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32年德國試建從科隆到波恩的雙向 4車道全部立體交叉的汽車專用公路,是遠程公路中技術標準最高的一類公路, 路上車流連續高速行駛, 取名Autobahn,英譯為 freeway或motorway,是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1933年後,德國大規模規劃、設計和建設高速公路,截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6年期間共建成3440公里,形成以柏林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高速公路網。在大戰進行期間,繼續搶修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地區的高速公路,至大戰結束時全德國建成的高速公路達3860公里,尚有2500公里處於施工中斷之中。德國修建高速公路的意義和經驗得到世界性的公認和推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聯邦德國為振興經濟,以境記憶體留的2128公里高速公路為基礎,進行整修擴建。到1970年全國總里程達到4460公里。1970年後在工業現代化進程中,經歷了1970~1985年的三個五年計畫,使里程超過8000公里,全國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
技術狀況
聯邦德國制訂了完善的國家技術標準,將4車道路面的路基寬度統一標準取為29米,每一車道寬度為3.75米,兩邊設定寬3.0米的路肩緊急停車道,中間設寬4.0米的分隔帶。高速公路路面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占27%,瀝青路面占73%,表面平整,粗糙度好,行車安全、迅速。設計車速為100~120公里/時,但行駛時無高速限制,一般可行駛到120~150公里/時,最大時速有時可達200公里/時;上路最小時速為60~80公里/時。
安全和服務設施
全部採用統一醒目的路標線和標誌牌,中央分隔帶上設定連續的安全護欄和防眩目柵,路基兩側在必要處也都設安全護欄。為防止噪聲,近城鎮處設隔聲牆。沿線還設有呼救電話、沿路廣播、電視監視、交通量自動記錄和調節設施等。高速公路沿線每隔一定距離處設定完善的服務設施,如加油站、休息停車場、餐廳、汽車旅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