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和尚講故事

聽老和尚講故事採用的底本是中國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古今圖書集成精華》本。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物慾橫流,閱讀這些佛教故事對當代人的心智是大有裨益的。這些故事中的主題都是對貪婪和物慾的鞭撻,都是對蒙昧和愚蠢的警醒。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佛經中的通俗故事,不同於一般的佛教典籍,其講解佛法義理,短小精悍、詼諧巧妙、別具一格,而且結構簡單、義理深刻、形式統一,讀來既令人輕鬆愉快,又引人深思。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物慾橫流,閱讀這些佛教故事對當代人的心智是大有裨益的。這些故事中的主題都是對貪婪和物慾的鞭撻,都是對蒙昧和愚蠢的警醒。在紛紜複雜的世事中,是陷於急功近利還是保持淡泊泰然的心境?相信閱讀此書,會使你做出明智的選擇。

內容簡介

本書所採用的底本是中國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古今圖書集成精華》本。本書“參悟”部分,根據現代人的思想狀況,結合經文中的寓言故事,從哲學、社會學、心理學、語言學等諸多方面給予了深刻而精彩的評論。
希望讀者翻閱此書中的任何一個故事,都能獲得心靈的啟迪和超脫,獲得一份內心的寧靜。

部分章節

經文 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
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關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 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
譬彼外道,聞節飲食可以得道,即便斷食。或經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餓,無益於道。如彼愚人,以鹽美故,而空食之,至令口爽,此亦復爾。
意解很久以前有一個愚蠢的人,到朋友家裡去做客。朋友招待他,給他準備了飯菜,他嘗了嘗,沒有味道,嫌淡。朋友知道以後,就在飯菜裡面加了少許鹽,飯菜的味道自然變得好了許多,品嘗著加了鹽的飯菜,愚蠢的人自言自語道:“飯菜之所以香噴噴的,都是因為放了鹽的緣故。只加了一點點鹽,飯菜的味道就變得這么鮮美,那么,多加一些鹽,飯菜的味道不就更好了嗎?” 愚蠢的人自以為聰明,於是就放下飯菜,空口吃起鹽來。不但沒有美味,反而越吃嘴裡越不是味道,澀苦異常。
這就仿佛那些外道的人一樣,聽說節制飲食有助於修成正果,於是就禁食。有些外道的人,禁食七天,有的禁食十五天,結果只是徒勞的,飽受飢餓的煎熬,對修道卻毫無補益。就像那個愚蠢的人一樣,自己認為飯菜的美味,都是因為放了鹽的緣故,於是就空口吃鹽,結果導致滿嘴澀苦,口乾舌燥。那些外道的人,為修道斷食,也和那個愚蠢的人一樣,沒有明白其中的道理,視真諦而不見。
參司孔子說:“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論語·堯日》)《禮記》寫道:“仲尼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禮記.中庸》) 這意思是說,君子的行為,是合乎中庸之道的,而小人的行為是違反中庸之道的。君子的中庸之道,表現為節制,不偏不倚,合於中道;而小人的行為,則表現為胡作非為,無所顧忌。
我們知道,凡事都有一個度,超過了度,就會走向事情的反面。只有尊重客觀規律,尊重常識,不胡思亂想,不膽大妄為,才不會超過度的限制,才不會犯錯誤。寓言中愚蠢的人,就是不知道適度偏執一端,過猶不及。固然,飯菜中缺少了鹽分,味道不會鮮美,適量放鹽,飯菜才會有滋有味。但是,因此就偏執陷入妄想,認為鹽分是美味的唯一因素,空口食鹽,必然導致滿口澀苦,心中雜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