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李智勇,今年27歲。8年前,他從湖南省臨湘市農村來到深圳市打工。兩年前,他發現了一個賺錢的新行當。他幾乎每天都穿梭於深圳市的大街小巷,像獵人一樣尋找目標。
李智勇現在做的行當是職業維權。他通過摸底發現,深圳市很多酒店在內部電視系統里播放盜版影片。所以,他從北京請來了公證員和取證人員,到各家酒店一一取證。拿到證據和公證書,他就可以塌塌實實地打維權官司了。那么,以反盜版維權作為職業,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呢?在正常情況下,09年底他最少應該有1000萬元的收。
公司團隊
李智勇告訴記者,他不需要去購買著作權,公司會把所有的版板和資質都授給他們。他的維權資質來自於他的合作方,一家名叫網尚文化的公司。
網尚文化集團總裁黎峰說,他們擁有主流娛樂內容的70%以上,包括香港、台灣、韓國、美國和大陸的影視娛樂節目的著作權。據了解,網尚文化是國內最大的數字影視內容集成商,而李智勇則獲得授權在廣東地區獨家代理其所有節目的反盜版維權業務,相當於擁有了數千部國內外影視節目在廣東地區的著作權,其中包括中國國際總公司出品的《李小龍傳奇》等劇目。網尚文化集團沒有透露購買《李小龍傳奇》的價格,但該片的海外著作權售價高達500萬美元。而這只是一部片子的著作權價格。那么,李智勇從網尚文化獲得幾千部總計十萬小時的節目著作權需要付出多大的價錢呢?
李智勇說,他向網尚文化繳納200萬元保證金獲得了其節目在廣東地區的維權資格。這相當於為每部片子付出著作權費80元。這個價格並不算高,但是,要以維權作為職業,靠它賺錢並不容易:他一年的維權收入在扣除取證費、公證費、律師費以及訴訟費等成本之後,必須淨得200萬元以上,自己才有錢可賺,否則就會賠了本。而在國內市場上,反盜版一向是令人頭疼的事情。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音像部主任謝鵬飛說,該公司做音像製品的出版發行已經有20來年的歷史,公司出版發行大概每年以30%到50%的速度在遞減,收入也隨之減少,原因首先就是盜版。傳統的盜版是出版光碟,現在對他們衝擊更大的則是網路盜版。
賺錢的秘密
李智勇實際上是在替音像出版機構擔任維權代理。但問題是,這些從事音像出版發行十多年的專業機構面對盜版、尤其是網路盜版都無可奈何,被打得節節敗退,丟盔卸甲。李智勇僅靠著自己單槍匹馬,能把維權官司打到底,並且拿回屬於自己的那份收入嗎?我們再來看看李智勇在反盜版維權上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從這家酒店取證結束後,那就是批量取證、批量訴訟,專業化分工,靠規模化維權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這還是網尚文化公司總裁黎鋒在幾年反盜版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有的律師甚至一次就做一百個案例,他所花的成本其實並不會是一個案例的一百倍,而僅僅是一個案件的兩倍、三倍。所以一旦一百個案件下來那他所獲的收益那就會十倍、甚至二十倍地體現。
批量維權與個案維權相比較,在成本與收益上究竟會有多大的差別呢?以李智勇取證的那家酒店為例,假如他只取證這家酒店的一部盜版影片,來提起訴訟索賠的話。他能掙到錢嗎?李智勇告訴記者,如果是這樣,那肯定是賠本。他說,如果在這家酒店只取證一部影片,成本包括:兩位公證員和一個取證人員往返深圳的差旅費以及取證訴訟成本,總計21490元。按照《信息網路傳播保護條例》規定,每部影片可判決50萬元以下的賠償金額。但目前一般判賠5萬元左右。以此計算,提供著作權的網尚文化與代理人李智勇和參與維權的律師三方各1/3分成,李智勇能得到17000元,但他之前支付的成本是21490元。這樣,他辛苦幾個月打贏一場反盜版官司反而會賠本4490元。所以,李智勇說,他有別的選擇。比如他會先取證30家酒店,把所有的公證書拿齊了之後再一次性發律師函。按照一次取證30家酒店,每家酒店平均取證4部影片計算,維權一次總成本為337360元;賠償金總收入為600萬元。相關三方分成,李智勇可得到收入200萬元,減去他支付的維權成本337360元,他一次維權得到的淨收入將達到1662640元。不過,這只是估算。那么,李智勇在實際維權中的成功率和收益到底怎么樣呢?李智勇的第一次反盜版維權行動就是以批量化方式進行的。
2007年,李智勇還是網尚文化公司的員工,負責該公司在深圳地區的維權業務。當時,他一次性對深圳市播放盜版節目的84家網咖集中取證準備發起訴訟。沒想到,還沒打官司,絕大多數網咖就先找到他要求和解,李智勇順利地獲得收益200萬元。嘗到甜頭後,他自己成立了公司,從網尚文化公司的員工變成了它的合作方。2009年4月,他一次性進行了對深圳市350家侵權網咖的批量取證和公證,並計畫年內完成訴訟和索賠。而下一步,他的維權目標是廣東省的幾千家網咖和上千個酒店。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假如說網咖,我先是維權2000家,按照我們以前的和解率來說,就按(賠償)三萬(元)一家來算,2000家就是6000萬,這6000萬當中,我可以拿到的那是相當可觀的。
職業發展
這份為李智勇帶來巨大財富的職業,正在國內的很多地方變成了一個新產業。職業維權的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作為李智勇維權的著作權提供者,網尚文化公司總裁黎鋒預言,這會發展成為一個產業。他說:“這種給我們維權能夠賺錢的這樣的一個模式,傳達到或者社會上,或者其它的渠道以後,現在已經有很多的個人甚至是公司願意和我們合作。那么這種合作,它願意先付一部分合作的保證金,來作為和我們合作的一個先決條件,那么它再在當地再聘請律師和公證(員)。它又把這樣一個商業模式把它放大了,形成了一個這個叫做專業的維權的這么一個事業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維權的產業鏈上來。而且讓維權還成為一個有巨大收益的這么一個產業。”
網尚文化公司派出的各路人馬同時在全國十多個城市和地區鋪開了這種職業維權行動。經過兩年摸索,已經形成了與律師事務所、公司、行內人士以及行外人士合作的四種維權模式。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50家律師事務所、400多位律師加入了進來。另外,還有行業內60家公司、行業外30家公司與個人總共700多人加入了與網尚合作的維權隊伍。廣西一位做盜版的網咖經營者甚至聞風而動,投奔了反盜版維權隊伍。他告訴記者全國100%的網咖都在使用盜版,而這樣給網咖帶來的收益占網咖總收入的百分之二三十,一個月下來可能也就是幾萬元錢。這位原來播放盜版現在打盜版的網咖經營者坦言,他棄暗投明的主要原因就是發現打盜版原來比播放盜版掙錢快。
李智勇等人的維權致富故事不脛而走。今年5月,北京的一位汽車經銷商甚至將股票全部清盤,將房產抵押取得貸款,要求加盟網尚文化的維權大軍。
職業模式
無論政府還是企業,都為反盜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各種法規條例、行政命令,三令五申,企業的打假隊伍也曾經四處出擊,可盜版依然大行其道。盜版越反越多的根源,就在於盜版有利可圖,反盜版卻常常得不償失。成本與付出不成比例,最後即使是受害企業也不得不偃旗息鼓,退避三舍。
其實北京網尚這家公司,他們的維權模式做的就是兩手:一邊打擊盜版開道,一邊推出價格低廉的正版內容,雙管齊下,盜版推出,正版進入。這的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現在,打盜版能夠賺錢,甚至比做盜版還賺錢,這樣,不用政府號召,自然有人積極參與。看來,市場上的問題還是要靠市場手段來解決。
政府在號召打盜版時曾經有“打擊盜版,人人有責”這樣的口號,但現在看來,如果“打擊盜版,人人有利”才更有效,更有推動力。現在,在這種盈利模式下,打盜版儼然變成了一場人民戰爭。何愁盜版不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