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戰時中國出現過嚴重的經濟危機,主要表現為沿海口岸和國際通道被日軍封鎖,進出口貿易受阻,外援物資運輸困難,貨幣急劇貶值,生產受到嚴重破壞,資源被敵掠奪控制,物資嚴重匱乏,政府財政稅收銳減,軍事開支龐大,貨幣發行量猛增,通貨膨脹愈演愈烈。國民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來應對危機?如何防止經濟局勢進一步惡化?其實際效果如何?有哪些經驗和教訓?
——為幫助中國解決經濟困難,美國採取了各種辦法?例如提供借款,開展易貨貿易,成立平準基金穩定法幣匯率,提出穩定物價的建議,幫助中國進行戰時生產,共同修築國際交通線運輸物資等等。中國和美國如何共同努力?如何開展經濟對話與合作?有哪些分歧與矛盾?對中國經濟產生過什麼影響?
——美援為何未能充分發揮功效?物價上漲的根本原因在哪裡?國民政府藉助美援制止通貨膨脹的努力為何沒有成功?其貨幣政策為什麼不可能真正奏效?為什麼說美國經濟援助和中國經濟措、施,都只能救急,而不能治本?
作者簡介
楊雨青,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外交、政治、經濟、教育和留學等方面的研究。曾為美國史丹福大學、台灣政治大學、台灣輔仁大學、香港大學訪問學者。出版《中國清代教育史》、《民國》等合著五部,發表論文數十篇。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中美兩國對中國戰時經濟的關注
一、中國戰時經濟狀況
(一)戰前中國經濟的落後
(二)戰時中國經濟的困難
(三)國民政府克服經濟困難的對策
二、美國援華政策背後的經濟因素
(一)美國抗議日本侵犯其在華經濟利益
(二)美國考慮對華借款時的經濟因素
(三)美國決定在經濟上援華制日
三、中美共同商討中國戰時經濟問題
第二章 易貨貿易與換取外援物資
一、中美易貨貿易的緣起
(一)中外易貨貿易的由來
(二)中美易貨貿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