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含義
它是宋元建築向 明清建築過度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有著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樓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聊城鼓樓(光岳樓)由樓基和主樓兩部分組成,總高33米。樓基為磚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占地面積1236平方米,邊長34.5米,向上漸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個半圓拱門和直通主樓的50多級台階組成。光岳樓主樓為木結構,4層5間,歇山十字脊頂,四面斗拱飛檐,且有迴廊相通。全樓有112個台階、192根金柱、200餘斗拱。樓內匾、聯、題、刻琳琅滿目,塊塊題詠刻石精工鑲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筆‘神光鍾瑛’碑,乾隆帝詩刻,清狀元傅以漸、鄧鍾岳手跡,郭沫若、豐子愷匾額、楹聯至為珍貴。
傳說故事
明朝洪武七年,駐守東昌府的官員陳鏞,要利用築城剩餘木料,在城中心,修建一座雄偉壯觀的樓閣,用以了敵遣兵和設鼓報時。這一建議,受到全城百姓的讚賞。
陳鏞對樓閣建築的要求是:基座要有十字拱門通道,上部為四層全木結構,外加圍廊,不準用一寸鐵釘,並限期一年完工。承辦人按要求建起了青磚底座,可全木型的樓體,卻總也拿不出一張可心的圖樣,所以工程遲遲不能進行。正在大家焦愁之際,一日,在木場的廢料堆旁邊坐下了一位象似尋找活計的木工老頭。他一邊聽著大家的議論,一邊用手扒拉著廢料堆兒,在低頭暗暗發笑。木工頭兒見他把粗細不等的木條撿了一堆,不帶好氣地說道:“哎哎,要找營生去鄉下轉轉吧,這裡你搭不上手兒,別在此扒拉廢料湊熱鬧了。”老頭笑了笑說:“匠心有成人自請,廢材巧用大器成。老弟,您就別為俺操心了。”人們聽了老頭這一番話,認為他有些憨傻,都對他不再留意了。第二天一早,當一名工匠出來晨解時,發現在老頭停坐處,卻放著一個用雜木條搭扣的精巧樓閣模型。他急忙回報了工頭,工頭來此一看,不禁驚呆了!原來這模型,正是想建的樓閣的雛形。他讓人四處尋找老頭,可老頭早已無影無蹤了。
工匠們聽說一夜間有了模型,都爭先恐後地圍上來觀看,只見這小小樓閣,全用粗細方圓不等的木工廢料,縱橫交錯地搭扣著,五向樓角帶廊,四面拱排檐,歇山十字脊,堅固異常。人們不僅驚嘆這技藝的高超,而且高興地說道:“有這座模型作樣,就不愁如期交工了。”
於是大家各自作了分工,備料的備料,成型的成型,便七手八腳地干將起來。第一層最要緊的工料是四十根一摟多粗、三丈多高的立柱。由於它是全樓的基礎,因此不僅要選料精良,而且根根要尺寸準確。三十九根已經備好,誰知在截鋸第四十根時,卻發現中心存有嚴重糠洞,不能使用。這么大的木料沒有餘數,這可咋辦?去外地採購,不說一時難以找到合適的料源,光是遠程運輸,也是個大難題兒。一時間,大家又長吁短嘆,這不知如何是好了。
就在這時,那位失蹤的木工老頭,又出現在了木料場上。工頭見他如見了救星,忙迎上施禮道:“老師傅,您可來了,快給俺想想辦法吧!”木工老頭笑著道:“您這次工程我怕搭不上手兒吧!”工頭有施禮道:“老師傅,上次怨我有眼不識泰山,對您多有得罪。如沒有您賜贈的模型,俺如今也開不了工。今日又遇到缺一立柱的難題,還請您老在給想想辦法吧。”
木工老頭笑道:“此非難事,你今日令人備下鋸末五車,蘆席二十領,水膠二十斤,明日不誤你套用就是了。”
工頭聽了哪敢怠慢,忙吩咐眾人準備。要的料一一備齊,老頭卻在一邊閉眼養神,睡著了。工頭不敢驚動於他,只好讓人備下酒飯,置於老人身邊。
第二天一早,只見在工料場的空地上,出現了一條又粗又長用蘆席緊緊卷著的圓型物體。工頭讓人打開蘆席一看,正是需要的立柱。用尺子一量,粗細長短恰好,無需一鋸一斧;其質雖全系鋸末合成,卻堅實如木。工頭心裡又感激又敬佩,要人去尋找老人時,和上次一樣,又不見影兒。四十根基柱很快豎了起來。可是當往上按扣斗拱時,卻不是這斗大了,就是那拱的彎度不夠,總也不合適兒。畫線工說鋸工走了墨線,鋸工卻埋怨線工沒有劃準尺寸,工頭也一時急得束手無策。有人見工頭難得光轉圈兒,說道:“吵也沒用,急也沒法,還是去請那位造立柱的老師傅來幫忙吧。”工頭雖然點頭稱是,可嘴上說:“這老人來無蹤去無影,可到哪裡去找呢?”有個歲數大的工匠說:“那老師傅本事這么高強,我看他不是神仙,也是魯班祖師,咱燒個香,祈禱祈禱,興許能讓他老人家顯顯靈。”工頭一聽在理,於是買來了信香,在木工場點燃,就祈禱起來。整整盼了一天,卻連影兒也沒盼來。可是在第二天一早,在備作斗拱的木料上,卻出現了縱橫交錯有曲有直的墨線,按狀鋸木加工成形,相互搭扣,結果個個嚴實合縫,不大不小。大家這才知道,這全是那位神秘的木工老人所為,只好拜地相謝了。
工程終於如期完工了。莊嚴宏偉的樓閣,被陳鏞驗收認可後,大家歡天喜地地拆除了腳手架,由陳鏞命名的“余木樓”,明日就要舉行落成典禮了。可就在這時,卻突然有人發現在樓的最高層的西北角正檐下,露著半拃長的一根椽頭。上去鋸吧,又得重搭腳手架,十分費工,不鋸吧,又十分礙眼。這可怎么辦?正當大家為難之時,不料那神秘的木工老頭,又出現在大家面前。他沒等大家求助,只見他慢騰騰地從腰後抽出一把利斧,往那椽子頭上一扔,只聽“嚓”的一聲響,便把那長出的椽子頭砍齊了。在眾人一片歡呼聲中,共頭去尋找老頭時,老人卻不見了。人們紛紛議論說,這一定是魯班祖師所為。大家為了紀念魯班在建樓中的功績,特在一樓北牆,修了一個小型的魯班祠,裡面畫上了魯班像,以示紀念。現在魯班的畫像雖然沒有了,但那個小祠堂尚在,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供奉魯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