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霽雪圖

李成畫雪景,在鄧椿《畫繼》記載云:“山水家畫雪景多俗。 勾線,在中國山水畫的勾、皴、擦、點、染的技法中是最首要的。 《寒林平野圖》中的松針,線條挺直,極具功力。

【名稱】宋李成群峰霽雪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台北故宮博物院
【簡介】
立軸 絹本 淡設色 橫31.6厘米 縱77.3厘米
此圖無款,表現山高雪密瀑布寒泉,岡阜一亭翼然。
李成畫雪景,在鄧椿《畫繼》記載云:“山水家畫雪景多俗。嘗見營丘所作雪圖,峰巒林屋皆以淡墨為之,而水天空處,全無粉填,亦一奇也”。張庚《圖畫精意識》中謂李成畫雪“其雪痕處,以粉點雪,樹枝及苔俱以粉勾點”。
李成(919-967)五代宋初畫家,字鹹熙,唐宗室後裔,世居長安(今陝西西安)。五代時避亂,流寓四方,避地北海營丘(今山東臨淄,一說昌樂),遂為營丘人。世稱“李營丘”。性情曠達,聰穎多才,少年時磊落有大志,但時運不濟,故一面寄情於畫,一面借酒澆愁,最終溘然醉死於客舍,年僅49歲。但他的山水畫卻光照千秋,名垂史冊。初時師法荊浩、關仝,後隱居山林,遂以造化為師,其畫以齊魯平原的山水為特色,所作“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端穎脫,墨法精微”。在世時畫名就極高,被士人視作“猶諸子之於正經”,一畫千金難求。《聖朝名畫評》列其畫為“神品”。《宣和畫譜》謂:“凡稱山水者,必以成為古今第一。”可以不誇張地說,北宋一代的山水畫,都在李成的籠罩之下,影響而及元、明、清。其畫如此熱門,於是古今而同的,假仿者湧出,充塞市坊。以至於同時代的米芾驚呼:看了三百多幅稱為李成的畫,居然只有兩幅是真的。
寒林平野圖》為李成傳世的精品,圖繪蕭瑟的隆冬平野中,長松亭立,古柏蒼虬,枝幹交柯,老根盤結,河道曲折,似冰凍凝固,煙靄空蒙而至天際。這正是李成最擅長表現的場景。宋人用的絹,極宜於勾線。李成用硬筆銳鋒,在絹上勾畫的松針、粗乾細枝、土坡石廓,線條瘦硬堅韌,即使不染墨,也神完氣足。所以他的畫,僅用淡墨作少量的烘染,給人以一種秀潤淡雅的享受。
勾線,在中國山水畫的勾、皴、擦、點、染的技法中是最首要的。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已臻於成熟。李成將勾線作為其表現對象的最主要的手段,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寒林平野圖》中的松針,線條挺直,極具功力。《圖畫見聞志》稱:“畫松葉謂之攢針,筆不染淡,自有榮茂之色。”但其最具特色的,我認為還是對於曲線的運用。中國的書畫家從一開始就注重線條的力度。他們發現,一根直的線,雖然挺,但不如曲線那么可以蓄藏力量。書法的“永字八法”,就將直豎謂之“努”,又作“弩”。唐太宗李世民《筆法訣》稱“努不宜直,直則失力。”須直中見曲。如弩,未開弓時,弦如直線,但一旦拉緊弓弦,則屈曲的弦上就充滿了力。又如顏真卿楷書的“捺”筆,所謂“蠶頭燕尾”,用筆時不能一筆直下,須運筆挫鋒,直如一條蠕動的蠶,其屈曲處充滿了動感的張力。李成《寒林平野圖》中所繪樹枝,無論粗細,均呈弧曲形,將線條的力度發揮到了最大程度。影響而及他的學生,如郭熙的《早春圖》,其樹枝也都是弧曲的線,謂之“蟹爪”。充滿力度的曲線,是中國畫最優美的線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