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43年春新四軍在家鄉開闢工作,實行新鄉制,選舉鄉村政權,他被村民選為村支前隊長。
1945年改選為民兵隊長,同年老圩區中興鄉武裝民兵在季魁同志帶領下,參加解放興化縣城戰鬥。
1946年選為武裝民兵中隊長,但未完全脫產。
1947年參軍後,任華東11縱隊32旅94團衛生隊學習班長,平時學習急救、包紮、止血、上夾板等技術,戰時則分配到各部隊作戰連隊,進行戰時實地鍛鍊和學習。
1947年12月參加角斜、李堡戰鬥,立四等功一次。
1947年12月參加葉南戰役,組成急救小組任組長,第一線對傷員進行繃布交換和止血。
1948年春,通榆公路車灘口遇敵遭遇戰,到該團一營一連當衛生員,立四等功一次。
1948年5月參加曲塘戰鬥,立四等功一次。後北上解放漣水及洋河戰鬥,後即進行沭陽阻擊戰(實際濟南解放南線阻擊戰)。後即準備進入淮海戰役,他們部隊從東跋海州、徐州東銅,黑山阻擊,向南蚌埠北南嶽廟進擊,隨之每夜130餘里向西急行軍,會合二野解決黃維兵團。隨後他們部即轉入河南運城,進行阻擊敵人。淮海戰役結束,到江蘇淮安休整。
1949年3月在長江邊演練休整,在靖江縣境提升為見醫(醫助,排級)。
1949年4月渡江戰役,獲十兵團嘉獎,被評為“渡江作戰模範連”集體立三等功一次;
1949年夏南進福建,解放建設福建,立29軍四等功一次。
1953年12月在福建南平92醫院立三等功一次;
1958年秋在十九預備醫院在技術革命中,立三等功一次;
1959年秋在十九預備醫院總結經驗寫稿有一定成績,特發獎狀鼓勵。榮獲淮海戰役紀念章、渡江戰役紀念章、全國人民慰問紀念章、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獎章各一枚。
1951年曾在福建廈門市第一市立醫院進修口腔科一年結束,回閩南14陸軍醫院;
1956年在福建省立醫院耳鼻咽喉科進修一年結束,回福建第十九預備醫院外科;
1959年調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學習臨床本科及潛水醫學救護專業;
1962年秋福建緊急備戰而提前結束,奔赴海軍福建基地416醫院。在部隊時,曾任助理軍醫、軍醫,上尉軍銜,18級。由部隊復員到地方後,被公社和縣政府調去工作二年之久,帶領隊員先後任兩個後進大隊隊長、指導員,進行勞動生產,清理財務作風,帶領民眾執行黨的方針、政策,把後進隊改成先進,得到黨和人民民眾的稱讚好評。在老圩公社建立起衛生院,任負責人;在安豐把已散夥藥店組建起來恢復生產,任負責人;到安豐人民醫院一個人建立科室五官科,後院逐漸抽調兩人協助工作,現已初步分為二個科室——眼科、耳鼻咽喉科,任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黨內曾任小組長、支部委員。
1963年4月1日參加廈門醫藥衛生學會為會員;
1983年5月1日參加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為會員;
1988年秋離休;
1970年在老圩衛生院被評為五好職工;
1988年4月在兩個文明建設中,被評為先進個人。
參加戰役
解放興化縣城戰鬥
角斜、李堡戰鬥
葉南戰役
通榆公路車灘口遇敵遭遇戰
曲塘戰鬥
北上解放漣水及洋河戰鬥
沭陽阻擊戰(實際濟南解放南線阻擊戰)
人物著作
《游離皮瓣移植於上唇恢復鼻前柱的缺損》、《鼻中隔矯正術後保持器之製作及其套用》、《針刺代替麻藥施行扁桃體手術》、《中藥蒂湯治療頑固性呃逆症》、《中藥局部黏膜麻醉劑在五官科的套用》、《針刺治療面癱》、《糜蛋白酶穿利注入治療上頜竇炎》等文章。曾入編《福州軍區躍進之苑》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