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下頜神經:
下頜神經系三叉神經的分支。此神經發自半月神經節,屬於混合性,其感覺支分布於下頜的牙齒、口腔底、舌的黏膜以及口裂以下的皮膚,運動支分布於咀嚼肌等。下頜神經出卵圓孔至顳下窩,在翼外肌深方分為數支,感覺支有耳顳神經、頰神經、下牙槽神經、舌神經。下頜神經分出的運動支,至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下頜舌骨肌、二腹肌前腹、齶帆張肌和鼓膜張肌等。下頜神經如受損害,則其支配區的感覺和運動發生障礙。
下頜神經是混合性神經,由三叉神經節分出後,穿經海綿竇外側壁,經卵圓孔出顱,在翼外肌深面分為兩乾:①前乾分支支配咀嚼肌、鼓膜張肌和齶帆張肌;②後乾含感覺纖維,主要分支有耳顳神經、舌神經、下牙槽神經和頰神經,布於下頜牙、牙齦、舌前2/3及口腔底黏膜、耳前顳區以及口裂以下的皮膚。還發生腦膜支,布於顱頂和顱底的腦膜。
二、解剖結構:
下頜神經:
為混合性神經,自卵圓孔穿出,有大小兩根,大者為感覺根,從半月節下角出發。小者為運動根,經半月節下面出卵圓孔,則與感覺根合併。兩根相合後,發出棘孔神經和翼內肌神經。棘孔神經穿棘孔入顱分布於硬腦膜,翼內肌神經分布至翼內肌。隨後分前後兩股。
(1)前股:
較小,主要為運動神經,在翼外肌深面行走,分出嚼肌神經,顳深神經,翼外肌神經和頰神經。①嚼肌神經,過翼外肌上緣,在顳肌與下頜關節之間穿過下頜切跡,分布於嚼肌及下頜關節。②顳深神經,過翼外肌上緣而入顳肌深面分布至該肌。③翼外肌神經,起於前股或頰神經,分布於翼外肌深面。④頰神經或稱頰長神經,為感覺神經,經過翼外肌二頭之間,在喙突內側沿下頜支前緣往下,在顳肌和嚼肌前緣深面穿頰脂墊,在頰肌外側與面神經分支相連合成頰叢,分布於頰黏膜、皮膚、下頜磨牙區頰側牙齦、骨膜和附近的黏膜。
(2)後股:
較大,多為感覺神經,分支有耳顳神經、舌神經、下牙槽神經。①耳顳神經,發起有兩根,在兩根之間有腦膜中動脈經過。向後行於翼外肌深面至下頜頸內側轉向上,經耳郭與下頜髁突之間發出數支至下頜關節和腮腺,出腮腺向上過顴弓根部發數支分布於顳部並與面神經相通。②舌神經:初位於翼外肌之下,在此處收納面神經的鼓索,將面神經的副交感分泌纖維導入頜下神經節,由頜下神經節發出數支至頜下腺及舌下腺。舌神經繼而向下,在下牙槽神經之前行於翼外肌深面至翼內肌與下頜支之間往下,經下頜舌骨肌與莖突舌肌、舌骨舌肌之間進入舌下區。沿途發出分支至同側舌下區黏膜、舌下腺、下頜舌側牙齦及舌前三分之二黏膜。③下牙槽神經,經翼外肌深面由蝶下頜韌帶與下頜支之間至下頜孔而入下頜管。在其將入下頜孔處發出下頜舌骨肌支分布於該肌及二腹肌前腹。神經入孔後,沿途發出分支至下頜磨牙、前磨牙和切牙。當其行至頦孔處,分一支出頦孔為頦神經,其位於三角肌之下,分數支分布於第一前磨牙以前的唇頰側牙齦、下唇黏膜和皮膚,並在中線與對側同名神經相連。與下頜神經相連有兩個副交感節,一為耳節,一為頜下節。耳節扁小,卵圓狀,位於蝶骨卵圓孔稍下處,借數條短纖維以連線下頜神經翼內肌支,借岩淺小神經以連舌咽神經及面神經。頜下節小、梭形,位於舌骨舌肌與下頜舌骨肌之間,在頜下腺深面之上及舌神經之下,借前後兩根纖維以連舌神經、面神經鼓索,發出數支分布於口腔黏膜、頜下腺及其導管、舌下腺及舌。
三、與耳顳神經相關的疾病:
耳顳神經綜合徵:
耳顳神經綜合徵又叫Fvey綜合徵、Baillarger綜合徵、味汗綜合徵,系在腮腺外傷、手術等疾病後出現的一組病徵。臨床表現為每當進食、咀嚼時,於外傷或手術側局部皮膚出現局限性潮紅、出汗、灼熱感及局部不適感等。輕者可逐漸好轉至症狀消失;重者可延續多年乃至終生。本徵可放射或手術治療。
在咀嚼食物時,頰部發紅與出汗同時出現的一種綜合徵。常見於腮腺炎或耳顳神經的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