肩、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肩肱關節損傷後僵直。仰臥、肩下墊高,頭轉向對側。於喙突下內方、肱骨大轉子、轉子間溝內進針,在肩關節前內方刺入關節囊,有輕微突破感,回抽無血後,即可進行注射。一般注入量為10ml左右。若粘連較重、關節僵硬者,可適當加注藥液,最多可注入40ml左右,使粘連的滑膜擴張松解。
(3)肩鎖關節注射:適用於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肩鎖關節損傷、凍結肩。取仰臥位。觸摸肩鎖關節間隙,該關節位於皮下,藥液除注入關節周圍外,間隙處也可注入,注藥量3~5ml。
(4)胸鎖關節注射:適用於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胸鎖關節損傷、凍結肩。取仰臥位。沿胸鎖關節處進針,浸潤關節周圍及關節間隙。注藥量5~6ml。
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避免關節腔內感染。
2.進針不宜過深,防止關節面損傷。
3.應熟習解剖,避免傷及血管和神經。
4.操作要謹慎,防止刺入胸腔、傷及肺尖,造成血氣胸。
5.注藥前要反覆多次抽吸,證實無血後方可注射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