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四聖諦
四諦是釋迦牟尼體悟的苦、集、滅、道四條人生真理,四諦告訴人們人生的本質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達到涅槃的最終目的。
釋義 四聖諦的次序 -
義天
大覺國師義天是高麗王朝時期的著名高僧,出身王室,15歲封號佑世僧統,曾於宋元豐末(1085)、元佑初(1086)入華求法,成績卓著,在中韓兩國文化交流史...
簡介 佛學 -
四諦
四諦等八科慧行法門。此四通言諦者。諦以審實為義。此四諦法門。正為聲聞人...在初轉法輪時,特以「四聖諦」來說明眾生生死流轉以及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進而...諦」則是「他受用」之始。• 四諦,又叫四聖諦。「諦」字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譯...
版本零 版本一 版本二 版本三 版本四 -
慧[漢字]
慧,讀作huì,本意是聰明,有才智。後引申為佛教名詞。
基本解釋 詳細字義 字源字形 古籍解釋 常用詞組 -
慧南禪師
慧南禪師(1002-1069年),為佛教禪宗臨濟宗黃龍派的創始人,也做慧惠南,為臨濟下八世,俗姓章,信州玉山(今江西廣信)人。因在黃龍崇恩禪院傳法的時間...
簡介 般若思想 “三關”慧南的禪法之特色 -
義玄
義玄 (?—867年),唐代高僧,中國禪宗臨濟宗創始人。俗姓邢,曹州南華(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禪宗五家中,以臨濟宗影響最大,法脈延續最久,也以臨濟...
人物特色 人物事跡 -
大乘義章
隋慧遠(523~592)著。原著共五聚,凡二百四十九科,分十四卷;現存前四聚(缺第五雜法聚),凡二百二十二門,分為二十卷。收錄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
內容 -
了義
在原始佛教中,佛法是國中後皆善的,然而隨著大乘運動的開展,為了推廣大乘教義,實現佛教理論的革新,就漸漸有了,了義與不了義之分。
梵語 元代僧 [清]僧 與不了義 -
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梵名amitarthasutra,全一卷,分三品,由中天竺沙門曇摩伽陀耶舍於建元三年傳入中國,與《法華經》、《觀普賢經》合稱“法華三部經”...
作者 序言 德行品第一 經文歌決 說法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