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眾多中國電影前輩和他們塑造的廣為人知的藝術形象中,精挑細選出最能代表中國影壇、最有影響力、並且最深入人心的數十位有影響和知名度較高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電影明星,以獨家披露、專人採訪的紀實文學體裁,讓砒光倒轉,夢回從前,重新拉開他們藝術人生的帷幕。全書以流暢的筆墨、配以珍貴的照片穿插其間,娓娓訴說這些電影明星們的歡樂與痛苦、成功與失敗,內容翔實,圖文並茂,記載著他們多年來與中國老電影之間的淵源。這裡既是老電影明星們的個人經歷,也是中國電影百年來發展、演變的一個縮影。
作者簡介
劉澍,男,漢族,1968年1月20日出生於西安,中共黨員,本科畢業,中級職稱,現居深圳。
獨立出版《往事述說:銀幕內外的電影藝術家》、《藝海情侶百年婚戀》、《中國電影幕後往事》、《銀海藝影——龐學勤、楊洸伉儷畫傳》、《珍藏——上海灘老電影明星私家像冊》、《未將往事付煙雲:留存在電影膠片上的漂亮女人》、《寵愛光陰——朱虹》、《時光倒流——舒適、鳳凰》、《中國電影經典海報》等多部電影書籍。
書摘
1935年3月25日,金慧琴出生在上海。1950年的春天,是一個萬木蔥鬱的季節。當時只有15歲還在上海大經學校就讀的女中學生金慧琴,在得知東北鞍山文工團來上海招生的訊息以後,背起書包就興匆匆地前往考試地點。她發揮自己平常最愛唱歌、跳舞和表演生活小品的文藝特長,輕車熟路連續一段又一段的即興表演,不但毫不怯場,而且自然生動。看著她那圓圓的臉蛋,圓圓的眼睛,還有那圓圓的嘴唇,文工團幾個主考官都在彼此交流的眼光里默許地認同了這個很有特點的“上海小姑娘”。接到考取通知書的準確訊息之後,金慧琴這才把自己考上鞍山文工團的喜訊告訴了父母。因為一年前金慧琴就考取了空軍文工團,因為家人的堅決反對而作罷。但是天生喜愛文藝的金慧琴卻始終是難以泯滅對文藝表演的渴望,她一定要實現自己專業從事文藝演出的美好心愿。雖說這一次父母親也還是一時難以轉過彎,可是哥哥、嫂嫂,還有已經出嫁的姐姐都非常支持小妹。於是,姐姐偷偷塞給了她4塊錢,嫂子也給她重新翻新縫製了一床棉被。就這樣,金慧琴跟著鞍山文工團一班人馬,從繁華的大都市,坐上北去的列車,來到遙遠而荒涼的鞍山。到鞍山小車站,金慧琴激動的心房,頓時被眼前灰濛濛的一切來個“透心涼”,這裡既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白雪飄飄,只有市區低矮破舊的廠房,正在進行百廢待興的重新建設。已經明白事理的金慧琴也深深地懂得,理想和現實肯定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和差距,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縮短與理想的距離。金慧琴以此作為自己從事文藝道路的起跑線,開始了奮起前行。每個月難得吃上一頓大米,每天清晨5點就起床練功,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不僅磨鍊意志,而且讓金慧琴懂得了執著與堅忍。當時從上海招來的100多個青 年演員,由於受不了長期練功的痛苦折磨和生活艱苦,不到半年時間只剩下20餘個。其中就有倔強的金慧琴。1952年,文工團回響國家號召,開始進行精簡人員,金慧琴被列為編雜人員,再進行舞蹈訓練。已經長到17歲的大姑娘,顯然早已超過了練功的年齡,如果去演話劇,個頭又太小,在舞台上壓不住陣。金慧琴為此很苦惱,她突然感覺到了自己的危機。此時她的哥哥已經前往香港定居,並希望妹妹也去香港。金慧琴左思右想,難以定奪。她不甘心自己為之追求、剛剛起步的演藝事業就此夭折,特別是對進步的要求不能放棄,她剛剛加入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金慧琴最終下定決心,為了自己所熱愛的藝術,她毅然拒絕了哥哥的好意,而且再次報考了設在東北的魯迅藝術學院。東北魯迅藝術學院的前身,是原來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當時分為三個系,由李劫夫負責音樂系,楊角負責美術系,晏涌、洛丁負責戲劇系。金慧琴憑著自己愛好文藝的天賦、兩年來在鞍山文工團進行的專業藝術培訓以及舞蹈形體訓練的基本功,以現場主考臨時決定的《捉魚》、《寄信》等小品表演,如願以償的考取了“魯藝學院”的戲劇系。並把自己原來的名字,改為深受藝術感召和啟迪含義的藝名——“金迪”。1955年,金迪從“魯藝學院”畢業,被分配到東北人民藝術劇院任話劇演員。在經歷過一年舞台上跑龍套的民眾角色必要的鍛鍊和過渡之後,金迪靠著自己的聰明、用功和嬌美洋氣的外在形象,終於獲得了與劇院“台柱”李默然共同主演世界著名話劇《尤利烏斯·伏契克》的機會。金迪對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自然不敢掉以輕心。她往往是白天排練了一整天的戲,到晚上還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裡閱讀劇本。有時還偷偷地溜到排練場,獨自一人去琢磨角色的性格發展脈絡。話劇一場接一場地在演,金迪靠著自己的實力出演A角的麗達,把自己首次扮演女主角的內在衝動和自己對角色的充分理解,完全融入到了舞台的角色塑造中。這時,長春電影製片廠即將開拍反特故事影片《神秘的旅伴》,舞台上的麗達吸引住正在籌備劇組、物色演員的副導演朱文順的目光。他非常希望金迪出演影片中的女主角小黎英的角色,但是當他向東北人民藝術劇院院長洛丁提出借人後,卻遭到洛丁院長的堅決拒絕。金迪當然沒有想到,自己舞台上的形象,會分外引人注目而一連被眾多導演看中,比如長影廠的《上甘嶺》中的女護士王蘭、長影廠的《青春的腳步》中的女技術員林美蘭,還有上影廠根據東北人民藝術劇院首演話劇而改編開拍的《洞簫橫吹》中農村女青年楊依蘭,這些角色都與她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