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羊地村

老羊地村地處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叉河鎮,是一 個邊遠的黎族村莊。全村303戶,1500人口,支部黨員31人,耕地面積3500畝。

基本信息

老羊地村

老羊地村地處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叉河鎮,是一個邊遠的黎族村莊。全村303戶,1500人口,支部黨員31人,耕地面積3500畝。過去,由於歷史原因,經濟文化落後,偷竊、打架鬥毆等歪風盛行,與鄰村關係十分緊張,生產發展緩慢,是全縣聞名的“偷牛村”、“打架村”。1991年大年初一,部分村民與鄰村保平村的村民打群架,致使7名村民死亡,一度轟動了全省。十多年來,本村村民因偷牛、打架等犯罪行為曾有9人被判入獄。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村黨支部班子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從轉變作風,為民辦好事實事入手,真抓實幹,銳意進取,充分調動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老羊地村實現了從“問題村”到“文明村”的跨越。為了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兩年來,這個村先後請縣、鎮法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到本村為村民上法制宣傳教育課12期。讓村民學法、懂法、用法、護法。同時通過牆報、橫幅、標語和“浪子回頭”現身說法等方式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使全村的村民普法教育面均達90%以上,從而有效地防止和減少違法犯罪。因此,今年初,縣政法委專門指定老羊地村為“全縣法制宣傳教育示範村”。針對過去部分村民存在一旦有病或死亡,就請道公、巫婆求神拜佛等封建迷信行為,村黨支部積極深入開展破除迷信、移風易俗教育,用身邊的事來教育民眾,向民眾講清封建迷信的危害性,使農民民眾進一步提高了認識,轉變了觀念。目前,村風民風明顯好轉,遵紀守法、團結互助、行為文明的新風尚蔚然成風,“浪子回頭”的現象屢見不鮮。曾因偷牛被勞教3年的村民羅某某,在支部的幫教下,徹底改變了過去的陋習,積極發展生產,種植甘蔗40多畝,養鴨1000多隻,還幫助村委會管水。家庭年經濟收入3.5萬元,成為全村的致富能手。為了切實為民眾辦好事實事,讓民眾得到實惠,贏得民心。近年來,村黨支部領導班子通過村集體經濟和鎮、縣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為村民民眾辦了大量好事實事:一是投資6萬元修建老羊地通往外界的一座橋樑,解決了村民行路難問題和本村每年6萬噸甘蔗運輸難問題。二是通過縣鎮有關部門支持,投資38萬元修建了飲水工程,使全村民眾飲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從而結束了長期以來農民民眾到河邊挑水飲用的歷史。三是在省縣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投資58萬元修建一條6公里長、8米寬的縣級公路與國道銜接,使村民到鎮裡由過去的一小時縮短到現在的十多分鐘,全村的農副產品也能順利地走出村門。四是投資180萬元修建一條12公里長的硬化水利渠道,既圓了老百姓解放幾十年來沒有水利灌溉農田的夢,又為民眾發展高效農業生產裝上了一個“穩壓器”。五是投資50萬元修建國小教學樓和運動場,從而為該校師生們創造了一個安靜、舒適的教學環境,校容校貌大為改觀。在文明生態村的創建中,黨員幹部起到了帶動作用。在環村路建設中,老黨員張建益按照鄉村規劃,不僅帶頭拆除自家的房子,不要集體賠償,還動員弟弟和女婿拆除各自的房子和圍牆。勞改釋放人員韋某某也主動拆除自家的瓦房一間。在他們的帶動下,全村民眾人人自覺參與拆除違規建築物,投工投勞建設環村路。為幫助因修建環村路而拆除民房、圍牆損失嚴重的農戶,村黨支部發動黨員幹部和青壯年,組成幫扶突擊隊,協助有關農戶修建房子,形成了一種顧大局、識大體、團結互助的良好風尚。到目前為止,在環村路建設工作中,村民自覺拆掉的圍牆396.5米,茅草房12間、瓦房4間、平頂房1間。如今,一條長1.6公里的環村路和三橫兩縱長達1.4公里的村道已初具規模。目前,全村已建成沼氣池16個,從而有效地治理了村莊的髒、亂、差問題,促進了可持續發展。在抓好經濟發展過程中,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韋文忠,率先在自家的責任田改種甘蔗下水田30多畝,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年產量180噸,產值達3萬多元。老黨員張建益是有名的特困戶,2004年起,每年種甘蔗23畝,養鴨1000多隻,年收入3萬多元,走上了致富路。在黨員幹部的帶動下,養鴨、種甘蔗已成為老羊地村發展經濟的支柱產業。去年,全村種甘蔗3500多畝,其中甘蔗下水田800畝,乾旱之年產值達120萬元。此外,養鴨3萬多隻,暢銷昌江、東方地區,成為遠近聞名的養鴨村。有耕耘,就有收穫。2005年全村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農民人均收入1700元,比2003年增長8%。目前全村民眾基本告別了茅草房,絕大多數村民住上了新瓦房、平頂房,有的還住上了樓房。全村擁有機車300多輛,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音響等,不少農戶還安上了電話,社會治安明顯好轉,村容村貌大為改觀,處處展現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喜人景象。[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