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自傳(第三卷)

內容介紹

《羅素自傳》(第3卷)記敘了羅素在1944至1967年間的生活,其中介紹了他反對核武器試驗、防止核戰爭、解決世界爭端、參加和平抵抗活動等一系列事件,體現了他的和平主義主張。

作者介紹

20世紀哲學史上的幾大“倒霉孩子”之——羅素傳
No.1 羅素
師父太強,做徒弟的就壓力大。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尤其是用在羅素身上。
想當年,他在劍橋和牛津之間遊走,一共遇到了四位名師。分別是牛津的布拉德雷、席勒,以及劍橋的懷特海、麥克塔加特。據我所知,除了布拉德雷以外,其他三位都非常喜歡羅素這個進步青年。20多歲的時候就寫成鴻篇巨著《數學原理》,多么有希望、有前途的一位後起之秀!!天時、地利、人和,全讓他占了。
但是,但是……
透過席勒、懷特海晚年的時候對羅素的評價,我只聽到了這么一句話“這倒霉孩子!”
20世紀初,達爾文的進化論觀念已經盛行;資訊理論則是在洛奇等物理學家在通訊理論的深究上,初步有了萌芽。哲學作為人類知識統籌和問題進一步深究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少哲學家已經由此開始邁向心靈哲學這個話題了。那個時期,最活躍的哲學流派莫過於生命哲學。思維觀念的轉變,以及兩次物理學革命相繼爆發,這無疑給哲學搭建了一個重要的舞台。
當然,舞台太高,不好上。哲學在那個時候,面對的主要難題是“整體”和“有機”,而且,更難的是,如何用奧卡姆剃刀去剃!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肯定是要歸宿到一種形式的,問題就在於,歸宿到什麼樣的形式?
席勒,注重事實而非真理的“新人本主義”(或“新普羅塔哥拉”主義),旨在從具體的形上學中去探求符合具體要求的公理。至於懷特海的過程哲學,則是低了一個門檻。畢竟,他還不夠資格去稱為一個哲學大師。但是他至少基本堅持了那個時代的哲學成果。儘管晚年有些老糊塗。(這裡,我暫且不提柏格森)
總之,大概是這個樣子:席勒真的是在拿那把剃刀去剃,剃的好壞先放一邊;懷特海則是拿著這把剃刀,指著那些新的理論,說“喂,這個該剃,絕對該剃!”其實,他什麼也沒幹。
至於羅素先生,他確實拿起了這把剃刀。但是,他又確實拿剃刀當菜刀使用了。
傳說中的奧卡姆剃刀,作為構建公理的重要工具,剃的無非是準設(A Priori)。但我們親愛的羅素先生把它用到哪兒了呢? 是語言和定義。換句話說,他是徹底地回歸了形式主義。儘管他致力於分析哲學,但是起點有問題。以至於到後來連他自己都分不清真假了。
在那個二百五倒霉孩子的影響下,同樣的倒車線上又來了一個叫做維根斯坦的人物。再加上已有那個弗雷格,這三個人在20世紀的邏輯學界可以稱得上是“鼎鼎大名”抑或是“大名鼎鼎”。並且,擁有一大群自稱是“追求絕對真理的無神論者”,不停地為他們三個搖旗吶喊。“席勒-西繼威克”的早期非形式邏輯因此被徹底遺忘了,以至於現在弗洛里迪、蔡汀他們要去重建。
有這么一段故事,話說,一天懷特海跟羅素拌嘴。懷特海說羅素還不成熟,而羅素則是說懷特海已經老糊塗了,懷特海夫人則是說,這孩子是怎么了?
分析:羅素的所謂“不成熟”,只不過是懷特海作為一名看客的的角度來說的,分析哲學又怎能做到全面呢? 而羅素說懷特海的“老糊塗”,則是無神論對有神論的態度而言的,因為在羅素看來,堅持有神論只不過是對問題的一種逃避。 至於懷特海夫人,顯然是站在基督教的立場上去看待無神論者的。
對懷特海,羅素還是有膽量去罵他的老師;而對於席勒,羅素則是打死他也沒這個膽量。
1937年席勒去世以前,羅素、摩爾沿著麥克塔加特的路,開創英國現代分析哲學。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幕後有一位得力的支持者和批判者,而這個人正是席勒。儘管他們之間的唇槍舌戰經常碰出火花,但是在純粹的學術裡面,這遠比阿諛奉承、溜須拍馬要來得實在。
至少在1936年之前,席勒跟羅素之間的關係是相當好的。
本指望羅素有朝一日能走到正途上來,可是羅素的表現實在讓人失望。羅素出了一本關於語言分析的書,席勒指出了很多毛病。但是,當時急於做宣傳的羅素,突然收到了來自席勒的指責,並沒有去審查自己的不足,而是自己生悶氣,也沒有給席勒什麼回復。兩個人的關係,大概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下滑的。
到後來,席勒終於給羅素冠名為“羅素大帝”,而非以前的那種長輩對晚輩的尊稱“羅素先生”。一方面是對羅素的諷刺,而另一方面則是羅素的聲望,讓席勒對未來學術方向的擔憂。如今看來,這些擔憂已經應驗了。
20世紀後五十年哲學的沒落,羅素是一個重要的禍根。這個曾經被寄予很大期望的先進青年,確實讓他的前輩們失望之極。不論是他的表現,還是後來產生的惡劣影響。
20世紀哲學史上的幾大“倒霉孩子”,羅素排名第一,當之無愧。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回到英國
第二章 在國內與海外
第三章 特拉法爾加廣場
第四章 基金會
後記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