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腦病臨床分型

肝性腦病根據發生、發展、病情緩急與輕重程度分型,臨床上分為急性型與慢性型近年來提出亞臨床肝性腦病,即臨床上並沒有肝性腦病表現,但做一些有關規定檢查,發現一些異常表現的肝性腦病。

分型

(一)急性型肝性腦病

急性型肝性腦病相當於內源性肝性腦病,又稱非氨性腦病,系因急性重型 肝炎 或中性肝炎引起大塊肝壞死所致的肝性腦病。由於大量肝細胞被破壞,殘存肝細胞不能代償代謝失衡,毒物不能有效清除,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臨床表現:常無誘因、急劇起病、病程短,無前驅症狀,短時間內急劇進人昏迷,消化及全身症狀明顯。查體:肝腫大、有觸痛,肝臟逐漸縮小;無門靜脈高壓體徵;撲翼震顫見。化驗檢查,轉氨酶明顯增高,黃疽明顯,但嚴重者可有膽酶分離。預後差,絕大部分人很快死亡。

(二)慢性肝性腦病

慢性肝性腦病相當於外源性肝性腦病,又稱氨性腦病,門一體腦病。病理改變為大腦星形細胞肥大、增多、大腦皮質變薄,可有灶性壞死。昏迷時間長者,可有腦水腫,脊髓病變罕見。常因慢性肝病或門一體靜脈分流術後引起。門靜脈系統從腸道中吸收的有毒物質及通過分流而未經過肝臟解毒的物質進人體循環,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損害及紊亂。

臨床表現:症狀可發作性間歇反覆出現,時而清醒,時而出現神經、精神症狀,逐漸出現個時逆性神經、精神症狀。50%病人起病自誘因,起病緩慢,消化道及全身症狀輕。查體肝臟可增大,晚期縮小,無壓痛,有門靜脈高壓表現;撲翼樣震顫常見。化驗檢查,轉氨酶升高或正常,肝功能改變可不嚴重,晚期肝功能改變可加重。去除誘因,經冶療預後較好。

分級

I級:反應遲鈍,無集中能力,失眠,欣快感,性格改變,對周圍事物缺乏反應,行為異常,抑鬱,嗜睡,失去定向能力。
Ⅱ級:精神錯亂,不認人,木僵,昏睡,撲翼樣震顫或不自主運動。
Ⅲ級:昏迷,包括深昏迷和淺昏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