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菩提心[佛教用語]
菩提心的本體就是利益一切眾生、讓他們獲得如來正等覺果位的希求心,《現觀莊嚴論》中所說:“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無上菩提之心。又稱無上菩提心、無上道...
定義 定位 由來 本體 分類 -
三種菩提心
佛教術語,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別之主德,以東方阿閦如來之大圓鏡智立發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發之菩提心,為畢竟厭求之心,此雖屬第六意識...
-
發菩提心
觀無量壽經曰:‘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 ’觀經玄義分曰:‘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大乘義章九曰:‘發菩提心者,菩提胡語,此翻名道。
-
勝義菩提心
證悟自心遠離戲論的法界義,也就是指無分別智慧,這在登入聖地菩薩的相續中才有。”若要禪修此義,有(一)勝義菩提心本質的解釋。某些為人們所相信的信仰,如印度...
勝義菩提心的主題 從心中生起勝義菩提心的方法 -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是不空創作的宗教哲學類書籍。
-
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梵名amitarthasutra,全一卷,分三品,由中天竺沙門曇摩伽陀耶舍於建元三年傳入中國,與《法華經》、《觀普賢經》合稱“法華三部經”...
作者 序言 德行品第一 經文歌決 說法品第二 -
無上菩提之心
,(3)慈愍眾生而發菩提心,(4)求最勝之果而發菩提心。又,《大乘義章》卷九〈發菩提心義〉揭出∶相發心、息相發心、真發心等三種;元曉《兩卷無量壽...菩提之別。《菩提心論》謂有行願、勝義、三摩地等三種菩提心。關於菩提心之體性...
-
正覺電子報(第四十三期)
賡續針砭之義行,期盼台灣佛教回歸到宗門真實義,乃至進一步期望再加予提升至...於佛法者。此是 佛之聖教,云何不信?又觀第八識如來藏妙義,離見聞覺知而不受...
鈍鳥與靈龜(連載十八) 隨 緣 明心與眼見佛性(連載四) 學佛的覺醒(連載八) -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 (梵文 ),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曾譯為遍吉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
正文內容 名稱由來 普賢行願 普賢十忍 聖祝儀軌 -
了義
在原始佛教中,佛法是國中後皆善的,然而隨著大乘運動的開展,為了推廣大乘教義,實現佛教理論的革新,就漸漸有了,了義與不了義之分。
梵語 元代僧 [清]僧 與不了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