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利號航空母艦[CV-1]

蘭利號航空母艦[CV-1]
蘭利號航空母艦[CV-1]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蘭利號航空母艦(英文:Langley,舷號:CV-1),是美國海軍隸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蘭利號航空母艦由1913年4月7日服役的AC-3“木星”號運煤船改裝而來,具有一個全通式木質飛行甲板,甲板長165.3米,寬19.8米,最大載機量56架。 蘭利號航空母艦於1922年3月20日改裝完畢重新服役,其命名是為了紀念美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和航空器的發展先鋒塞繆爾·皮爾龐特·蘭利;1936年,蘭利號被改裝成為水上飛機母艦;1942年2月27日,蘭利號在任務期間被日本海軍陸上攻擊機擊沉。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日本鳳翔號航空母艦 日本鳳翔號航空母艦

1910年10月,美國海軍開始進行海軍航空兵的研究,探討飛機和艦艇如何有機結合起來。先後在CL-2“伯明罕”號輕巡洋艦首部和ACR-4“賓尼法尼亞”號裝甲巡洋艦艉部安裝了木質平台進行飛機起降試驗,試驗成功鼓舞了美國海軍發展海軍航空兵的信心,於是又撥款2.5萬美元進行戰艦和飛機相結合的進一步可行性研究。之後由於試驗中發生了機毀人亡事故,航母發展受挫,目光轉向了較為安全的水上飛機及其母艦。隨後幾年中,雖然海軍艦載機得到發展,但多數局限在水上飛機的作戰使用,以及大型戰艦安裝的平台上進行起飛和彈射試驗   。

第一次世界大戰進一步加速了海軍航空兵的發展,出現了擊落5架敵機的海軍王牌飛行員,艦載飛機的重要性逐漸被認識,並且通過驗證也證明了可用於攻擊水面艦艇,促使美國重新思考海軍航空兵的未來。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航空母艦作為一個艦種開始出現,英國皇家海軍作為先驅者,已經改裝和正在建造暴怒號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和競技神號航空母艦三艘,並進一步發展艦載機,日本海軍也開始建造第一艘真正的航母鳳翔號航空母艦,極力發展前途無量的航母,促使美國開始下決心發展自己的航母。        

美國海軍先是提出了3年內建造4艘航空母艦的計畫,之後又提出至少要優先建造3艘,然而由於凡爾塞和會後,世界政治舞台的活動趨於緩和,美國國會不願撥出大筆錢重整軍備,並拒絕在1920年和1921年財政年度批准建造任何航空母艦,計畫用於建造普通船隻的經費被壓縮到1916年的水平。   美國海軍受到財政緊張的影響,放棄了建造專門設計全新航空母艦的計畫,只能模仿英國先從改裝開始。1919年,美國海軍從有限的經費中撥款50萬美元,選定排水量5500噸的AC-3“木星/朱比特”號艦隊運煤船(USS Jupiter)來改裝航空母艦。      

建造沿革

木星號改裝 木星號改裝

1911年10月18日,“木星”號運煤船在馬爾島海軍造船廠進行了龍骨安放典禮,由時任美國總統塔虎脫主持。1912年8月14日“木星”號下水,1913年4月7日服役,首任艦長為約瑟夫·李維(Joseph M.Reeves)中校,之後為增援因維拉克魯茲行動而巡弋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美國太平洋艦隊。      

1914年4月27日,“木星”號搭載一隊美國陸戰隊官兵抵達墨西哥的馬薩特蘭,並在當地執勤直到10月10日。之後“木星”號奉命回到費城,並成為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後,第一艘由太平洋端開向大西洋端的船隻。在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木星”號成為美國大西洋艦隊輔助艦戰隊的一員,巡弋於大西洋與墨西哥灣之間。  

蘭利號航空母艦 蘭利號航空母艦

1917年4月,“木星”號改隸于海軍火炮試驗基地(Naval Ordnance Test Station),並曾在1917年6月與1918年9月搭載部隊前往法國。休戰後,該艦前往歐洲海域擔任供煤的任務,以服務運送部隊返美的海軍艦隻。由於該船當時仍承擔為眾多戰艦運送煤和燃料的任務,到最後,時任美國海軍部長還在違抗改裝命令。

1919年7月11日,“木星”號被最終確定改裝航空母艦,完成任務後,於1919年12月12日航抵維吉尼亞州的漢普頓錨地,並於1920年3月24日除役。      

1919年底(1920年3月/1920年4月11日)     ,“木星”號的改裝在諾福克海軍造船廠開始進行,參與英國海軍“百眼巨人”號航母設計和“鷹”號航母改裝計畫 的英國艦船專家坦利·古道爾為美國海軍帶來了大量英國海軍航母的設計圖紙和資料,並起到了重要作用。“木星”號改裝的第一項工作是將上甲板夷為平地,從船艏到船尾安裝了一個平整的木製平台作為全通式飛行甲板,其他改裝包括拆除上層建築和裝卸吊桿,重新布置艙室。    

服役歷程

1922年3月20日   ,“木星”號改裝完畢重新服役,後又略作修改,1922年10月17日開始海試。美國為了榮耀物理與天文學家、航空先驅,同時也是萊特兄弟的競爭者的塞繆爾·皮爾龐特·蘭利博士,將其重新命名為“蘭利”號,編號CV-1(CV為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代號),由肯尼斯·懷汀(Kenneth Whiting)中校任首任艦長。蘭利號服役後最初主要用作飛行任務與訓練,正式入編後主要用來為戰列艦進行空中掩護和進行海上偵察。  

蘭利號的首任司令官是斯塔福德·多伊爾上校,他本人是艦炮製勝論者,因此也沒有參加改裝工作和服役儀式,這也反映出當時美國海軍航空兵未受重視的尷尬境地,也促使美國海軍通過法案,即航母上的指揮官必須是飛行員出身。  

1922年開始,蘭利號在服役三年的時間裡,進行了阻攔設備、彈射器和艦載飛機起降試驗,使美國海軍航空兵熟悉航母的操作使用。1926年,蘭利號上熟練的航空人員使飛機起飛間隔從原先的幾分鐘減少至15秒,降落間隔減少到30秒(英國同期為5分鐘),這使蘭利號成為了實用戰艦   。

1936年,蘭利號被改裝成為水上飛機母艦,編號AV-3。太平洋戰爭期間,1942年2月27日,蘭利號在向爪哇島執行運送戰鬥機任務時,被日本海軍陸上攻擊機擊沉。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木星號運煤船 木星號運煤船

AC-3“木星”號運煤船是一個理想的小型航母的改裝平台,它美國建造的兩艘煤船之一,是美國海軍第一艘采 用汽輪機-電動機動力裝置的大型船隻,其姊妹船在1918年的一次事故中沉沒,由於艦隊大多數戰列艦已經燒油或計畫改成燒油,因此“木星”號成了一個累贅。“木星”號全長有150米,殼體還非常新,動力裝置集中在艉部,中部具有較大的貨艙和足夠的甲板間高度,可為飛機和修理車間提供寬大的飛機庫房,只需拆掉較少的上層建築,並且人員編制也較少,能解決兵員短缺的窘況,唯一缺點就是速度太慢,只有15節,與期望的30節航速相差太大   。      

艦型結構

艦型

蘭利號航空母艦外型 蘭利號航空母艦外型

蘭利號航空母艦   同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的“百眼巨人”號航母一樣,也是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最初完工時,有點象日本的“鳳翔”號。艦體最上方是全通式飛行甲板,甲板為長165米、寬19.5米的長方形,距水面高17米,有5個伸縮縫,以抵消艦體運動對飛行甲板的影響,飛行甲板由13個單柱絎架支撐著,中部裝有一部飛機升降機。航母艦橋/駕駛台則位於飛行甲板的右舷前部下方,進行飛行作業時,放下艦首旗桿,而豎起艦尾旗桿。艦上設有兩個摺疊式伸縮桅桿用於遠望,在飛行作業時可以放低到同飛行甲板一樣平。為消除濃煙對飛行作業的影響,艦體左舷側裝有一個可收放的鉸鏈式煙囪,在飛行作業時可以放倒,煙囪口可彎向海面,排除的濃煙經海水噴淋處理,後來又加裝了一根。  

結構

蘭利號航空母艦機庫 蘭利號航空母艦機庫

蘭利號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下面原來的六個大艙全部進行了改裝,其中的4個改裝成了敞開式機庫。首艙改成了航空汽油艙,緊靠首艙的兩個艙改成1號機庫,4號艙改成彈藥艙和儲藏庫,上面是升降井,艦尾兩個艙改成2號機庫。   蘭利號航母機庫在貫通首尾的軌道上有兩台移動式3噸吊車,用於將下甲板中的拆解的飛機部件吊送到機庫甲板進行組裝,組裝好後通過升降機運送到上邊的飛行甲板。這裡用“機庫”一詞不太貼切,因為它沒有機庫通常採用的機庫甲板,只有4個庫房,飛機得用吊車放到庫里。在兩舷中部,各有一部11米吊車吊放水上飛機。飛行甲板和飛機庫房頂之間的空間,用來進行飛機機務作業。由於這種怪模怪樣的軍艦是第一次在美國海軍的艦隊中出現,像一輛蓬馬車,所以被飛行員們送了一個“帶篷馬車”的綽號。    

甲板

蘭利號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上安裝了壓縮空氣型飛機彈射裝置,用於彈射載有魚雷的重型飛機,可將飛機在18米長甲板上加速到97千米/小時,甲板上還安裝了美國發明的阻攔索,可使飛行速度為97千米/小時的飛機在12米長的距離上停下來,而不會傷及飛行員和飛機。  

艦載武器

蘭利號航空母艦裝有4門127毫米口徑火炮   ,甲板下的兩個機庫總共可容納飛機56架,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多的。其他國家的航母一般只能載有34架飛機,而蘭利號飛行甲板尾部即可搭載30架飛機。蘭利號通常載有34架飛機,包括12架戰鬥機,12架偵察機,4架魚雷攻擊機和6架載有魚雷的水上飛機。   由於未設外升降機,飛機要拆成大件後,用3噸吊機吊到艦上。  

性能數據

艦體參數
艦長165.2米 
艦寬19.8米 
吃水深度 8.4米(木星號) 5.8米  7.3米(最大)
標準排水量 19360噸(木星號) 11050噸
滿載排水量14700噸
飛行甲板長165.3米,寬19.8米
航速15節 
續航力12260海里/10節
艦員編制 163人(木星號) 468人
傳動雙軸雙槳
動力系統電力推進 3台鍋爐,2台電動機,主機最大輸出功率7000馬力 2300噸航空燃油 

服役動態

入役試驗

蘭利號飛行試驗 蘭利號飛行試驗

1922年10月17日,弗吉爾·葛瑞芬(Virgil C.Griffin)上尉駕駛一架沃特VE-7-SF戰鬥機,第一次從蘭利號 上起飛,這次起飛是美國海軍正式進入空權時代的重要事件。9天后1922年10月26日,戈弗雷·薛弗萊(Godfrey De Courcelles Chevalier)少校駕駛一架艾爾馬林39B戰鬥機(Aeromarine 39B),在沒有任何幫助的情況下,成功地在6節航速航行的蘭利號上降落。同年11月18日(11月11日),懷汀艦長駕駛一架重3.5噸裝有魚雷的PT水上飛機,使用壓縮空氣彈射器首次進行了艦載機彈射起飛試驗   。

1923年,蘭利號主要是在加勒比海地區進行飛行任務與訓練,到各地進行航行展示,並在航行中進行各種作戰系統的試驗。1923年6月13日,在華盛頓特區進行了首次公開展示與飛行表演。  

1924年,蘭利號參加了多次演習與展示,其中包括了對巴拿馬運河的模擬攻擊。經過幾個月的整修與改造後,蘭利號在1924年11月29日抵達舊金山,納入美國海軍太平洋戰鬥艦隊的編制中(一說大西洋艦隊的作戰序列),美國海軍正式擁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艦。

1925年4月,蘭利號首次進行了夜間飛機降落,之後還可以在各種氣象條件下進行飛機起降,具備了全天候作戰能力,在接下來的12年,蘭利號在美國西岸到夏威夷間的海域,進行各項包含飛行員與艦隊的戰術訓練與演習,並為美國接下來兩艘大型航母“列剋星敦”號與“薩拉托加”號提供了許多合格的海軍飛行員。在當時,飛機起降作業非常複雜和危險,美國海軍飛行員較少,大多是水上飛機飛行員,沒有陸基飛機的使用經驗,美國海軍先對飛行員進行陸上飛行訓練,合格後才能上艦飛行。由於阻攔索還處於試驗研製階段,飛行員駕駛飛機降落時,經常被駕駛艙面板撞傷。  

飛機母艦

蘭利號被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 蘭利號被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

1936年10月25日,由於美國海軍建造的航空母艦數量的增多,蘭利號解除了航空母艦的任務,進入馬爾島海 軍造船廠,再次改裝成為水上飛機供應艦(Seaplane tender,也譯為水上飛機母艦),此次改裝將前半部40%的飛行甲板拆除,只保留了91米的飛行甲板用於飛機的儲存和修理,在去掉的甲板下面的飛機組裝甲板建了一個信號橋樓,並豎起了一個桅桿。存儲飛機的貨艙被改成了儲存室和豪華住艙,在當時被認為是一流的飛機運輸艦。武器保留了4門127毫米艦炮,用於防禦驅逐艦和魚雷艇,飛行甲板還加裝了4門76毫米放空炮   。

1937年2月26日,蘭利號改裝完成,4月11日編號改為AV-3。改裝後的蘭利號隸屬於空中巡邏部隊,在美國西海岸水域執勤。

1939年1月到7月,蘭利號轉服役於美國大西洋艦隊,9月24日抵達馬尼拉,編入美國太平洋艦隊,直到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傷沉沒

蘭利號航空母艦 蘭利號航空母艦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此時蘭利號正泊在菲律賓的甲米地。日軍進攻菲律賓時,蘭利號先撤退至荷屬東印度的巴厘巴板港,再撤到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並成為美英荷澳司令部(American-British-Dutch-Australian Command,代號為ABDA COM)的海上武力之一,主要被用作飛機運輸艦,負責向戰區運送飛機。蘭利號先協助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反潛巡邏任務,之後前往西澳的費利曼圖港(Fremantle),搭載33名陸軍航空隊飛行員與32架已組裝完成,屬於第49驅逐大隊的P-40戰鬥機,1942年2月22日出發前往爪哇島的芝拉扎港(Tjilatjap)支援東南亞盟軍作戰。另一艘貨輪海洋“瞭望”號(Sea Watch)則搭載其它27架未組裝的P-40,跟蘭利號一同出發。  

蘭利號航空母艦 蘭利號航空母艦

蘭利號原本的命令是在1942年2月28日清晨進入港口,這樣可以在夜色的掩護下前進,並避開日本飛機的可能的攻擊。但由於日本的攻擊部隊已經接近爪哇,於是ABDA的海軍指揮官,也是爪哇地區的指揮官,荷蘭籍海軍中將康拉德·海費瑞奇(Conrad E.L.Helfrich),於1942年2月23日要求蘭利號儘快將飛機運抵芝拉扎港。但由於燃油問題使得蘭利號的航速只有10節,加上聯繫問題,讓蘭利號在27日凌晨改變方向去與護航船隻會合,使得蘭利號需要在27日的白天駛進爪哇港。

1942年2月27日上午9:00左右,蘭利號被日機發現,蘭利號艦長羅伯特·麥克康奈爾(Robert P.McConnell)中校曾提出空中掩護的要求,但並無回音。中午11:40,在離芝拉扎港南方120公里處,蘭利號遭到9架日本海軍岸基一式飛機的攻擊,被擊中五次,其中包括兩個近接彈而失去動力,16人陣亡,並引發無法撲滅的大火。蘭利號在下午13:32分發出棄船命令,護航的兩艘驅逐艦把乘員救起後,為防止其落入日本手中,以9發100毫米炮彈和2枚魚雷將蘭利號擊沉,這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總體評價

蘭利號航空母艦 蘭利號航空母艦

美國是最早發展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對這個極具革命性 艦種的關注幾乎與航空母艦的先驅國英國海軍同步,與英國相比,美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的出世要稍晚,但建造模式卻極其類似,都是用現有的艦種進行改裝。蘭利號航空母艦作為美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掀開了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的歷史,為美國海軍航空兵力的先驅,蘭利號也是美國最早的採用電氣推進動力系統的艦船之一。

蘭利號航空母艦在役期間一直用於進行各項戰術訓練與演習,為美國海軍提供了使用航空母艦的經驗以及許多海軍飛行員,為美國海軍探討航空母艦的早期戰術做出了突出貢獻。因為它的出現,對此後的美國海軍產生巨大的影響,標誌著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時代的來臨 。(環球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