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5號

聯盟5號

聯盟5號(俄語:Союз 5;英語:Soyuz 5)是前蘇聯於1969年1月15日發射的一艘聯盟7K-OK型載人飛船,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交會對接的兩艘太空飛行器之一(另一艘為聯盟4號),指令長為蘇聯空軍上校鮑里斯·沃雷諾夫,飛行工程師和研究工程師分別為太空人阿列克謝·葉利謝耶夫和葉夫根尼·赫魯諾夫。聯盟5號於升空後次日與聯盟4號對接,期間葉利謝耶夫和赫魯諾夫通過太空行走,從艙外成功轉移至聯盟4號。對接4小時35分鐘後,組合飛行器分離,聯盟5號於1月18日返回地球。 在執行再入期間,聯盟5號遭遇了一次充滿風險但又極富戲劇性的險情:由於機械故障,返回艙未能與推進艙分離,飛船以上下顛倒的姿態返回了大氣層,所幸在高溫和強烈震動下,兩艙之間的連線裝置最終斷開,返回艙回歸到了正確姿態,並及時開傘,在平安降落於俄羅斯奧倫堡附近的山區中。指令長沃雷諾夫因在遇險過程中臨危不懼,處置得當而獲得蘇聯高層嘉獎。

任務過程

發射對接

聯盟5號任務袖標 聯盟5號任務袖標

1969年1月14日,太空人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洛維奇·沙塔洛夫(俄語: 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Шаталов;英語: Vladimir Aleksandrovich Shatalov)搭乘聯盟4號發射升空,次日,太空人鮑里斯·瓦連京諾維奇·沃雷諾夫(俄語: 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Шаталов;英語: Boris Valentinovich Volynov)、阿列克謝·斯坦尼斯拉沃維奇·葉利謝耶夫(俄語: Алексей Станиславович Елисеев;英語: Aleksei Stanislavovich Yeliseyev)、葉夫根尼·瓦西里耶維奇·赫魯諾夫(俄語: Евге́н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Хруно́в;英語: Yevgeni Vassilyevich Khrunov)搭乘聯盟5號升空。1月16日,在經過漫長的軌道修正後,兩艘飛船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空間交會對接,蘇聯塔斯社高度評價這一成就,稱飛船組合體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座空間站。太空人和地面控制人員都很欣喜,不過他們還有一項同樣重要的任務要完成——走出聯盟號飛船。

出艙行走

聯盟5號地面模擬器 聯盟5號地面模擬器

按照計畫葉利謝耶夫和赫魯諾夫要從聯盟5號上轉移至聯盟4號上,聯盟5號的指令長沃雷諾夫則留在艙內。由於飛船對接機構沒有設計密封的連線通道,因此,因此兩名太空人必須進行太空行走。此次太空行走中太空人使用的是“鷹”(俄語: Ястреб;英語:Yastreb)艙外航天服,該航天服是阿列克謝·阿爾希波維奇·列昂諾夫(俄語: Алексе́й Архи́пович Лео́нов;英語: Alexey Arkhipovich Leonov)走出上升2號飛船時所穿的“鷲”(俄語: Беркут;英語: Berkut)艙內航天服的改進型,赫魯諾夫和葉利謝耶夫從聯盟5號軌道艙的側艙門步入太空,沿著艙壁爬進聯盟4號軌道艙。莫斯科電視台對此次太空行走進行了直播。對接4小時35分鐘後,飛船組合體分離。1月17日,聯盟4號開始返回地面,並順利著陸。

驚險返航

葉利謝耶夫在離心機內接受訓練 葉利謝耶夫在離心機內接受訓練

相比之下,聯盟5號的著陸則要驚險得多,1月18日,聯盟5號開始返回大氣層,在制動結束後,沃雷諾夫突然發現返回艙和推進艙之間的分離機構卡住了!此刻飛船已經接近大氣層,要“剎車”是不可能的。在之前東方號和上升號飛船的飛行中,也曾出現類似的情形,但是相比之下,沃雷諾夫遇到的問題要致命得多:聯盟號推進艙遠比返回艙大得多,受氣動外形的影響,飛船再入時姿態不正,隔熱大底並未處於向下的位置,大氣層摩擦帶來的高溫腐蝕著飛船,自動控制裝置為修正姿態,而不停地做著徒勞的努力,很快便耗盡了制動火箭的推進劑。隨著飛船高度不斷下降,返回艙外的溫度也變得越來越高,艙門處的密封圈開始燃燒起來,一時間,艙內充滿了嗆人的煙霧,不過,仍留在飛船內的沃雷諾夫依然保持著鎮定,他先將有關對接的文字記錄塞進自己的座位里——萬一發生不幸,這些資料還是可能倖存下來——然後,他打開了錄音機,通過口述的方式記錄正在發生的情況。

就此生死瞬間,奇蹟出現了,飛船再入時產生的震動和高熱分解了連線機構,讓那個倒霉的服務艙從飛船上分離。氣動外形的突然變化令返回艙姿態及時回正,將隔熱大底對準了地面。氣動阻力即時地將返回艙降至安全開傘速度,這一回,傘艙沒有讓沃雷諾夫失望,即便遭遇了高溫炙烤,降落傘依然正常打開。最終,聯盟5號平安地著陸,但是,由於制動火箭已經失效,返回艙重重地摔在了地面上,大難不死的沃雷諾夫挨了次“硬著陸”,磕碎了幾顆牙齒,血開始從嘴角流出。雖然落了地,但沃雷諾夫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活下去,原來聯盟5號下降的軌道不正,結果降落在了靠近俄羅斯的奧倫堡州的烏拉爾山中,距哈薩克斯坦的著陸場差了600千米。當時艙外溫度低至−38℃,若繼續留在艙內,沃雷諾夫很有可能會凍死。意識到救援隊一時半會兒趕不過來的他,索性離開了返回艙自謀生路,幸運的是他發現了一縷青煙,穿著單薄的艙內衣物在徹骨寒風中步行幾公里後,他發現了一家農舍,並獲得了屋主的救助。數小時後,救援人員懷揣著忐忑的心情趕到著陸地點,吃驚地發現返回艙大門洞開,裡面空無一人,費了半天功夫尋蹤覓跡後,救援隊順著雪地上的血跡找到了沃雷諾夫,堅強的他並未因為此次事故而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1967年他再次乘飛船飛上了太空。

人員名單

任務機組

職 務上升段返回段任務記錄
指令長鮑里斯·沃雷諾夫
首次飛行
飛行工程師阿列克謝·葉利謝耶夫首次飛行
研究工程師葉夫根尼·赫魯諾夫首次飛行

備份機組

指令長阿納托利·菲利普琴科阿納托利·菲利普琴科首次飛行
飛行工程師維克托·戈爾巴特科首次飛行
研究工程師瓦列里·庫巴索夫
首次飛行

後補機組

指令長阿納托利·庫克林首次飛行
飛行工程師弗拉季斯拉夫·沃爾科夫首次飛行
研究工程師彼得·科洛丁首次飛行

任務參數

飛船信息

任務代號聯盟5號
國際衛星標識符1969-005A
隸屬項目前蘇聯太空計畫
飛船型號聯盟7K-OK
運載火箭聯盟號運載火箭
隸屬國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製造單位第一特別設計局(現科羅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團)
呼叫代號Байкал(貝加爾湖)
發射場地拜科努爾航天中心
LC-5/1發射場
發射質量 6 585 000千克
發射時間1969年1月15日 07:04:57 UTC
著陸時間 1969年1月18日 07:59:12 UTC
任務時長72小時54分鐘15秒
繞地圈數49圈
著陸地點俄羅斯奧倫堡庫斯塔尼西南2千米處

運行軌道

參照系統地球
軌道類型低地球軌道
近地點196千米
遠地點212千米
發射傾角51.7°
繞地時間88.6分鐘/圈

交會對接

對接目標聯盟4號
對接時間1969年1月16日 08:20UTC
分離時間1969年1月16日 12:55 UTC
對接時長275分鐘

艙外活動

出艙太空人阿列克謝·葉利謝耶夫葉夫根尼·赫魯諾夫
出艙時間 1969年1月16日 11:38UTC
結束時間1969年1月16日 01:15UTC
出艙時長約37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