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與經驗:教育敘事探究

聲音與經驗:教育敘事探究

《聲音與經驗:教育敘事探究》,作者丁鋼,由教育科學出版社於2008年3月1日出版。描述的是對中西方敘事理論和方法的梳理反思,尤其是對教育敘事理論資源的辯證分析,提出把教育敘事的理淪建立在教育敘事與日常教育實踐關係的基礎上。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聲音與經驗:教育敘事探究》力圖為教育敘事研究建立理淪和方法系統闡述的基本框架,通過對中西方敘事理論和方法的梳理反思,尤其是對教育敘事理論資源的辯證分析,提出把教育敘事的理淪建立在教育敘事與日常教育實踐關係的基礎上。進一步從方法論角度出發,在經驗收集、意義詮釋和倫理規範等三個方面,對如何收集個人經歷或故事素材、進一步深化敘事,以及描述與詮釋的關係等方面,提出了教育敘事研究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廓清了教育敘事研究的方法論及其意義。並且從人文與科學的思維方式、序列與位置的時空關係、詮釋與解釋的不同取向、前台和後台:主觀與客觀等四個方面。

作者簡介

丁鋼,男,浙江紹興人。先後就讀於黑龍江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獲哲學學士、文學碩士和教育學博士學位。現為華東師範人學教授,主要從事教育文化與社會、中國教育、教育敘事等方面的研究。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著作十餘種,主持國家與省部級課題多項。

目錄

前言

第1章 教育研究的敘事轉向

一、理論與事實之間的敘述緊張

二、教育敘事何以可能

三、教育研究領域的敘事實驗

四、從理論語言到生活語言

第2章 教育敘事的理論資源與辯證

一、結構主義與文學敘事

二、後現代主義的挑戰

三、事實與虛構:對挑戰的回應

第3章 教育敘事與日常實踐

一、教育與實踐的“生產”

二、知識和實踐的“權力”

三、實踐者的日常參與

四、日常實踐的變革意義

五、教育經驗敘述及其呈現

第4章 教育敘事的方法論和意義

一、拉博夫與結構主義方法

二、里斯曼的五階段模型

三、康奈利和克蘭迪寧的三維敘事探究空間模式

四、“變熟為生”的文化人類學方法

五、中國敘事風格與方法

六、教育敘事研究的一般方法

第5章 作為理論探究的教育敘事

一、人文與科學的思維方式

二、序列與位置的時空關係

三、詮釋與解釋的不同取向

四、前台和後台:主觀與客觀

五、教育學的發展路向與選擇

結語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