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副結核病

羊副結核病症狀及防治方法副結核病又稱副結核性腸炎、稀屎癆,是牛、綿羊、山羊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分布廣泛。

羊副結核病症狀及防治方法
副結核病又稱副結核性腸炎、稀屎癆,是牛、綿羊、山羊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分布廣泛。在青黃不接,草料供應不上、羊只體質不良時,發病率上升。轉入青草期,病羊症狀減輕,病情大見好轉。
1. 發病特點 副結核分枝桿菌主要存在於病畜的腸道黏膜和腸系膜淋巴結,通過糞便排出,污染飼料、飲水等,經消化道感染健康家畜。幼齡羊的易感性較大,大多在幼齡時感染,經過很長的潛伏期,到成年時才出現臨床症狀,特別由於機體的抵抗力減弱,飼料中缺乏無機鹽和維生素,容易發病;呈散發或地方性流行。
2. 症狀 病羊腹瀉反覆發生,稀便呈卵黃色、黑褐色,帶有腥臭味或惡臭味,並帶有氣泡。開始為間歇性腹瀉,逐漸變為經常性而又頑固的腹瀉,後期呈噴射狀排出。有的母羊泌乳少,顏面及下頜部水腫,腹瀉不止,最後消瘦骨立,衰竭而死。病程長短不一,病程4-5天,長的可達70多天,一般是15-20天。
3. 防治方法 對疫場(或疫群)可採用以提純副結核菌素變態反應為主要檢疫手段,每年檢疫4次,凡變態反應陽性而無臨床症的羊,立即隔離,並定期消毒;無臨床症狀但糞便檢菌陽性或補給陽性者均撲殺。非疫區(場)應加強衛生措施,引進種羊應隔離檢疫,無病才能入群。在感染羊群,接種副結核滅活疫苗綜合防治措施,可以使本病得到控制和逐步消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