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杯形綴燈

耳杯形綴燈,古代燈具。燈的主體,形似漆耳杯,上有篷形蓋,蓋的一半打開,翻轉在另一半上,即為燈盤,內側作一流嘴,盤內成立燭釺。常出土在東漢墓中,個別見於晉墓。

古代燈具。多漢代遺物。燈的主體,形似漆耳杯,上有篷形蓋,蓋的一半打開,翻轉在另一半上,即為燈盤,內側作一流嘴,盤內成立燭釺。燈盤與燈體相聯處,以活軸相連線,金石學家稱活軸為轆,稱燈為“轆轤燈”。耳杯形燈器身,常刻有龍、虎、鬥獸、卷草、三角紋等,並有“子孫吉”、“宜子孫吉”、“大吉”等銘文。燈通長10厘米左右。耳杯形燈除著錄外,一般都出土在東漢墓中,個別見於晉墓。紋飾作風和銘文內容,也和墓葬年代相符合一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