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門鄉

義門鄉

義門鄉原名大柏埡,1940年屬義路鄉。1950年建義門鄉,1992年併入義路鎮,1994年復置義門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28公里。面積23.3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義門鄉地理位置
儀隴縣轄鄉。原名大柏埡,1940年屬義路鄉。1950年建義門鄉,1992年併入義路鎮,1994年復置義門鄉。義門鄉位於儀隴縣東北部,距縣城71公里。東臨大羅鄉,西接義路鎮,南依柳埡鎮,北靠巴中市午鳳鄉,幅員面積2274公頃,轄10個行政村,7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3345戶,其中農業戶3086戶,總人口11823人,其中農業人口11440人,全鄉總耕地面積612公頃,糧食總產量7318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50萬元,財政收入197萬元,財政支出197萬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餘額為4500萬元。鄉建文化站1個,有線廣播電視站1個,鄉衛生院1所,鄉村公路里程為80公里,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400元。。

行政轄區

義門鄉下轄村:
大柏埡村棕埡子村五龍橋村轉包河村佛國庵村白家梁村黃家橋村羅花山村麻塘灣村龔家溝村

基礎設施

鄉場鎮主要街道年久失修,不堪重負,造成車輛無法通行,行人無法正常行走。對此,該鄉黨委領導高度重視,積極向外爭取支持,籌措資金二十萬元。經過為期一月的緊張施工,總長近1公里的場鎮街道,終於在“七一”前圓滿完工。

人口數據

2002年底該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0438
5663
4775
家庭戶戶數2862
家庭戶總人口(總)10438
家庭戶男5663
家庭戶女4775
0-14歲(總)2833
0-14歲男1685
0-14歲女1148
15-64歲(總)6863
15-64歲男3584
15-64歲女3279
65歲及以上(總)742
65歲及以上男394
65歲及以上女34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0357

鄉屬學校

儀隴縣義門鄉五龍橋村國小校
儀隴縣義門鄉佛國庵村國小校
儀隴縣義門鄉國小校
儀隴縣義門鄉棕埡子村國小校
儀隴縣義門鄉棕埡子村國小校
儀隴縣義門鄉白家梁村國小
儀隴縣義門鄉羅花山村國小校
儀隴縣義門鄉轉包河村國小
儀隴縣義門鄉麻塘灣村國小校
儀隴縣義門鄉黃家橋村國小校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全鄉以生豬、蠶桑、兔業、水產為支柱產業,要求“一村一品”,戶戶有一項增收項目。全鄉有桑園面積2000畝,養蠶500張,新建共育室5個,推廣紙板方格簇2500片;生豬出欄8849頭,出欄獺兔91607隻,在棕埡子村、佛國庵村、轉包河村建立了“肉兔養殖基地”,年出欄肉兔12萬隻,收入40萬餘萬元,並提出了打造“儀隴兔業第一鄉”的構思。

社會事業

有鄉國小1所,村小10所,國中生在校生450人,國小在校生1250人,幼兒在校生209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享受“兩勉一補”的學生1700人,教育部門中級技術職稱為15人。教育環境得到了改善:中心國小建膳食中心1處、教學綜合樓1棟,進一步鞏固了“普九”教育成果;社會福利事業進一步發展,扶貧、助殘、低保和社會養老保險事業得到加強;2008年人口計生率為80.4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49‰,人口出生率為7.73‰,計生“三結合”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全鄉已婚育齡2269人,人流引產2例,放置宮內節育器28例,出生86人,獨生子女獎勵扶助政策59人;文化體育事業等到了進一步加強,全鄉組織各村看電影25次,演出3次。鄉有網路公司一個,全鄉安裝有線電視1451戶,新增75戶,通訊基站3個(移動、聯通、電信),固定電話1800部。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全鄉13個黨支部,發展新黨員9個,培養入黨積極分子48人,設立了3個村的遠程教育。一是狠抓幹部隊伍建設,對村三職幹部、計生指導員進行每月定期培訓,參訓人員達500餘人次,建立了幹部實績檔案,把“年初三滿意公開承諾”、“半年自評”、“年終考評”、各階段性工作獎懲、全年工作業績等情況,納入幹部實績檔案;二是推進“五化”建設,落實無職黨員主體地位,在佛國庵村進行了“五化”建設和落實了無職黨員主體地位試點工作,對該村30名無職黨員落實並設定了崗位,工作積極主動,效果十分明顯;在黃家橋村、大柏埡共2個黨支部開展落實無職黨員主體地位工作,廣泛開展重大事項民主決策、科學監督、結對幫扶、送溫暖、獻愛心、比奉獻等活動;三是在全鄉農村黨支部中開展黨員“創三星”活動,落實了“創三星”創建人和聯繫人;四是大力實施“3+1”產業聯動富民工程,促進鄉域經濟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