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介紹
聊城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始建於1974年,前身是山東師範學院聊城分院化學系,是我
校最早設定的六個專業之一。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化學化工學院目前設定有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三個專業,擁有一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四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化學專業2006年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分析化學學科2006年被省政府授為“泰山學者崗位”,是“十五”、“十一五”強化建設重點學科,無機化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學院在建設省內一流教學型學院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學院還設有分析化學、元素和金屬有機化學、化學熱力學、套用化學和化學生物學5個研究所。擁有2個聊城大學A級重點學科(分析化學、有機化學),1個B級學科(配位化學)和1個C級重點學科(物理化學)。此外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還是學校的重點課程。
學院師資力量較為雄厚,有專任教師89人,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49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45人(其中博士19名),碩士生導師21人(兼職博導4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山東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1人,山東省中青年學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3人,校級優秀人才10人。專任教師中獲碩、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50%。化學化工學院現有全日制本、專科生1600餘人,研究生77人。
學院長期以來形成了教學和科研並重的良好學術氛圍,在科研工作中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績。2002年以來,共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項目2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10項、山東省教育廳項目5項。2003以來發表科研論文900多篇,其中被SCI和EI收錄400餘篇,獲得山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山東省教育廳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在多個科研方向和領域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優勢,如分析化學領域的複雜體系分離與分析;元素與金屬有機化學領域的有機錫化學和硼烷、碳硼烷簇合物研究;無機化學領域的冠醚配合物化學;化學生物學領域的蛋白質表達研究及物理化學領域的化學熱力學研究等。
學院在教學改革、教材建設、教學內容與手段的創新方面,均取得了斐然的成績,2000年,化學專業成為山東省普通高校獲資助的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001年和2005年兩次獲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學院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先進,實驗室裝備條件良好,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價值3080多萬元,大型精密儀器有:X-射線面探單晶衍射儀、傅立葉紅外光譜儀、400兆核磁共振儀、氣-質聯用儀、液-質聯用儀、元素分析儀、毛細管電泳儀、273A電化學分析系統、紫外可見陣列二極體分光光度計、高效液相色譜儀、微量量熱儀等。其中X-射線面探單晶衍射儀、氣-質聯用儀、液-質聯用儀、毛細管電泳儀等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專業圖書資料也較為豐富,藏書近5萬冊,中外文期刊150餘種,加上1.3萬多平方米的化學實驗樓,這些都為教學、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0多年來,學院一直秉承“敬業、博學、求實、創新”的校訓精神,在人才培養等各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已培養了5300餘名化學、化工方面的專業人才,他們已成長為科研、教育等行業的中堅力量,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也有廳級、縣級領導幹部,也有企業家、企業中堅,更多的成為重點中學的校長、優秀教師、教學骨幹,為山東乃至全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贏得了社會的廣泛好評。目前,化學化工學院已成為魯西地區本專科和碩士研究生各層次化學、化工專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學院重視在校生的管理工作,注重學風建設,學生學習氛圍濃厚,基礎理論和實踐能力較強。近四年來有6篇學士學位論文獲山東省優秀學士論文,本科畢業生在校期間發表論文55篇,其中被SCI收錄的論文32篇,獲得“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三等獎1項。
化學化工學院幾代教職員工的不懈努力,教學條件顯著改善、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初步形成。在新世紀開端,化學化工學院將秉承優良的辦學傳統,嚴格學生管理,立足學校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再創化學化工學院的美好未來。
歷年榮譽
教學管理:
2003年6月聊城大學“教學管理先進集體”
2003年6月聊城大學“教育實習先進單位”
科研管理:
2001年6月聊城師院“九五”科研先進單位
2004年7月聊城大學“2002、2003年科研先進集體”
行政管理:
1999年9月聊城師院“先進處級單位”
2003年4月聊城大學“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
2000年12月聊城師院“檔案工作先進單位”
2003年9月聊城市人民政府“全市籌辦省第11屆大學生運動會服務工作”先進集體”
2003年9月聊城大學“山東省第十一屆大學生運動會先進集體”
2005年5月聊城大學委員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999年6月中共山東省委高校工委“山東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0年10月中共聊城師院委員會“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總支”
2001年6月中共聊城師院委員會“1999—2000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校先進黨總支”
2001年6月聊城大學“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2003年6月中共聊城大學委員會“2001—2002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3年6月山東省委高校工委“2001—2002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3年6月中共聊城大學委員會“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先進集體”
2004年3月聊城大學“師德先進集體”
2004年5月中共聊城大學委員會“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總支”
2004年6月山東省委“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4年6月中共聊城大學委員會“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5年2月聊城大學德育 評估先進集體
發展規劃
化學化工學院"十一五"建設與發展規劃
一、“十五”工作總結
(一)教學工作
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本科生的考研錄取率和就業率逐年上升,考研率50%左右,就業率95%左右;教學改革成效顯著:獲山東省實驗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聊城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專業和課程建設:增加了材料化學、套用化學兩個本科專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本專科生總人數從2000年底的616人發展到2005年的1577人。
(二)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科研成果的數量共919項,分別為116, 136, 186, 226和255項,其中SCI論文為462;出版專著4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5項、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項目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8項、省教育廳項目4項;獲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教育廳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
(三)學科建設和研究生工作
分析化學被評為山東省“十五”強化建設的重點學科。2005年成功申報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成為我校第一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研究生教育效果明顯,就業率100%,考博率44%。1篇學位論文被評為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發表研究論文147篇,其中SCI期刊89篇。
(四)師資隊伍建設
有山東省中青年學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3人,學校優秀人才9人。有6名教師在學校組織的教學競賽中獲得了獎勵, 其中一等獎2人。1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五)實驗室建設
成立化學化工學院實驗中心,並成為山東省化學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儀器設備總值由2000年的1100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2300萬元,部分儀器達到了省內先進水平。
(六)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強化全員德育意識,整個總支工作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2001-2005年度, 化學化工學院黨總支連續被評為聊城大學“先進黨總支”、“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先進集體”, 第四屆師德建設先進集體。2002年和2004年兩次被評為“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七)學生工作
堅持“一專多能”的學生工作的思路,學生有2次4人獲得山東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特等獎;1人獲“山東省十佳優秀大學生”稱號。
堅持全員德育意識、建立7個社會實踐基地,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
二、“十一五”規劃與目標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思想為指導,以學校“十一五”規劃為目標,堅持發展重點,整體推進,突出特色,在競爭中求發展,在發展中不斷壯大。
工作思路:鞏固和深化“十五”建設與發展成果,分析把握國內外專業發展的新特點,立足學校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特色、上水 平。
狠抓教風建設和教學改革,以質量求發展,提高學生的考研率、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強化學科建設,獲得博士學位點和工科碩士點。
引進和培養領軍人物,充分利用國內外智力資源。
學術研究立足標誌性成果,學術獎勵向國家級進軍。
學生培養“一專多能”,素質全面提高。
(一)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
1.進一步抓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風建設,使畢業生一次性考研率保持在50%以上,應屆畢業生就業率本科生保持在90%左右,專科生保持在60%以上。
2.進行山東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建設,使化學專業成為山東省高等學校品
牌專業。加強精品課程建設,使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成為省級精品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化工原理成為校級精品課程。
3.積極進行學分制改革,開展網路教學和雙語教學。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獎1-2項。
4.加強實驗教學,進行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改革。高質量通過山東省化學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驗收。獲山東省優秀實驗教學成果獎2-3項。
5.根據學院的發展和地方經濟的需要,大力加強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等非師範專業建設。新上礦物加工工程和藥物化學兩個本科專業。
(二)學科建設
1.2007年分析化學博士點的申報為重中之重。力爭“十一五”期間化學專
業的博士點達到2個。
2.2007年申報套用化學、化學工藝碩士點;2009年申報工業催化碩士點並為申報化學工程與工藝一級學科碩士點做準備。
3.加強山東省重中之重學科---分析化學的建設,使其達到國家重點實驗室水平。增設配位化學研究所,使其成為山東省重點實驗室。
(三)師資隊伍建設
1.教職工總人數達80-90人,其中教授20人以上,具有博士學位的40人以上,專任教師與博士的比例達60%以上。
2.引進國外智力,培養和引進1-2名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學科帶頭人。每年聘請2-3位院士和10-15位國內外知名專家來學院講學、兼職、作學術報告。
3.實行教師競爭上課制度,增強教師的責任心和競爭意識。
(四)科研工作
1.每年科研成果總數200項以上,其中SCI論文大於100篇;在<中國科學>和引用率因子2.0以上期刊上發表論文20篇以上,其中引用率因子3.0以上的論文10篇以上。在“美國化學會志”和德國“套用化學”上發表論文3-5篇。
2.每年成功申報2-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3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獲得“863”和“973”計畫子課題2-3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勵教育部提名獎1-2項和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獎勵2-3項。
3.積極加強套用項目和橫向課題的研究。轉讓套用項目2-3個,申報發明專利5-8項,與2-3個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橫向課題的研究經費80-100萬元。
(五)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1.進一步制定、完善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規章制度,完善實驗教學課程改革體系以及實驗教學考試和評價體系。06年高質量的通過山東省化學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評估驗收。再經過3年左右的建設工作,爭取達到國家級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水平。
2.加大對分析化學重點學科實驗室的投入力度,為申請博士點奠定基礎。
3.06年開始建設配位化學研究所實驗室和化學生物學學科實驗室,並爭取有一項建成省級重點實驗室。
4.爭取各種經費,加快我院大型儀器設備的投入和更新換代速度,保證我院每年的設備投入不少於400萬元。
5.進一步完善<綜合化學實驗室>、<化工工藝實驗室>和<精細化工實驗室>的建設工作。
6.07年建設化工中試車間和金工實驗室。
7.08年建設藥物化學和礦物加工專業實驗室。
8.完善各種規章制度,使大型儀器設備的論證和配置更加科學合理,進一步提高大型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和產出比。
9.進一步加強實驗教學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水平,使實驗教學人員中的碩、博比達到80%以上。
(六)研究生工作
1.加強研究生教材建設。出版高質量的研究生教材2-3部。在校研究生每年發表研究論文100篇以上,其中SCI論文的數量大於60%。獲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3篇。
2.強化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的建設,擴大研究生的規模。研究生數達150人左右,與本科生的比例1:10。
3.召開全國範圍的學術研討會2-3次。
(七)學生工作
1.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學生工作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學生幹部和學生黨員的帶頭作用。
2.做好安全穩定和“三生”的工作。全面落實“誠信貸款”、搞好心理諮詢、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3.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
(八)學院文化建設
化學化工學院文化建設的內涵是:科學規劃、以人為本、團結和諧、拚搏進取。
三、實現“十一五”規劃的保障措施
(一)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改革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評估辦法,完善執行教師課下輔導和領導督導制,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二)落實科研的中心地位:增強團隊意識,調整完善獎勵政策,鼓勵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三)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建設:解放思想,提高領導班子的大局觀念、全局意識、超前規劃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使領導班子成為“學習型、服務型、求實型、創新型、廉潔型、和諧型”的六型集體。
(四)實施人才戰略:創造和諧人文環境、加大儀器設備投入、更新和圖書資料建設,為人才培養、智力引進創造良好條件;重視管理隊伍建設,加強管理人員的培養、管理和考核,提高思想素質和管理能力,向管理要效益、要成果。
(五)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完善和修訂規章制度,增強規範性,調動全院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增強“安全第一”意識:認真落實安全責任制、嚴格責任追究制,做到安全工作狠抓、常抓、人人抓。
師資力量
分析化學專業: 柳仁民王懷生
王術皓張愛梅 付崇崗
有機化學專業: 馬春林 竇建民
尹漢東 王大奇
牛梅菊李連之
李大成
物理化學專業: 孫德志 魏西蓮
邸友瑩 於清江
李林尉
化工專業:劉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