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身融合

概觀飛行翼設計的特色是:沒有機身,只有機翼結構。 使用翼身融合設計的飛機,有平坦且有翼剖面形狀的機身,能產生一部分的升力。 這使得翼身融合飛機的結構更難設計(因為客艙需要加壓)。

概觀

飛行翼設計的特色是:沒有機身,只有機翼結構。雖然這或許會使部分結構從機翼內突出。 而翼身融合吸收飛行翼的特色。使用翼身融合設計的飛機,有平坦且有翼剖面形狀的機身,能產生一部分的升力。它的機翼與其它部位,則是平滑的與機身接合。[1]
早期的翼身融合設計例子是1929年的Junkers G.38。當時,它是一台超級巨大的飛機,能夠乘坐34位乘客。它有兩米厚的機翼,每一面機翼可以乘坐六人,其他人則在中央的機身。對比同時期用傳統機翼及箱型機身設計的福特 Trimotor,共能承載9位乘客。

B-2轟炸機

B-2幽靈隱形戰略轟炸機的設計剛好包含了飛行翼與翼身融合的概念。 不過它常被分類到飛行翼,因為它突出的機身部分並沒有比在下面的機翼形狀結構大很多。

X-48B初次飛行

目前NASA波音在合作研究翼身融合設計設計,代號X-48的飛機[2]。 研究結果指出翼身融合的飛機如果拿來載客用,將能承載450到800名乘客,並能省下超過20%的油料。 NASA從2000年就開始發展一個翼展11米、能遠端操作的模型。 這項研究注重在建立關於升力、失速尾鏇等翼身融合設計的固有特性的基礎資料。

潛在優點

增加燃油效率
減少噪音衝擊
在戰略上的空中補給、空中運輸[3]和空中加油上,酬載有十分大的改善優勢
改進結構重量

潛在缺點

造成不穩定(目前的電子技術已經可以解決,駕駛使用線傳飛控命令電腦飛行方向角度,但實際上飛機是由電腦操控,可以穩定飛行)。
在配置上傾向把貨物與乘客放離飛機中心線更遠,增加在滾轉時垂直運動的困難,對客機來說轉彎舒適度是大問題。
乘客區可能將沒有窗戶,逃生也有疑慮。
在結構上,圓形截面(就像傳統的圓柱機身)比橢圓或是長方形的截面更適合承受壓力。這使得翼身融合飛機的結構更難設計(因為客艙需要加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