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魚科

羊魚科

羊魚科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的一個科。本科魚類廣泛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大陸棚。大部份種類分布深度在30米以內,但有些魚種則分布在數百米深的水域。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體呈紡綞形,稍延長而中等側扁。頭小,背部輪廓呈弧形隆起。口小且可伸縮;上頜稍長於下頜;上下頜具一列或數列之絨毛齒或圓錐齒;鋤骨和齶骨均具齒或無。頤部具有一對觸鬚。鰓蓋骨完整,後緣有一枚平扁的小弱棘或無。體被大形圓鱗或有細棘之櫛鱗;側線一條且完整,偏向於背緣,其上之感覺管常有分枝。背鰭兩個,二者分離甚開,硬棘VI-VIII+I,軟條8-9;臀鰭具I-II枚弱棘,軟條5-8;腹鰭基部具腋鱗;尾鰭為深叉形。全世界計6屬約55種(Nelson, 1994)。大多為群游性近沿海中下層魚類,但也有單獨活動者,亦有種類可在汽水域生活。敏感的觸鬚能感受在砂泥地里小蝦、蟹等底棲無脊椎動物的存在,因此在珊瑚礁或岩礁區之淺水域,三兩尾須鯛帶頭覓食,後跟隨著粗皮鯛、蝴蝶魚、臭都魚或隆頭魚等魚類在其後面撿食;推測這是一種節省覓食體力的生態適應。有些屬夜行性,白天則群棲在珊瑚礁或岩礁旁;有的則在日間活動。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

看到羊魚的模樣,大家一定不難理解這個科名的由來吧!俗稱“秋姑”,又稱為須鯛的羊魚科魚類,正是因為它們下頜的一對肉質狀長須形似山羊而得名。羊魚的身體延長,除下頜的長須外,具有分叉的尾鰭和兩個分離的背鰭,也是本科主要的辨識特徵。羊魚的體型不大,一般僅約20~30公分,因多半成群在珊瑚礁區活動,所以體表大都帶有豐富的色彩。單帶海鯡鯉是本科很容易辨認的種類,因為它從吻部、眼睛一直到尾柄處,有一條明顯的暗褐至紅色的縱帶,而在尾柄處有一比眼睛還大的暗色圓斑。其分布範圍從東非到玻里尼西亞,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以藏身在沙泥地中的無脊椎動物為食。

如:緋鯉(Upeneus sulphureus;golden-bandedrosy goatfish)、黑斑緋鯉、條尾緋鯉、雙帶緋鯉Upeneus sulphureus、單帶緋鯉、黃帶緋鯉、多帶緋鯉、日本緋鯉

生活習性

偵測沙地獵物的高手

羊魚下頜的長須,前端具有敏銳的化學感受器,可以深入沙泥中探測是否有多毛類、甲殼類、陽隧足、軟體動物或心型海膽藏身其內。一但發現獵物,它會立刻用吻部及頦須把它們翻掘出來,並加以捕食。

有趣的帶隊覓食行為

大部分的羊魚屬於群游性,偶爾也會單獨活動;有時在日間,有時在夜間覓食。有趣的是,常可在珊瑚礁區看到兩三尾羊魚帶頭,後面跟著一群刺尾鯛、蝴蝶魚、臭肚魚、隆頭魚,沿路撿食羊魚所翻攪出來的食物。據說這是一種節省覓食精力的生態適應策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