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龍鎮村

老龍鎮行政村位於河南省新野縣上莊鄉境北部,距鄉政府機關駐地3公里處。南鄰楊營,西南鄰柳坡,北面和東北與歪子鎮馬渠湖、寺門村毗鄰,西北和王大橋接壤,東連樊灣。東西長3.4公里,南北長3.2公里。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明初建村,有官道,後發展成集鎮,村西北隅有座龍王廟,故名老龍鎮。清代同治元年築寨,名龍興寨,1923年為土匪所破。1958年屬歪子公社為老龍鎮大隊。1962年屬上莊公社為老龍鎮大隊。1963年屬歪子公社為老龍鎮大隊。1966年文革時,為破除迷信曾更名為“東風”大隊,文革結束時即恢復原名。1975年屬上莊公社為老龍鎮大隊,1984年屬上莊鄉為老龍鎮村民委員會。黃祠堂明嘉靖年間,天揚自山西遷此定居,原稱南黃家,清初黃姓建祠堂後,村名演稱黃祠堂。程崗程姓於清初從北程營遷此定居,因位於崗上,故名。小程崗清鹹豐年間,程文奎從今程崗遷此定居,因村小,故名。陳莊陳廷樞於清康熙年間從今本鄉大陳營遷此定居,以姓定村名。西李莊李恆於明末遷此定居,以姓定村名,後又分東、西、南、北4個李莊,此村在西,故名。王悟明成化年間,王豪臣從山西遷此定居,四世王悟因積善聞名,即以人名代村名。黃店黃天群於清康熙年間從黃祠堂遷此,後開設飯店,故名。姬莊明末姬姓從山西遷此定居,以姓定村名,今姬姓不存,多黃姓。

人口民族

村委會轄老龍鎮、黃祠堂、程崗、小程崗、陳莊、西李莊、王悟、黃店、姬莊9個自然村,21個村民小組,1265戶。人口5110人,男女比為116:100。均為漢族。有楊、黃、程、陳、江、王、李、康、雷、魏、龐、賈、田等十餘個姓氏。

自然狀況

老龍鎮村地勢北高南低,交通便利。省道豫X022線(四趙路)、南鄧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境內有窯陂河、柳楊河、老黃渠溝、新黃渠溝等。土壤為黃土和黑粘土,其中東坡為黃土,西坡窯陂河以西為黑粘土。耕地占總面積的80%,鄉村道路占1.2%,工業用地0.15%,林業用地9.3%,溝、渠、塘占9.35%。農 業 經 濟作物種植 20世紀70年代前實行的是以生產隊為基礎的集體所有制,糧食產量低,夏季主要種植小麥,秋季種植穀子、紅薯、綠豆、黃豆、玉米等雜糧作物。1978年,全村糧食種植面積6100畝,總產152.5萬公斤,畝產250公斤;棉花種植面積4000畝,總產22萬公斤,畝產55公斤。2003年,糧食種植面積6100畝,總產192.5萬公斤,畝產350公斤;棉花面積2500畝,總產22.5萬公斤,畝產90公斤;花生面積2600畝,單產280公斤;玉米面積500畝,畝產400公斤;蔬菜種植面積200畝。2001年起村植樹2.5萬株。1986年,村試種菸葉220畝,1992年擴種至500畝,到1997年發展到1000畝。1998年後,面積逐年減少。到2003年,僅有菸葉200畝。現在農作物以小麥、棉花為主。

畜牧養殖

解放前到1957年為戶養戶有,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後為隊養隊有。1962年,允許個人養豬、雞,集體養牛。1988年村開始建規模化養殖廠,養豬養牛。1994年,村組通過補助的辦法,鼓勵農戶大建豬、羊圈。2003年,村養牛1700頭,羊2199隻,豬1653頭,禽1.9萬隻。有專業場12個,專業戶16個,其中黃巧雲養鴨3000隻,王銀秀養豬近百頭。

農業機械

解放後主要靠牛拉犁耕田,拉車運輸。1967年村有手扶拖拉機2輛,1968年有四輪拖拉機4輛。1970年,村完成糧食定購任務100萬斤,縣獎村鏈軌拖拉機一輛。1972年有鏈軌拖拉機3輛。1978年村有手扶拖拉機12台,四輪拖拉機3台,電動機、柴油機72台,水泵72台。2003年,全村有手扶、四輪拖拉機760台,柴油機15台,脫粒機150台,收割機30台,農用水泵800台。

村辦企業

老龍鎮村的莛席,歷史悠久,堅固耐用。1990年以前,家家戶戶會編,後隨著竹蓆的普及漸少。1968年,大隊辦香油坊,陳文金為廠長,遠近聞名。1976年大隊建麵粉廠,有16間廠房,陳元祥為廠長。之後,建農機維修、縫紉、榨油等企業9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企業逐漸得到發展,村建起了軋花廠、預製廠。較有名氣的雷克照的磚瓦廠、李春堂的預製廠。2003年,村有門面房60多間,商業網點15家,大型修理廠1個,修配廠6個,食堂3家,理髮3家,饃店3家,煤球廠1個,從業人員達260人。同年,村引資200萬元建消防器材廠一個。村有客車1部,汽車5部,建築隊4個, 從業人員250人。

集鎮建設

民國時即有集鎮,20世紀50—60年代對街道進行規劃改建。1983年前,農曆逢單日集,1984年起改為逢雙日集。1996年南北街擴止400米,硬化了路面。集鎮輻射到周圍幾個村莊。目前,集鎮全部進行油路鋪設。

社會事業

教育

建國前,村有私塾兩所。解放初建程崗、黃店2所國小。後經1973年、1986年兩次擴建,有4座教學樓14個教室。1962年辦民中,1985年7月建老龍鎮國中,後更名為鄉二國中,有教學樓4座,教師45名,8個班,學生560餘人。村先後為大中專院校輸送學生210名。

科技

該村重視農業科技的推廣與套用。1953年開始用化肥,1960年後推廣農藥,防病治蟲。1965年在程崗建林場,占地近百畝。1974年村建農科所,培訓棉花、小麥種植技術,每個生產隊1個技術員。1989年後,推廣棉花地膜覆蓋、育苗移栽等新技術。

文化

1969年建有文化站、圖書室。1983年村有一部電影放映機,一個文化宣傳隊,隊員26人。1982年開始有電視,1985年以後逐漸普及。2000年開通有線電視,至目前有線電視用戶350戶。

醫療

1954年村建有衛生所,1978年衛生所有醫務人員5名。有6個村醫,2個衛生所,18個床位。並實行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基本解決了農民就醫難的問題,參保人員達5000多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