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簡介
作者:希羅尼穆師·博斯(約1450~1516),本名為吉羅姆·范·埃庚,生於安特衛普附近的荷蘭小鎮塞爾托亨博斯鎮,因而取名博斯。自幼隨祖父和父親在故鄉學畫,擅長用細密筆法,描繪充滿民間趣味的作品。曾為聖約翰教堂內瑪麗亞兄弟會禮拜堂作畫。博斯的作品大多未標明年份,難於明確其風格的形成。主要作品有三葉式祭壇畫《乾草車》、《世上歡樂之園》、《聖安東尼的誘惑》和《最後的審判》等。一般被認為是超現實主義畫的創始人。博斯是尼德蘭中世紀晚期的一位獨樹一幟的畫家,他出生在藝術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有名的畫家,博斯本人也聲名顯赫,他生前和死後都受到當地統治者的重視。
博斯早期的藝術具有稚拙和含蓄的個性。中期的創作,充分發揮了藝術的表現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他特別善於運用幻想,他巧妙而滑稽地將寫實與浪漫的表現方式結合起來,創造了既富於幻想又有真實感的形象,用幻想的形象來讚頌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揭露、諷刺生活中醜惡的現象,成了他獨特的藝術語言。他所創造的藝術形象繼承了尼德蘭民間藝術中幽默和風趣的成分,同時還吸收了義大利、德國藝術中的精華。
博斯晚期的作品無論是構圖和造型,還是色彩和筆觸都具有新的創見和高深的造詣。博斯在美術史上歷來被認為是個不可思議的畫家,他那充滿著奇思怪想的畫面像迷一樣難解,其實他所創造的藝術形象並非憑空臆造,而是為了表現自己強烈的反封建思想。他從傳統的哥德式雕塑、中世紀動物故事插圖、色彩抄本和中世紀的寶石古錢幣中吸收有意思的形象,同時還借用占星術來間接表達自己的思想。他的藝術創造和影響是超越時空的,他被譽為“現代繪畫的始祖”。
博斯的藝術作品充滿中世紀社會末期普遍存在的對邪惡的困擾,包括恐怖、怪誕、可怕、神秘、虛幻、性與暴力,他擅長用象徵手法和寓意語言來陳述邪惡。
博斯的思想受基督教神秘主義神學的影響比較深。他生活的年代正是西歐封建制度危機加深,民眾對宗教改革和社會改革的要求日益強烈的時期。因此,他在一系列作品中對社會惡德、教會罪行、封建統治的殘酷黑暗,進行了尖銳的揭發和諷刺,它們深刻地反映了廣大民眾要求社會改革和宗教改革的思想。
作品賞析
博斯創作的年代,正值西歐封建制度危機四伏,社會矛盾尖銳,人們對宗教和社會改革呼聲越來越高的時期。這種沉悶而煩躁的社會現狀,使畫家對人類統治的世界喪失信心,從而流露出某種悲觀厭世的情緒。他把這種對現實的不滿和失望,通過扭曲和變形的手法反映在他的畫面中。可以說,在他的畫中,人類的理性文明已蕩然無存,到處充斥著荒誕、怪異、混亂和瘋癲的狂躁。而深受基督教神秘主義影響的他,又把基督教傳說中的聖人,特別是那些經歷了各種肉體與精神的折磨,仍然保持著內心堅定信仰的聖人,當成了自我拯救的榜樣和精神的寄託。這幅《聖安東尼的誘惑》是為里斯本的一家聖約翰教堂畫的祭壇畫,也是畫家最富代表性的傑作之一。畫中描繪了聖東安尼跪倒在禮拜堂前被眾魔鬼和撒旦糾纏的情景。畫的主角聖安東尼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在父母去世後,他將財產盡數散給窮人,自己隱居墓地,苦苦修行。其間經歷了魔鬼的種種誘惑,從未動搖過他的堅定信念。畫面中心的聖東安尼跪倒在地上,孤獨而又無助,各種魔鬼幻化成的離奇古怪的怪獸、惡魔重重圍困著他。讀著《聖經》的老鼠、披著鎧甲的魚、拿著刀坐在籃子裡的猴子、人面獸身的怪物,天空中飛翔的輪船、遠處的屋頂上飲酒作樂的傳教士、裸體的女子,一個從樓上跳下的人在畫面的左上方,出現了熊熊烈火,噴吐的火苗施虐地吞噬著遠處的建築物,濃重的黑煙遮掩了大半個天空,無助和毀滅的氣息籠罩著大地。仿佛整個世界都瘋狂了,所有的魑魅魍魎都粉墨登場,扭捏作態地盡情狂歡著。整個畫面中,各種各樣想像中的魔怪被刻畫得匪夷所思而又生動形象。
博斯正是通過這些象徵性和暗喻性的虛擬形象,影射著教會的黑暗、宗教戒規的虛偽以及社會秩序的混亂。畫面中一半晴朗的天空,一半被濃煙遮蔽的天空,似乎在告訴人們若不堅定自己的信念,就會被惡魔引誘,從而萬劫不復,失去上天堂的路。而整個雜亂無序、狂魔亂舞的畫面,也可理解為是對人類潛藏在理性背後的虛偽和可怕本質的揭露,我們膽怯而軟弱、貪婪、衰老、出言不遜。環視左右,皆是愚人:不虔敬者、傲慢者、貪財者、奢侈者、放蕩者、淫慾者、暴躁者、饕餮者、貪得無厭者、嫉妒者、下毒者、離經叛道者末日即將來臨,一切皆顯病態所有的天地萬物都被無序地糅雜在一起,怪誕、荒謬、張揚而又病態,其實這正是人心中各種膨脹的欲望和徒勞努力的寫照,是人生虛無中掙扎的藝術化。
《聖安東尼的誘惑》博斯喜用誇張的藝術手法,人物形象具有象徵含義,多以寓言或宗教故事及幻想化的表現形式,來影射當世的現實,而被後世藝術家奉為獨特的現實主義大師。《聖安東尼的誘惑》,是博斯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