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卡夫公司

美國卡夫公司美國卡夫公司
美國最大食品巨頭:美國卡夫公司(Kraft)
美國卡夫公司網站:http://www.kraft.com/ 英文

簡介

美國卡夫食品國際公司(Kraft Foods Inc.)成立於1852年,是美國最大的食品和飲料企業,世界第二大食品公司,北美

美國卡夫公司美國卡夫公司
最大的食品生產商,現直屬於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全世界最大消費品集團。卡夫已擁有100多年的歷史,在全球68個國家擁有超過98,000名員工,6個全球研發中心,許多區域研發中心和約190家工廠。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優秀的食品企業之一。1892年創立的麥斯威爾(Maxwell House)咖啡,一直以“Good to the last drop!”為目標,成為享譽全球的品牌。卡夫於1984年在中國設立了卡夫天美食品(天津)有限公司,1985年設立了卡夫廣通食品有限公司(廣州)。 

卡夫戰略

卡夫:尋找失落的世界

權力設定存在先天缺陷,對市場的反應麻木,羅傑·德羅梅迪如何把卡夫帶出困惑?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卡夫食品公司CEO羅傑·德羅梅迪(Roger Deromedi)遇到不少“意外”。先是去年年底“意外”地獨掌卡夫大權;接著在今年年初剛公布“施政綱領”後沒多長時間,又因病毒感染住進了醫院,一住就是一個半月,並一度引起了人們的揣測。最近,又有傳聞說目前持有卡夫84%股份的奧馳亞集團(前稱菲利浦·莫里斯)可能會將卡夫分拆出去。更有甚者,有人還猜測,年底就有可能宣布分拆,並在2005年完成。如果傳聞成真,那又將是一個“意外”。

麻木的跟隨者
不意外的是,這家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利潤已連續4個季度下滑。今年1月27日卡夫宣布2003年第4季度盈利下降7%,同時表示2004年盈利可能會低於預期。由於農產品價格上升,加上重組造成費用增加,今年第1季度卡夫盈利下降幅

美國卡夫公司美國卡夫公司
度達到30%。卡夫的問題有客觀方面的原因。利率變化、原料價格上漲等,這是它無法左右的。主觀方面則是對市場的判斷失誤。為了彌補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從2003年初開始,卡夫提高了部分產品的價格。事實證明,這是一個短視行為。由於價格競爭激烈,提價造成了銷量下降。正如德羅梅迪所說的,該公司未能認識到消費者和零售商的“根本性轉變”。他所說的“根本性轉變”指的是消費者和零售商比以前更加注重商品的價格和價值。更大的失誤在於,卡夫沒有及時把握住食品消費的潮流。在肥胖問題嚴重的美國,消費者的食品消費觀念已發生變化,一場以低熱量、健康為訴求的飲食革命風靡全國。正如德羅梅迪所說的:“健康的日益重要改變了人們的購買方式,其變化程度是我在食品行業前所未見的。”

統計數據顯示,關心食品熱量值的消費者已占美國人口的30%。卡夫的主要競爭對手抓住機會,推出了眾多適合市場需求的新食品。據了解,截止去年年底,通用磨坊和凱洛格食品公司共推出了136種新的低熱量食品。面對著市場的風起雲湧,擁有卡夫、麥斯威爾等知名品牌的卡夫卻麻木地扮演著跟隨者的角色。從去年開始,它才進入所謂的健康食品領域,降低了在北美市場出售的200種產品的脂肪含量,並停止在學校進行點心的行銷,想以此樹立起健康食品公司的形象。2003年全年,卡夫沒有推出任何一種低熱量新食品。

德羅梅迪已感受到這股力量的強大。今年8月份,卡夫邀請部分分析師和媒體在該公司總部舉行了一天的介紹會。會上,德羅梅迪坦率地表示,受競爭對手產品及低熱量產品的影響,該公司的四大業務——穀類食品、餅乾、冷凍比薩餅和糖果——受到了打擊。

他的應對手段有二。一是加大對現有品牌如奧斯卡·梅爾培根熟食和 Planter's 堅果中的低熱量產品的行銷,二是推出幾種新產品。今年3月,卡夫收購了生產水果味無熱量瓶裝水的Veryfine 公司,進入所謂的健康飲料市場。

大西洋彼岸的雀巢正在努力重新定位為一家健康食品公司,將“食品、營養和健康”作為其重要目標之一。雀巢已設立一個營養業務部,開發臨床營養、運動營養等食品。過去兩年,雀巢已在歐洲市場推出了一批相關新產品。相比之下,卡夫的動作要慢得多。一些分析師並不看好卡夫的追趕能力。他們指出,卡夫可能已經錯過了低熱量食品迅速增長的大好時機。卡夫的後發劣勢根源於對既得市場地位的依賴。

多年來,卡夫奉行的路線是將現有產品打入新市場,或者是最低限度地實行品牌延伸。結果,成功的新產品寥寥無幾。過去10年,儘管卡夫也推出過一些贏得讚譽的產品,如Lunchables 快餐和DiGiorno比薩餅,但總體而言,其產品種類還是相對較少。反映在業績上則是增長的緩慢。2003年卡夫利潤僅增長2.4%。

不少業內專家認為,卡夫恢復生機的最大挑戰仍是新產品。今年2月18日,卡夫推出了1990年代中期以來最重要的新產品——一種低壓咖啡機。這也是德羅梅迪由聯合CEO變成CEO後首次推出的新產品。這種咖啡機是卡夫和一家家庭用品製造公司聯合開發的。據說,它能使消費者在家裡煮出具有咖啡館質量的咖啡。

對於該產品對卡夫未來的影響,人們的看法並不一致。樂觀的認為它有可能改變家庭咖啡製作市場,並創造出一個利潤率很高的新業務。審慎的分析師卻指出,卡夫的低壓咖啡機並不是最先推出的,其對手如薩拉李(Sara Lee)和寶潔均已先於卡夫推出類似產品。一名分析師甚至說,卡夫是最後一個進入該市場的。如何擺脫跟隨者的角色,重新領跑,這是德羅梅迪不得不直面的。

“共和”之傷
在更深層次上,卡夫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則是長達3年的領導權割據。2001年,為了上市,在控股母公司——當

美國卡夫公司美國卡夫公司
時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一手操縱下,卡夫設立了聯合CEO的職位,由德羅梅迪和貝蒂·霍爾登共同擔任,從而實現了卡夫名義上的“統一”。公司董事長由菲利浦·莫里斯公司CEO(現在的奧馳亞公司)兼任。

在此之前,卡夫的兩個部分——卡夫北美公司和卡夫國際公司與兩家獨立公司無異。2001年,霍爾登負責的卡夫北美共有員工6.35萬人,銷售收入超過250億美元,幾乎相當於卡夫銷售收入總額的四分之三。德羅梅迪負責的卡夫國際有員工5.53萬人,銷售收入90億美元。

至於為什麼會採取這樣類似周召共和式的權力結構設計,卡夫諱莫如深。最普遍的看法是:這是一種妥協或者平衡力量的做法。

在卡夫,霍爾登和德羅梅迪都是順著公司的權力階梯一步步升上去的,而且兩人有著類似的職業經歷。霍爾登一開始在通用食品公司工作,1984年進入卡夫。德羅梅迪1977年進入通用食品公司,1988年通用食品公司和卡夫合併後留了下來。所不同的是,霍爾登在卡夫的經歷主要在美國,而德羅梅迪則在海外工作了多年。據分析,設立聯合CEO還有可能正是考慮到發揮兩人在不同市場的長處,起到互補的作用。兩人雖同為CEO,但仍按原來的責任分工。

美世諮詢公司曾對6000多家美國公眾公司的領導結構進行研究。該公司表示,2001年設立聯合CEO的公眾公司不足1%。在家族企業以及由兩人以上共同創建的公司中,聯合CEO的情況比較多,而像卡夫這樣的則相當罕見。

當時就有人預測,這只是權宜之計,最終將有一人會以某種方式退出權力二人轉,而最有可能下台的是德羅梅迪。因為從對公司的貢獻來說,卡夫北美公司的比例要重得多。然而,或許是造化弄人,其結果卻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2003年12月,看似把著重兵的霍爾登被“廢黜”。為時3年的公司“周召共和”時代就此結束。這樣的結局,就連德羅梅迪也始料未及。德羅梅迪曾說,他從未想過會當上卡夫這樣的大公司的CEO。卡夫不少高級經理也感到驚訝。多數人此前曾預期高層調整最早也要到2004年第1季度才會進行。

卡夫業績的差強人意是直接的導火索。上市之初,該公司曾預測,淨收入年增長有望達到15%。實際結果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正如前文所言,由於未能把握市場趨勢,卡夫的北美業務遇到了困難,霍爾登也因此受到很大壓力。保誠資產集團一名分析師指出,卡夫2003年的問題大多出在美國國內市場,而這恰好是霍爾登的職責所在。2003年,卡夫的所有核心業務在美國市場的份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當年,卡夫的國際市場業務銷售收入增長10.5%,而北美業務僅增長2%。

雪上加霜的是,2002年和2003年,多名重量級經理相繼離開,其中包括北美業務總裁伊雷內·羅森菲爾德,以及負責餅乾和點心業務的麥可·波爾克。在一系列的失誤後,董事長路易斯·卡米勒里(Louis Camilleri)終於失去了耐心。

然而,不可諱言的是,卡夫的問題與權力設定的缺陷不無關係。公司治理專家表示,這種設定常會導致公司議程的衝突,以及對公司資源的爭奪。一家機構股東服務公司的副總裁派屈克·麥古恩說:“這是一種功能失常的領導結構。領導意味著要朝一個方向走,這就需要有人指明方向。”

美國卡夫公司美國卡夫公司
在分權的情況下,這個方向似乎並不明了。德羅梅迪負責的國際業務總部設在紐約州的拉伊布魯克,而霍爾登負責的北美業務總部則設在諾斯菲爾德。兩人每兩個星期才與公司財務長碰一次面,討論戰略、併購等方面的問題。溝通的缺乏產生的後果不言而喻。

2001年,德羅梅迪說:“我們的高層有一個團隊,它非常成功。在它運作良好的情況下為什麼要改變呢?”2年後,德羅梅迪還表示,這種權力結構能夠在卡夫實行,因為他和霍爾登“在相同的文化中成長,有共同的公司價值觀。”但緊接著他又說:“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溝通、溝通和溝通!”

另一方面,儘管兩人所承擔的責任輕重不一,其薪酬和獎勵卻是平等的。據了解,2001年兩人的年薪均為74萬美元。他們的獎金和其他股票獎勵均是根據整個公司的業績評定,包括公司的淨收入和股東回報率。一些公司治理專家認為,這樣的薪酬安排會挫傷積極性。

在宣布取消聯合CEO的訊息時,該公司發言人說:“我們經歷了上市以來公司歷史上最不尋常的時期……董事會認為,由一名CEO即羅傑負責,是卡夫提高其業績並充分發揮其增長潛力的最佳方式。”

2004年1月,德羅梅迪在一次電話會議上也說:“我們的組織需要發展。我們必須更加全球化,效率必須更高。” 然而,德羅梅迪還必須為告別“共和”的卡夫指明前進的方向。

四板斧
獨攬大權6個星期後,德羅梅迪開始採取行動。今年1月8日,卡夫公布一個名為“可持續發展”的重組計畫,其內容主要有四項:創建品牌價值、調整產品結構,擴大全球規模、削減成本和資產。

作為具體措施之一,3年內卡夫計畫在全球裁員6000人,約相當於員工總數的6%,並關閉20家工廠。該公司在全球約有200家工廠,其中一半在美國。卡夫預期,到2006年可節省成本4億美元。德羅梅迪說,裁員和關閉工廠是扭轉卡夫業績的關鍵舉措。截止今年9月,卡夫已關了12家工廠。

除了加強產品創新,德羅梅迪的另一個側重點是行銷,目的就是他所說的“創建品牌價值”。卡夫將把降低成本節省

美國卡夫公司美國卡夫公司
下來的資金投入創新和行銷。今年,其行銷費用預計會達到6億美元(主要投於媒體廣告)。德羅梅迪希望,在經過2004年的下降後,卡夫的每股利潤年增長能達到6%至9%。

公司也進一步加大了對零售商的支持力度。其措施包括為零售商直接送貨上門,開發針對新零售渠道商的特定產品,並為其促銷。今年9月,卡夫為其美國零售夥伴提供的客戶支持資金全部改為以銷量為基礎,即根據消費者在零售夥伴店內的購買數量,而不是根據零售商從卡夫那裡採購的數量提供客戶支持資金。這既可以降低供應鏈成本,也提高了客戶支持資金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卡夫還改變了對銷售隊伍的獎勵措施,由過去那種側重銷量的激勵辦法改為側重營業收入,以改善公司的盈利狀況。

但是,分析師們仍然懷疑,增加行銷投入能否使卡夫達到預期的增長目標。以去年第4季度的情況為例,儘管卡夫增加了廣告和行銷費用,但卡夫的納貝斯克餅乾業務銷售收入仍下降了6%。他們認為,將節省下來的資金投入短期的行銷,這本身就表明該公司仍沒有看清楚現實方向。

摩根史坦利一名分析師表示並不看好卡夫的重組。他指出,卡夫難以迅速解決它所存在的問題。還有一些分析師則表示,卡夫應該剝離那些表現不佳的品牌,減少品牌數量。

公司的品牌中有61個年銷售收入超過1億美元,其中有6個品牌銷售收入超過10億美元。最大的兩個品牌是卡夫納貝斯克,前者的銷售收入超過36億美元,後者超過35億美元。

德羅梅迪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成立了新的全球行銷組織後,卡夫正在調整其產品結構,並努力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擴大其品牌影響力。他表示,卡夫正在對可能出售的業務進行評估。不過,他也強調卡夫50個最大的品牌占了該公司營業收入的75%,因此出售大品牌是不可能的。

美國卡夫公司美國卡夫公司
據一些訊息透露,卡夫可能首先出售是 Breyers酸乳酪業務,並已聘請花旗集進行相關的準備。與通用磨坊的優諾(Yoplait)和達能等品牌相比,卡夫的Breyers牌只是個小牌子,年銷售收入僅1億美元左右,稅息及攤提前利潤僅有1500萬美元,而通用磨坊的優諾、科倫坡等品牌的年銷售收入大約為10億美元。

保誠證券公司分析師約翰·麥克米倫說:“出售Breyers對於他們來說是有意義的。它幾乎已成為卡夫令人難堪的業務,因為它來自於牛奶。”他表示,卡夫在迅速增長的優酪乳酪業務中表現不佳。儘管優酪乳酪業務的營業收入增長高於其他包裝食品,但它卻無法成為優酪乳酪里的大品牌。這也許正是卡夫選擇賣掉的主要原因。實際上,卡夫早在1993年就已將Breyers冰淇淋業務賣給了聯合利華。

克勞森(Claussen)醃菜、Stove Top填陷和Milk Bone狗食都可能被列入出售名單,因為這些品牌太小,而且增長前景有限。還有人猜測卡夫會出售在美國銷量排名第三的波斯特(Post)穀類食品

在剝離較小的品牌時,卡夫也會遇到一些麻煩。以Milk Bone為例。這是該公司唯一的寵物食品品牌,銷售收入1.25億美元,是卡夫2000年收購納貝斯克繼承下來的。但是,根據相關規定,其出售所得必須繳納巨額稅款。出售穀類食品業務遇到的潛在問題是,有可能會購買的天然買主如通用磨坊凱洛格會遇到反壟斷的問題,因為這兩家公司本身已經很大,而對此感興趣的其他公司又不很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