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耒陽以仆阻水書致酒肉療饑荒江詩得代懷興盡本韻至縣呈聶令陸路去方田驛四十里舟行一日時屬江漲泊於方田

公元770年4月,杜甫避臧玠之亂,由長沙到衡陽,這時他的舅父崔偉做郴州的錄事參軍,寫信要他去,此詩即赴郴途中所作。這是杜甫最後一首謝人餽食的詩,但並不是杜甫的絕筆。這首詩一方面可使讀者明了詩人杜甫死前不久的生活狀況和思想狀況,另一方面,可證明杜甫“飫死”一說的虛偽。因為自來就有不少人相信杜甫死於“牛肉白酒”,而其根據也正是這首詩。

作品原文

聶耒陽以仆阻水,書致酒肉,療饑荒江,詩得代懷,興盡本韻。至縣,呈聶令,陸路去方田驛四十里,舟行一日,時屬江漲,泊於方田。

耒陽馳尺素,見訪荒江渺⑴。義士烈女家,風流吾賢紹⑵。

昨見狄相孫,許公人倫表⑶。前朝翰林後,屈跡縣邑小⑷。

知我礙湍濤,半旬獲浩溔⑸。麾下殺元戎,湖邊有飛旐⑹。

孤舟增鬱郁,僻路殊悄悄。側驚猿猱捷,仰羨鸛鶴矯⑺。

禮過宰肥羊,愁當置清醥⑻。人非西喻蜀,興在北坑趙⑼。

方行郴岸靜,未話長沙擾⑽。崔師乞已至,澧卒用矜少⑾。

問罪訊息真,開顏憩亭沼⑿。

作品注釋

(1)首二句敘聶令的急難慷慨。尺素,書信。渺,渺茫,時江漲水大。

(2)此二句讚美聶令的家風,實承上文來。義士,聶政,烈女,聶政姊。聶政為嚴仲子殺韓相俠累,因自披面抉眼,自屠出腸,韓暴其屍於市,懸賞購問,莫知為誰。政姊榮聞之,乃至韓市,伏屍哭極哀,死政之旁。晉、楚、齊、衛聞之,皆曰:“非獨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見《史記·刺客列傳》)

(3)此二句讚美聶令本人品格。狄相孫,狄仁傑之孫博濟。杜甫在夔有《寄狄明府博濟》詩云:“梁公曾孫我姨弟。”當即此人。昨見,猶前見。許,推許。表,表率。

(4)此二句為聶令抱屈。不在朝廷,只作個小地方宮。聶令祖父大概作過翰林,故有上句,以上為第一段,是讚美語,也是感激語。觀狄公推許之文,可知非親非故,但可感也正在此。

(5)浩溔,水無際貌。張溍云:“獲,言所得者,止大水耳,別無所有。”按此句是說挨了五天餓。

(6)此二句即指臧玠殺崔瓘事。飛旋,指崔瓘靈柩所懸之素旌。

(7)此四句寫阻水心情。傷心兵亂,故增鬱郁;為水所困,故羨猿猱鸛鶴。矯,舉也。

(8)此二句感聶令致酒肉,應上“見訪”和“知我”。古人以牛羊豕三者具備為太牢,無牛隻有羊泵則為少牢,聶令送的大概是牛肉,所以說“禮過宰肥羊”。愁,揩殺元戎。句意謂聶令的酒送得很及時,正當愁時,兼送清酒。以上為第二段,敘亂離而兼阻水窘狀,以見聶令愧食之可感。麾下句,是末段張本。

(9)此二句是說,教此行雖未負有傳檄的責任,但私願卻在於徹底消滅叛徒。司馬相如嘗出使西蜀,有《喻巴蜀檄》。秦將白起破趙,坑降卒四十萬人。杜甫是堅決反對無原則的姑息,所以《舟中苦熱》詩也有“此流須卒斬”的話。

(10)郴岸,即指方田驛。是說還沒來得及對聶令細說藏玠的變亂。

(11)杜甫自註:“聞崔侍御溪乞師於洪府,師已至袁州北,楊中丞琳問罪將士,自澧上達長沙。”用矜少,言自矜傳其兵精。

(12)開顏,開顏一笑。問罪既確,故愁顏為之一開。憩,游息。以上為末段,寫阻水的心事。杜甫在任何艱苦情況下都關心國家大事,後人所謂“平生無飽飯,抵死只憂時”,於此詩尤可見。

作品鑑賞

這是杜甫最後一首謝人餽食的詩,但並不是杜甫的絕筆。這首詩一方面可使讀者明了詩人杜甫死前不久的生活狀況和思想狀況,另一方面,可證明杜甫“飫死”一說的虛偽。因為自來就有不少人相信杜甫死於“牛肉白酒”,而其根據也正是這首詩。公元770年四月,杜甫避臧玠之亂,由長沙到衡陽,這時他的舅父崔偉做郴州的錄事參軍,寫信要他去,此詩即赴郴途中所作。聶耒陽,耒陽縣令聶某(其名不詳)。興盡中韻,興字,去聲。指詩的意興。李因篤云:“興盡本韻者,蓋篇中所押之字,皆《廣韻》三十小部。唐制,二十九筱、三十小,近體通用,而此首專用小韻,不及筱韻,故云然。”方田驛,即阻水之處。由衡陽至耒陽一百六十餘里,至郴州,四百餘里。

作者簡介

杜甫像 杜甫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

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