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哥達基線隧道

聖哥達基線隧道

聖哥達基線隧道(德語:Gotthard-Basistunnel,簡稱GBT),又譯為哥達基線隧道。是穿越聖哥達山口(Gotthard Pass)的線路(隧道),是歐洲南北軸線上穿越阿爾卑斯山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建設用時17年,共耗資120億瑞士法郎(約合110億歐元)。長約35英里(約合57公里),穿越瑞士阿爾卑斯山脈底部,距地面8000英尺(約2438.4米),超過日本的青函隧道(全長約53.9公里),成為世界上最長與最深的隧道(含鐵路隧道和公路隧道)。該項工程奇蹟被視為歐洲團結的象徵。2015年10月1日,隧道啟動試運行測試。2016年6月1日正式開通。2016年下半年,隧道將始測試客車運行。2016年12月11日,客運列車商業運營服務正式啟動,往來蘇黎世和盧加諾之間。

基本信息

概況簡介

聖哥達基線隧道聖哥達基線隧道
聖哥達隧道位於海拔3000米的阿爾卑斯山區,全長35英里(約合56.3公里),連線北端的瑞士小鎮埃斯特費爾德(Erstfeld)到南端瑞士小鎮博迪奧(Bodio)。
聖哥達隧道實際上是兩條平行的隧道,每條隧道都長達將近57公里,加上其他通道,這條貫穿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的隧道總長達151.84公里。隧道由瑞士政府斥資建成,共花費103億美元(約合661.5億人民幣),主要目的為了提高南北方向跨阿爾卑斯山的通行能力,把義大利米蘭到瑞士蘇黎世的時間縮短整整一小時。
該隧道自1996年開工,分別從南北兩端同時開始工作,2000多名工人開始參與到隧道的挖掘工作中,夜以繼日地將3100噸山石挖出,這些石頭超過了200萬輛卡車的裝載量,其中還有8名工人不幸遇難。

工程背景

聖哥達基線隧道聖哥達基線隧道
穿越聖哥達山口(GotthardPass)的線路(隧道)是歐洲南北軸線上穿越阿爾卑斯山最重要的通道之一。
自1980年以來,交通量增長了十幾倍,現有的公路和鐵路隧道已達到了使用極限。為了提供一個更快、更平坦的通道通過瑞士阿爾卑斯山,瑞士選民決定興建這條隧道穿過聖哥達山體,該隧道幾乎接近地平線,低於現有的鐵路隧道600米(1969英尺)。
新隧道建成後,重達4000噸(4409短噸;3937長噸)的標準貨運列車可以輕鬆地穿過阿爾卑斯山這個天然屏障,就好像它根本不存在一樣。
另一方面,旅客列車能夠以快達250公里/小時(155.3英里每小時)的速度通過新隧道,將穿越阿爾卑斯山列車的旅行時間減少50分鐘,一旦附近的Zimmerberg(齊美爾堡)和Ceneri(涅里)山底隧道竣工後,這一旅行時間可減少1個小時。雙孔單線隧道系統正在修建中。大約每隔325米(1066英尺)就修建一條聯絡通道將兩條隧道連線到一起。列車則可以在兩個多功能車站內(分別位於Sedrun(塞德龍)及法伊多(Faido))切換隧道。這些車站主要用作設定通風系統及技術設施。在工程完成後亦會成為緊急停靠站及逃生通道。

施工單位

瑞士聯邦鐵路(SBB-CFF-FFS)的全資子公司,阿爾卑斯樞紐計畫聖哥達股份公司(AlpTransitGotthardAG)承擔聖哥達山底隧道工程的建造。
為了將施工時間縮短一半,承建商在工地開挖四條出入通道,以使隧道施工可以在四個(現有5個)不同地點同時進行(埃斯特費爾德(Erstfeld)、烏里州(Amsteg)、塞德龍(Sedrun)、法伊多(Faido)和博迪奧(Bodio))。

外界評價

“我至今還記得,我是怎樣通過一條長長的隧道入口抵達聖哥達基線隧道的。那部電梯甚至比帝國大廈的還高,”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記者RoffSmith說。
“真是不可思議,可以下到山的最深處,覆岩層高達幾千米,卻能在阿爾卑斯山上打個57公里長的洞,”在Smith寫給瑞士資訊swissinfo.ch的信中這樣寫道。那個巨型隧道掘進機是個“奇蹟”,讓這位美國記者印象深刻,同樣令他驚奇的,還有工程師和礦工們的“精準”。“他們在大山內部爆破出那么長的一條通道,兩頭相匯時誤差卻僅有幾毫米”。
義大利科技雜誌月刊《Focus》(意)的記者VitoTartamella曾於2014年參觀過聖哥達建築工地,他對隧道內部的給排水工程很感興趣。“早在工程掘進期,滲水問題就令人大傷腦筋,可與此同時,水又是一項重要資源,”Tartamella認為。因為今後隧道排出的熱水要在北門養魚、供暖。“這再度提升了聖哥達項目的價值,”VitoTartamella對此深信不疑。
“瑞士的這項世紀工程,因其工程浩大而讓人想起德國的一些大型項目,如斯圖加特21(大型鐵路項目),或者柏林的機場等本該實現的項目”。這類與交通及運輸有重大關聯的主題,Zgraggen認為在德國南部尤其受到重視。

隧道排名

隧道排名隧道排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