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義橋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電力充足,通訊發達。東靠兗州火車站,南臨日菏高速公路、濟寧機場,西接105國道,兗梁公路穿越境內。電力網路遍及全鄉,村村通油路,移動、聯通、網通覆蓋整個轄區。地處魯西南平原的義橋鄉,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源豐富,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的優越條件。轄區內地下資源豐富,煤儲量2.8億噸,建有現代化年產150萬噸的義橋煤礦,年產150萬噸的義能煤礦正在建設之中。
義橋鄉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突出桑蠶、棉花、制種、苗木、養殖,大力實施科技推動、基地拉動、政策驅動、龍頭帶動四大工程,加快了農業產業化、標準化進程。全鄉桑園面積達到7000畝,瓜菜制種1.2萬畝,苗木5000畝,規模養殖小區20處,扶持發展涉農加工企業7家。
依託資源優勢,大力實施工業立鄉戰略,努力培植壯大骨幹企業。圍繞煤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循環經濟。全鄉共引進項目8個,其中,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個,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3個,500萬元以上的項目3個,初步形成了煤炭化工、農產品加工、機械製造、服裝加工四大產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
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日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村村實現了“五通五化”,小城鎮建設初見規模,90%的農民加入了新型合作醫療,新建生態村5個,文明村10個,社會治安良好,農民人均純收入3470元,人民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歷史沿革
該鄉以駐地自然村而名,一九四九年春建政,屬汶上二區,同年進行土改,一九五六年分屬義橋鄉,張吾鄉。一九五八年與南站聯合成立了東風人民公社,同年底改為南站人民公社。一九六二年春自南站人民公社析出成立義橋人民公社。一九七八年初公社駐地遷至義橋村東約1.5公里處。1985年底義橋公社改為義橋鄉。
行政區劃
轄:東孫吾村、馬莊西村、興隆莊村、崔村西村、完村村、義橋東村、古路溝村、柳杭頭村、義橋中村、孫汪村、東蘆莊村、房村村、沈營村、孔家樓村、義橋西村、東張村、崔村東村、楊學莊村、後張吾村、唐莊村、竇村村、東沙莊村、馬莊北村、駐駕圈村、北辛莊村、馮莊村、曹村村、東徐村、西孫吾村、馬莊南村、東王莊村、周學莊村、崗上村、西蘆莊村、前張吾村、馬莊東村、白家店村、南李村、劉學莊村、楊街村、徐學莊村、柳村村
經濟狀況
2005年,全鄉社會總產值達到8.58億元,年均增長10.1%;可用財力達到774.5萬元,年均增長13%;
農民人均純收入3250元,年均增長6%。
全鄉共引進項目14個,累計完成投資11360萬元;民營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600萬元,完成企業增加值11632萬元,完成入庫稅金187.8萬元;
契約利用外資65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0萬美元,出口創匯100萬美元;
勞務輸出9000餘人;人口出生率穩定在6‰以內。
畜牧業發展
義橋鄉養鴨協會成立於2005年2006年6月8日在縣民政局正式註冊。在鄉黨委、政府及縣民政局的支持幫助下,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目標,大力發展肉鴨養殖,養鴨協會會員860名,其中農民會員780名,非農民會員80名,理事9名,其中農民理事8名。非農民理事1名,協會擁用辦公場所160平方米,專職工作人員3名,在全縣設有6處服務網點,協會採取“協會+基地+農戶”的運作方式,對會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交流信息,技術推廣,組織生產,搭建農村弱勢群體脫貧致富的橋樑,引導農民民眾致富奔小康,努力建設和諧農村。協會有養鴨基地一處,占地15畝,總投資182萬元,建有鴨舍6棟,108間,辦公室6間,消毒室一間,料房2間,配電室1間,大中型攪拌機2台,自動飲水機6條,自動上料機6台,自動扒糞機6台。該基地與六和飼料公司簽定契約,按照綠色食品的操作規程,採取科學的養殖方式,實行網上養鴨,減少污染,降低發病率,肉鴨運動少,提高日增生,冬暖夏涼,通風,提高肉鴨成活率。全鄉存欄肉鴨26萬隻,新發展肉鴨養殖場3處,對全鄉養鴨實行了統一投放鴨苗,統一供應飼料,免費防疫,會員享受協會一切優惠待遇,以最低價格提供飼料、以高於同期市場價格銷售成品鴨。協會成立後,從建設機制和提供服務入手,不斷完善內部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實現了“八有”:有章程、有活動計畫、有活動紀錄、有活動場所、有工作制度、有工作圖板,有會員名冊、有協會標牌;“四落實”:組織落實、思想落實、經費落實、措施落實。並探索出了協會+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依託協會,把從事肉鴨養殖的農民聯成緊密的統一體,緊扣產前,產中、產後環節,有效指導會員、企業和農戶,加強對生產、流通過程的管理,形成了技術、生產、市場、規模效益一體化,使農民在發展規模經營方面走上了集約化、專業化、產業化之路。協會引導農民看、指導農民養、幫助農民銷,提高了農村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會員科技素質和致富能力,協會重點抓好了以下幾個重點環節:一是協會以養殖大戶為教材,通過召開現場會、印發宣傳材料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養殖業是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宣傳養殖大戶致富的經驗,真正讓養殖大戶起到帶動效應;二是走出去參觀學習,解放思想,先後組織養鴨戶到寧陽、鄒城等地學習參觀養殖規模和先進的飼養技術,如鴨舍噴霧消毒技術,立體育雛技術,縱向通風技術,自動控光技術,鴨糞機械化發酵再用技術等,引導養鴨戶走科學飼養的路子。三是請進來指導。協會專門建立了養鴨培訓基地和教室,聘請北京農業大學、濟南畜牧研究所、六和飼料研究所等專家教授採取現場指導和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法,為養殖大戶傳授飼養、配料、防疫繁育等新技術。四是組織養鴨戶及民眾分期分批到協會養殖基地及養殖大戶去學習養殖技術,對養鴨生產各個環節的技術要領給予細緻指導。五是舉辦培訓班。讓養殖戶和準備養殖戶真正掌握養殖技術,並印發飼養知識與套用的養殖技術材料,使養鴨技術為民眾所掌握。協會舉辦培訓班12期,1300多人(次),先後印發養鴨技術手冊、技術規程2萬餘份,提高了農民的科技素質。另外,協會對會員實行服務承諾制,會員在養殖過程中遇到難題,協會接到求助電話限時到會員戶進行指導,並對所有會員戶進行產前、產中、產後技術跟蹤服務。產業特色
義橋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煤炭業做足做好招商引資大文章,不斷拉長產業鏈條。通過採取全民招商、以商招商、老鄉招商、專業招商等形勢,在全鄉形成了“大開放、大招商、大發展”的良好局面。全鄉有30多個煤電、煤化工、煤運輸項目在義橋安家落戶。其中大型儲煤廠就有7處,總投資達1900萬元;新增加運輸車輛200餘輛,總投資達3800萬元。濟寧客商焦紀金投資1380萬元興建了大型洗煤廠;兗州客商陳文申投資1260萬元興建的軍華工礦機械廠等,現已建成投產,實現年營業收入近億元,年增稅金近500萬元,並安置當地就業人員2000餘人。農業增效也是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之一。義橋鄉黨委、政府一班人帶領農民大搞植桑養蠶,共發展桑田面積10000餘畝。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浙江客商顧中堂投資1200萬元,建起了蠶繭收購剿絲廠,不僅方便了民眾,而且增加了財政收入。2008年還與天津、泰安、菏澤等地制種公司簽訂了6000畝良種棉花繁育種植基地契約,與浙江桐鄉保得利工貿有限公司簽訂了2000餘畝的杭白菊種植收購契約,幾大種植契約的簽訂,帶動了周邊村莊的3000餘戶農民。
雪白的“蠶寶寶”,白花花的棉花,給義橋鄉農業產業調整注入了動力與活力。全鄉新發展了樹下中藥材種植2000餘畝;發展瓜棉間作示範基地4000畝,發展苗木花卉800畝。一整一平扮靚文明新村
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目標。在第三批先進性黨員教育活動中,義橋鄉把文明生態村、文明小康村創建活動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載體。組織黨員民眾徹底清除村莊街道的“三大堆”,對村主要街道進行了硬化、淨化、綠化、美化,製作了高標準的宣傳欄,建立了文化大院,舉辦各種喜聞樂見的民眾性娛樂活動,在鞏固完善村文明一條街的基礎上,開展文明生態村建設。鄉里組織了三十多人的平墳突擊隊,三天的時間共拉倒墓碑8塊,平墳58座。並且栽上了高價值作物,節約了耕地,增加了收入,深受廣大民眾的好評。一崗一卡打造和諧新篇。隨著義橋煤礦和義能煤礦的興建,義橋鄉經濟面臨著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煤礦建設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拉長了“烏金”產業鏈。為不斷最佳化社會環境,保證經濟快速發展,鄉里一方面開展“三級聯防”活動,一方面開展“小崗亭平安千萬家”活動,設立了鄉、村、組三級矛盾信息聯繫網路,在每個村的四周建立農民治安崗亭,實行義務輪流值班制度。並細化責任,嚴格獎懲。同時鄉里還成立了50多人的巡邏聯防大隊,確保了一方平安。
社會進步
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鄉村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著“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加大基建力度,柏油路由2000年的46.5公里,增加到現在的53.5公里,有76%的村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程控電話有原來的200多門,到現在建成電話鄉達到4000門;農村電網改造在全縣率先完成;80%以上的村用上了自來水;有線電視區域網建設正在加快進行。鄉駐地開發建設已具雛形,完善了三個農貿市場的服務功能,建立了個體私營經濟園區。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為斷加強,乾群的面貌煥然一新。以基層組織建設為重點,大力開展五好村創建活動。2002年春,圓滿完成了村兩委換屆任務,一人兼、交叉任職比例達到了上級要求,村級班子組織健全,戰鬥力明顯增強。計畫生育水平明顯提高,2002年出生嬰兒性別比達到100:108,計畫生育率99.9%,晚婚率98.7%,人口自然增長率2%;三年來一直保持計畫生育一等獎水平。教育事業跨入全縣的前面,僅2001年校改投資就達到140萬元,國中升學原來的全縣末位,上升到全縣第三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依法治理,打防結合,標本兼治,確保一方平安。堅持經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大力開展了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文明樹新風活動,促進了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義橋鄉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義橋鄉黨委、政府注意解決民眾最關心的問題。去年鄉里加大對敬老院扶持的同時,還加大了教育建設的投入,先後投資207萬元,為義橋鄉中學新建了1600平方米的學生公寓,配備了微機室、語言室、衛生室、理化生實驗室、多功能電教室等,並硬化、美化了校園,使全校1615名師生有了教學、學習的優良環境。投資100萬元的聯合國小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建之中。
圍繞發展促穩定。在財政狀況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全縣率先為幹部教師辦理了養老保險,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構築社會救助大格局,結對幫扶,共結對40餘戶,對150人進行了救助;使全鄉57戶279人有了最低生活保障。積極做好信訪工作,及時化解熱點問題。以治安承包為抓手,做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全鄉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