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產品名稱]群書治要譯註[作者] 魏徵,虞世南,褚亮,蕭德言 主編 [出版日期] 2012-5 [出版社] 中國書店出版社 [開本] 32開 [頁碼] 全二十八冊 定 價:420.00元內容簡介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八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餘年。二十八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特別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根據《新唐書》記載如下: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
《群書治要》一書,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彙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博採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書成,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
唐太宗在讀《治要》後,在《答魏徵上〈群書治要〉手詔》中感慨道:“朕少尚威武,不精學業,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觀所撰書,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使朕致治稽古,臨事不惑。其為勞也,不亦大哉!”唐太宗特令繕寫《治要》十餘部,分賜太子及諸侯王以作從政龜鑑。貞觀九年,唐太宗再次總結閱讀《治要》的感受說:“手不釋卷,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見《貞觀政要》)。由此,可知唐太宗及其群臣之所以將《治要》作為創建貞觀“盛世”依據的道理了。
如此珍貴的一部典籍,然因當時中國雕版印刷尚未發達,此書至宋初已失傳。所幸者,此書經由日本遣唐使帶到日本,從此被日本歷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為圭臬,成為學習研討中華文化的一部重要經典。據日本尾張國校督臣細井德民在天明五年刊印《群書治要》時寫的考例中記敘,早在公元13世紀日本鎌倉幕府第五代武將軍北條實時(亦稱金澤實時),因其“好居書籍”,故在發現《群書治要》後,請中秘書寫“以藏其金澤文庫”,《群書治要》因此得以傳世。後來,此書歸德川家康,他在得到這個本子後,曾於1616年(日本元和二年)正月命令用活字排印。但此時的《群書治要》已經缺失卷第四、卷第十三和卷第二十,殘存四十七卷了。半年後,《群書治要》印成五十一部,每部凡四十七冊。不幸的是,此時德川家康突然去世,印本只是分贈給了德川家康的後裔尾張、紀伊兩家藩主。事實上等於沒有公開發行,所以流傳在外間的不多。 1781年,也就是日本天明元年,尾張藩主家的大納言宗睦,有感於《群書治要》未能流布,便從楓山官庫中借得原“金澤文庫”藏僧人抄本《群書治要》,重新校刊。1786年(日本天明六年)重印本告成,分贈諸藩主和各位親臣。這就是今天流傳於世的天明本《群書治要》。
本書根據天明本《群書治要》、元和本《群書治要》整理校勘,並對字詞進行詳細註解、對原文和注文都進行了白話翻譯。
目錄
第一冊 卷 一 周易第二冊: 卷 二 尚書
第三冊 卷 三 毛詩
第四冊
卷 四 春秋左氏傳(上)
卷 五 春秋左氏傳(中)
卷 六 春秋左氏傳(下)
第五冊
卷 七 禮記
第六冊
卷 八 周禮 周書 國語 韓詩外傳
第七冊
卷 九 孝經 論語
第八冊
卷 十 孔子家語
第九冊
卷十一 史記(上)
卷十二 史記(下) 吳越春秋
第十冊
卷十 三 漢書(一)
卷十 四 漢書(二)
第十一冊
卷十 五 漢書(三)
卷十 六 漢書(四)
第十二冊
卷十 七 漢書(五)
卷十 八 漢書(六)
第十三冊
卷十 九 漢書(七)
卷二 十 漢書(八)
第十四冊
卷二十一 後漢書(一)
卷二十二 後漢書(二)
第十五冊
卷二十三 後漢書(三)
卷二十四 後漢書(四)
第十六冊
卷二十五 魏志(上)
卷二十六 魏志(下)
第十七冊
卷二十七 蜀志 吳志(上)
卷二十八吳志(下)
第十八冊
卷二十九 晉書(上)
卷三 十 晉書(下)
第十九冊
卷三十一 六韜 陰謀 鬻子
卷三十二 管子
第二十冊
卷三十三 晏子 司馬法 孫子兵法
卷三十四 老子 鶡冠子 列子 墨子
第二十一冊
卷三十五 文子 曾子
卷三十六 吳子 商君子 尸子 申子
第二十二冊
卷三十七 孟子 慎子 尹文子 莊子 尉繚子
卷三十八 孫卿子
第二十三冊
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
卷四 十 韓子 三略 新語 賈子
第二十四冊
卷四十一 淮南子
卷四十二 鹽鐵論 新序
第二十五冊
卷四十三 說苑
卷四十四 桓子新論 潛夫論
第二十六冊
卷四十五 崔寔政論 昌 言
卷四十六 申鑒 中論 典論
第二十七冊
卷四十七 劉廙政論 蔣子萬機論 政要論
卷四十八 體論 典語
第二十八冊
卷四十九 傅子
卷五 十 袁子正書 抱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