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耐藥基因,NDM-1是科學家發現的一種新的超級耐藥基因,編碼一種新的耐藥酶,稱為NDM-1金屬β-內醯胺酶,而不是一種新的細菌。一種超級病菌NDM-1從南亞傳入英國,很可能向全世界蔓延。廣東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所長何劍峰說,近期媒體廣泛報導的“超級細菌”NDM-1,其實是一種新的“耐藥基因”,市民無需過度恐慌,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就好。 2016年北京霧霾樣本中檢測出的抗生素耐藥基因是使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基因,只會存在於細菌里,並不會使人類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主要特點
1、NDM-1全稱為“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酶1”,是一種高效酶,能分解大多數抗生素,使之失去功效。2、耐藥性不是一天兩天出現的,而且耐藥性基因也不是第一次發現。廣東就曾經找到肺癌耐藥基因。自從人類發明抗生素以來,細菌等微生物與抗生素之間就不斷博弈。3、人類為了對付致病微生物,不斷研製出新型抗生素,而細菌等微生物為了生存,會慢慢適應這種藥物環境,並不斷地產生變異,形成新的更強大的細菌,以此循環往復。目前替加環素、黏菌素和萬古黴素這三種抗生素仍對NDM-1有效。4、相對於以前發現的耐藥基因,NDM-1之所以成為熱門話題,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源自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上蒂莫西·沃什等人發表的一篇論文,點燃了此次話題;二是媒體的廣泛報導,甚至有炒作嫌疑 。5、編碼NDM-1酶的基因位於一個140KB的質粒上。質粒是細菌可移動的遺傳原件,可在細菌之間傳遞。攜帶NDM-1質粒的傳遞,可使對抗生素敏感的細菌獲得耐藥性,增加治療的困難。攜帶NDM-1質粒在細菌之間傳遞,可發生在人或動物的腸道、消化道等所有細菌可生長繁殖的地方。6、攜帶抗生素耐藥性基因的質粒,被稱為耐藥性質粒。細菌的耐藥性質粒在20世紀50年代就被發現了,七八十年代我國的研究達到高潮。耐藥性質粒在細菌中很常見,比如痢疾桿菌,幾乎100%的痢疾桿菌都有耐藥性質粒。NDM-1質粒是一個很重要的發現。它說明,細菌耐藥性的實際情況,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得多。感染傳播
1、攜帶NDM-1質粒細菌多見於醫院環境,NDM-1多發現於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在英國分離到攜帶NDM-1質粒細菌的29名患者中,17名患者在一年內有到印度、巴基斯坦旅行的歷史。其中14名患者有在當地醫院就醫的歷史,包括美容手術。徐建國指出,論文提到的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屬於條件致病菌,常常引起醫院相關感染。從醫院環境分離的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往往對多種抗生素耐藥。因此這些獲得了NDM-1質粒的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可使醫院發生相關感染的危害程度增加,治療更加困難。2、攜帶NDM-1質粒細菌不會引發新傳染病,NDM-1質粒可以在細菌之間傳播,使更多的細菌變得更加耐藥。如果在醫院就醫的過程中感染了這種細菌,會導致某些疾病治療困難,病情惡化。因此攜帶NDM-1質粒的細菌有可能給人類造成重大的健康威脅。但NDM-1質粒的本質是對抗生素耐藥,其本身不能引起新的傳染病發生。
3、細菌耐藥性問題須重新審視,在被稱為抗生素“黃金時代”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每年死於感染性疾病的人數約為700萬,這一數字到1999年上升到了2000萬。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耐藥菌帶來的用藥困難。
4、目前細菌耐藥性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在已開發國家,有5%~10%的住院病人發生過一次或更多的感染。美國每年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約為200萬,死亡90000人,經濟損失達45億~57億美元。在開發中國家,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要高出已開發國家2倍~20倍。忠國醫院感染髮生率為6%左右,但漏報率很高,可達50%以上,致死率尚不清楚。主要感染部位依次為下呼吸道、泌尿道及手術切口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