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窖溝

羊窖溝

羊窖溝村,舊名“黑石頭溝”,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縣西南部,隸屬於北沙城鄉,距縣城(孔家莊)約30千米,東鄰孫家窯村,向西與懷安縣縣城柴溝堡僅隔大洋河。村內有水泥道路直通110國道。

簡介

羊窖溝村全景圖 羊窖溝村全景圖

羊窖溝村,舊名“黑石頭溝”,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縣西南部,隸屬於北沙城鄉,距縣城(孔家莊)約30千米,東鄰孫家窯村,向西與懷安縣縣城柴溝堡僅隔大洋河。

羊窖溝原名黑石頭溝,以黑石山眾多而聞名。據村中一位王姓老人講,“羊窖溝”自60年代得名,源自訛傳。羊窖溝地區的農戶早年家家戶戶都養羊,因而村中羊群龐大,可謂“羊圈”,又因地形是溝地,故得名“羊圈溝”,後人又將“羊圈溝”漸漸訛讀為“羊窖溝”。

羊窖溝村有較豐富的鐵礦資源,村東北部已經建起了數座頗具規模的採石採礦場。但因利益交織,採掘工作時斷時續,村民與村委會及當地政府衝突不斷。

“貧困”二字是對羊窖溝最準確評價。村民人均月收入偏低,遠低於國家規定的貧困人口收入水平。因為諸山環繞,交通一直是羊窖溝村發展的瓶頸。於是國家加大了對農村路網覆蓋的投入,但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村內及其周邊的交通環境。因交通不便,加之距縣城較遠,村民置辦生活必需品多去數里外的柴溝堡。 村民多以種地為生,多種植玉米。農閒時出外打工,多去大同等地。副業主要是牲畜飼養,如豬羊等。近些年該地區又興起了貉子飼養,但應盲目飼養,價格大跌,收益甚微。

至2000年開始當地年輕人心中升起一股外出打工熱,到目前為止有60%的有志青年人員外出打工,遍布於全國的各個城市,多數在北京。從事IT業居多。也有傑出至者至今留洋海外。

同時當地的養殖業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由飼養家禽為主的理念轉變為飼養皮毛動物來改變生活水平的新思想。當地人使用先進的科學手段----人工交配,大大的提升了產仔量,而且他採用的大棚式的飼養環境,在嚴寒冬日也能保證幼仔的成活率。飼養規模更是成倍增長。由此便掀起了整個區域乃至整個市的養殖熱。

如今全村實現了戶戶通電話,戶戶看有線(電視)的小康日子。如今各家各戶又登上了新的小康水平,手機的普及率已經達到了95%,而且每家的電視不再是普通的有線電視,而是都裝上了機頂盒。可見,農民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來了。衷心的希望、當地的生活水平在短時間內可以再達到一個更高的巔峰。

村莊概況

縣誌摘錄

1992年版《萬全縣誌》 對羊窖溝村記載如下:

村莊概況(1988年)

 戶數人口耕地建村時間人均收入
羊窖溝48617562184明代554

2011年版《萬全縣誌》 對羊窖溝村記載如下:

萬全縣村、街名表

 戶數人口勞動力耕地人均純收入
羊窖溝44614265505551996

地形地貌

羊窖溝村以地形以山地為主,北面為山脈,南面為耕地。地面主要以土路為主。耕地主要以沙地和黃土地為主,作為早年以玉米為主,間作毛豆和葵花的作物。村民自籌經費,在田間打井,解決了灌溉問題,因而開始種植蔬菜的高產值作物。

道路交通

村中主要道路大致為東西走向。從孫家窯(原名八叉溝)入羊窖溝,向西過水庫至村委會(羊窖溝國小舊址)一段為水泥路,從村委會向西為土路。從電磨前至第二水井一段坡度較大,受雨水沖刷比較嚴重。

村中有班車經縣城孔家莊直達張家口市區,每天兩班,早晨和中午個一班,從羊窖溝原大隊舊院出發。班車途經線路為:羊窖溝—北沙城—孔家莊—張家口。

羊窖溝村大巴 羊窖溝村大巴
村中道路多為土路 村中道路多為土路

自然資源

沙石資源

羊窖溝村背靠大山,沙石資源十分豐富。早年有村民炸山採石,如今受政府規定,炸山採石的行為有所遏制。

鐵礦資源

羊窖溝村原名“黑石頭溝”,黑石多還含鐵,因而鐵礦資源較多。據傳村東口有一鐵礦,現開採狀況不明。

水資源

大洋河水量減少,羊窖溝村水源短缺嚴重。灌溉水資源嚴重不足,村民多靠自籌經費打井澆地。

飲用水資源也相當短缺,常常出現村民排隊在井口打水的狀況。2000年左右,村中部分住戶接入了自來水,但受水壓影響,供水都有時限。村中共有主要飲用水井3口,分別位於水庫西側,王記磨坊附近和溝外頭。

2014年村中新建了數處衛生水井,地下埋入深約2米的鐵板水箱,採取人力抽壓的方式出水。同時,用了幾十年的老井,終於光榮退役了。新式水井的使用,大大提升了用水衛生。

羊窖溝村新井 羊窖溝村新井
羊窖溝村老井 羊窖溝村老井

便民商業

商店

村中現有供銷社一處,位於大隊舊院內,是全村最大的商店。店內貨品齊全,基本能夠滿足村民日常所需。村中另有小賣部數家,分布於村莊各處。

集市

電磨路段可以說是羊窖溝村的商業中心區,村委會,車站,磨坊,供銷社都在附近。逢年過節,還會有商販在道路兩側擺攤設點,售賣布匹,衣物,糧油,幹活和雜物等。

社會事業

教育

羊窖溝國小 羊窖溝國小

村唯一國小羊窖溝國小已於多年前停辦。羊窖溝國小曾經是北沙城鄉的中心國小之一,在校生峰值多大200人。舊址現已成為村委會辦公地,新址建成後數年,因人口外流幾近停辦。

醫療

村中老醫生三位,診所一處,位於電磨路旁,村名日常疾病均可到該診所問診。

風景名勝

自然山

圖中建築為村戲台,遠景為自然山 圖中建築為村戲台,遠景為自然山

羊窖溝村的最高峰,海拔不詳。自然山得名也是村名口口相傳,本無史料記載。自然山山頂有一深洞,深不可見底。相傳,此洞中住有神靈。另傳此洞深不可測,聯通世外。每年村節後,村名都會登高望遠,到自然山祈福還願,祭拜神靈。

洋河

大洋河 大洋河

洋河,永定河的上游兩大支流之一。屬於海河流域。發源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的東洋河,匯合南洋河,西洋河後稱洋河,河長262km,流域面積15078平方公里[1],流經張家口市懷安縣、萬全縣、宣化縣和張家口市南部,進入宣化區,從宣化城南經過,在宣化盆地東部的響水鋪流出區外,又經下花園區,在懷來縣夾河村附近與桑乾河匯合,注入官廳水庫。

風土人情

飲食習慣

羊窖溝村特色食物 羊窖溝村特色食物

村民多喜食麵食,也兼食米食。下面主要介紹幾種當地特色麵食。

玉米面 早年村民收入有限,大米白面均是細糧,吃得起的人不多。而當地又廣泛種植玉米,因而玉米面成為當地地的主要糧食。做法主要有蒸和煮兩種。蒸食即玉米面窩窩和窩窩頭,有條件的會在玉米面中摻入適量白面,提高韌性。煮食主要是玉米面涼粉,是夏季食物。另有玉米面糊糊,冬季多食。

莜麵:由莜麥加工而成的麵粉。因萬全縣又張家口最大的莜麵加工廠,莜麵因而價格較低,是村民的又一選擇。做法多種多樣,主要有莜麵魚魚、莜麵卷(莜麵窩窩)、炒莜麵、莜麵餄餎、莜麵拿糕等。

黃米麵:黃米麵是黍子去皮後成為黃米,再磨成的麵粉,黃米本是北方一種糧食,顏色淡黃,煮熟後很黏,味甘,性寒,無毒,在北方主要用來做一種傳統的糕。村民主要用黃米麵來做黃米麵炸糕,一般是在逢年過節或宴請客人時製作。黃米麵炸糕外脆內韌,金黃油亮,口感極好,深得村民的喜愛。

房屋建築

羊窖溝村現存的房屋主要分為3類:窯洞(蓆子洞)、土積窯、磚瓦房。

羊窖溝村北面群山環繞,山腳下多為土積坡地。早年村民在土坡上挖鑿了大大小小許多窯洞,專門用來編制蘆葦蓆子用。如今大部分窯洞都已坍塌,僅有小部分被完整保存下來。

土積窯是羊窖溝地區特有的一種建築形式。這種窯洞類似陝北的窯洞,但又大有不同。這裡的窯洞並不以土坡土山為基礎,不是在土方的基礎上挖鑿而成。相反,是通過將黃土和稻草混打成泥漿,然後通過模具做成土磚,由土磚堆垛而成。此類房屋羊村存留較多,但基本都已廢棄。仍在使用的,當地政府都出資進行了加固改造,將房屋的木質門窗換為塑鋼材質。

磚瓦房是村中的主要建築形式。如今,

方言土語

羊窖溝村村民的方言屬於張家口方言,晉語的分支。行政區劃上,羊窖溝村屬於萬全縣,風土人情上,更語懷安縣相似。方言上,更是如此。

村民發音多為短促直硬,語速快而樂感差,音素少而吐字澀,聲韻搭配變化較大,音調高低起伏卻小,顯得缺乏抑揚頓挫,沒有國語好聽,往往給人以生硬、突兀之感。如國語問:“你幹嘛呢?”讓人覺得是和氣的探詢,而本地話則說:“你鬧甚了?”與國語相比,當地方言中的聲母和韻母也有不同特點。多把“知、吃、詩”讀成“資、詞、私”,將捲舌聲母“zh、ch、sh”發成“z、c、s”,也就是把國語的捲舌與不捲舌兩組聲母並為一組不捲舌聲母,形成俗話所說的“齒音字”多的現象。

羊窖溝方言的第二個特點是有著豐富多彩的地方辭彙。這些辭彙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國語
羊窖溝方言國語羊窖溝方言國語羊窖溝方言國語羊窖溝方言
太陽爺兒/前天爺月亮後天爺爸爸大大/爸爸媽媽
聰明幾米/伶俐傻子俏貨/冷貨蹲下圪蹴
奉承溜舔膽大
搓咩雜種
擱袍喜歡稀罕

此外,當地人的日 常用語說起來順口,聽起來入耳,表現力強。先說褒義的:“舒服”叫性哨或好受、“喜歡”叫待見、“彎曲”叫疙溜、“別有情趣”叫待勁兒、“放心”叫歇心、“懇求”叫央記、“能幹”叫日能、“可愛”叫齊塔、“清楚”叫機密;再說貶義的:“樣子”叫覃場、“戲弄”叫圪搗、“手腳不停”叫獨急不落、“掃興”叫耷拉二性、“辦不成”叫攔不成、“無理亂攪”叫攪窮、“耍賴皮”叫跌皮、“惡”叫歹毒、“糊塗”叫半吊子、“抬槓”叫死乾薑、“莽撞”叫撲得猛等。其他還有:膩歪(累手)、煞割(做完)、打幫(勸說)、圪蹴(蹲著)、摳切(用雙手認真地擺弄、修理、拾掇某物)、沒了或老了(死)、隔爺(吵嘴)、幫把子(差不多)、圪撈(捅)等,數不勝數。

影視文學

電影《光棍兒》

電影《光棍兒》是一部以中國農村老光棍兒性苦悶為背景的社會現實題材電影。這部電影演員用的都是張家口萬全縣某村的民眾,是一部以中國農村老光棍兒性苦悶為背景的社會現實題材電影,故事就發生張家口市萬全縣一個名叫顧家溝的村莊,以老楊、梁大頭、顧林、六軟,四個無所事事的光棍兒為對象,而二丫頭背著村長丈夫,同時和多名光棍保持關係,揭露出當地光棍們的生活規律 ,以及性苦悶。

《萬全縣的“米丘林”》

《萬全縣的“米丘林”》是一短篇小說,小說中有對羊窖溝(舊名黑石頭溝)的記載:”嫂予她娘家是黑石頭溝(今羊窖溝)的,在溝裡頭種著兩畝多楸予樹,每年都下十來馬車(每車約一千斤),口外人拉上莜麥來換,利兒可大呢!‘要想富,栽果樹’嘛!”

著名人物

劉發鈞

2005年版《萬全縣誌》載有革命烈士305名,其中羊窖溝村烈士一名記錄如下:

劉發鈞,男,1952年生,羊窖溝村人,1973年入黨,1976年6月於青海黃河犧牲,時任八零三零六不對後勤部轉運站副班長。

劉尚廉

親歷農村思想解放"運動"——劉尚廉是萬全縣北沙城鄉羊窖溝村人,64歲,從1973年始,他在羊窖溝村擔任大隊書記,當時村裡有460戶1430人,分6個生產隊,他一乾就是22年

牛建民

2004年,牛建明利用河北大學生物技術推廣中心教授冉夢麟的蚯蚓養殖技術,在自己承包的100多畝退耕還林地上,以12萬元購買的60萬條蚯蚓為基礎,搞起了在壟上栽樹、壟邊種菜、壟底養蚯蚓的立體化循環種養鏈條體系,發展到15億多條商品蚯蚓的規模,形成了高效的“農業廢棄物———規模養蚯蚓———蚯蚓生物劑———動植物生產”和“牛糞養蚯蚓———土壤增肥力———瓜果創效益———瓜藤餵豬牛”的兩條循環生態產業鏈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