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簡介:
羅璘,主任記者,研究生畢業,歷任石城縣橫江鎮團委書記、大余縣委報導組組長、贛南日報社記者部記者、總編室編輯、總編室副主任、政文部主任、周末編輯室主任、總編輯助理等職,2000年12月開始擔任贛南日報社副總編輯、黨委委員,2005年11月兼任贛州晚報社總編輯。在各級報刊發表作品300多萬字,出版編著3部,有60多篇作品獲得省級以上獎勵。個人曾獲“中國新聞技術進步十佳”、“贛州市十佳記者”等獎勵。現為中國新聞技術協會理事、江西省記協理事、省青聯委員、市青聯副主席。做個好報人也做個好“商人”
一份捲曲的報紙裡面,裹著一根飽滿鮮綠的果蔬,呼之欲出。這是《贛州晚報》新鮮出爐的形象廣告,其內涵不言而喻。
從6月1日開始,熟悉的讀者們一定會注意到: 《贛州晚報》又擴版了,周一至周五每天24版的豐富資訊更加貼近了市民的需求。與此同時,《贛州晚報》在媒體、繁華鬧市以及公車身頻頻展開廣告攻勢,無不彰顯主流媒體的氣魄和決心。一切都顯山露水地昭示著:一場醞釀已久的變革正在穩步推進。
對於贛州晚報社來說,這是一盤運籌帷幄的棋局,她剛剛開始布子,遠遠未到收官的階段。在贛州晚報社,贛南日報社副總編輯、黨委委員、贛州晚報社總編輯羅璘就報業改革問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記者:讀者每天都在看報,他們能接觸到手中這一份紙質媒介,卻無法接觸到《贛州晚報》背後的歷史和現狀。
羅璘:感謝廣大讀者對《贛州晚報》的關注與厚愛。《贛州晚報》創刊於1994年7月1日,1999年由原縣級贛州市委機關報變為贛南日報子報。目前設有總編室、專刊部、經濟新聞部、社會新聞部、社區新聞部、攝影部、辦公室、廣告發行部8個副科級部室。近年來,在市委宣傳部和贛南日報社黨委領導下,《贛州晚報》的辦報質量和經營管理都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從去年初以來,《贛州晚報》以“關注民生、反映民情、傳達民意、弘揚民德”為辦報宗旨,可讀性、服務性、貼近性得到增強,發行量日漸擴大、影響力日漸增強,這為深化報業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記者:時代在進步,《贛州晚報》也一直在不斷變革,只是這一次邁的步伐比以前大了許多。為什麼?
羅璘:近幾年來,市委宣傳部和贛南日報社黨委高度重視《贛州晚報》的做大做強,特別是今年春天,市委宣傳部明確提出了贛州晚報社改革要先行一步的目標。放眼全國,文化體制改革也正在向縱深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在改革中,各地媒體都是以市場為導向,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以發展產業為目標,傳媒業已經成為當地文化產業的主力軍,也是當地經濟格局的重要角色。作為人口大市和我省對接珠三角“橋頭堡”的贛州,報業已經具備產業的特徵,報業改革如箭在弦。
記者問答
記者:市領導和贛南日報社黨委都對贛州晚報社改革提出了“先行一步”的要求,請問贛州晚報社改革的模式是怎么樣?
羅璘:贛州晚報社的改革是在贛南日報報業集團整體改革的框架內進行的,構想模式是:參照“長珠閩”地區特別是全國其他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的做法,按“一媒體一公司,兩分開一本賬”模式進行,即在保留贛州晚報社事業單位建制的基礎上,將原來屬於采編序列的廣告、發行、印務等經營業務剝離組建贛州晚報有限公司,作為贛州晚報社的經營平台和市場主體,實現新聞宣傳和經營業務“兩分開”。贛南日報社黨委決定,從7月1日開始,贛州晚報社廣告實行自主經營。作為黨報的子報、報業集團的一員,贛州晚報社背靠“大樹”好乘涼。我們的目標是,用最快的時間最大的努力做大做強。
記者:報業改革的最大特點是什麼?
羅璘:媒體的改革是探索性的,有其複雜性和長期性,它區別於其它事業單位的改革。媒體改革的特殊性在於:媒體具有政治屬性和商品屬性。政治屬性要求它以社會效益第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商品屬性要求它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我們既要堅持政治家辦報,又要企業化經營,從這個意義上說,產業化之後,我們的身份一半是報人,一半是“商人”。我們要在堅持新聞宣傳紀律和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記者:商人言利,改革之後,報紙的社會效益是否會屈從於經濟效益呢?
羅璘:商人言利,更要言義。媒體改革,一定要堅持“四個不變”,即黨管意識形態不變、黨管輿論導向不變、黨管媒體不變、黨管幹部不變。其實,並不是作為事業就一定不會偏離方向,而作為企業就一定會偏離方向。事業和企業並不是報紙會否偏離政治方向的根本原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只有建立起黨委領導與法人治理結構相結合的領導體制,才能保證報業健康的發展方向。
記者:讀者最關心的問題可能是:改革之後的《贛州晚報》將給大家帶來什麼?作為晚報的“一把手”,你想對晚報的讀者說些什麼?
羅璘:把“民”字牌打到底,這是我們不變的宗旨,過去一年的實踐證明了我們報紙定位在“民”是正確的。在這個前提下,改革之後的《贛州晚報》將帶給大家更新鮮的資訊,更貼近的內容,更有用的新聞、更時尚的版面、更高雅的格調……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我相信,有市委宣傳部和贛南日報社黨委的正確領導,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有贛州晚報社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贛州晚報》一定能在贛州市文化產業發展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最想對讀者們說的是:讓我們共同期待、共同見證贛州晚報蛻繭成蝶的美麗過程!
讓報業在發展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今年,我市被列為全國新增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城市。以此為契機,贛南日報報業集團的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工作也日漸深化並穩步推進。而作為集團先期改革試點的贛州晚報社,如何通過改革,使報業成為當地文化產業的主力軍,爭取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就這一系列問題,記者近日採訪了贛南日報社副總編輯、黨委委員、贛州晚報社總編輯羅璘。贛州晚報社自從1999年由縣級贛州市委機關報變為贛南日報子報以來,在市委宣傳部和贛南日報社黨委領導下,辦報質量和經營管理都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從去年初以來,《贛州晚報》以“關注民生,反映民情,傳達民意,弘揚民德”為辦報宗旨,可讀性、服務性、貼近性得到增強,受到讀者的普遍好評,發行量日漸增加,影響力日漸增大,這為深化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羅璘說,目前,全國各地媒體的改革群雄逐鹿,百舸爭流。作為人口大市和全省對接“長珠閩”“橋頭堡”的贛州,報業已經具備產業的特徵,報業改革也迫在眉睫。而媒體的改革是探索性的,區別於其他事業單位和企業的改革,就它的特殊性,贛州晚報社的改革也不例外。媒體具有政治屬性和商品屬性。政治屬性要求它以社會效益第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商品屬性要求它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追求效益最大化。這也是新聞媒體改革和走向市場的難點。
羅璘說,我們期望的改革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體制機制為核心,以發展產業為目標,力爭將報業發展成為當地文化產業的主力軍,並使其在當地經濟發展的格局中充當更重要的角色。先期試點的贛州晚報社改革是在贛南日報報業集團整體改革的框架裡面進行的,構想模式是:參照“長珠閩”地區特別是全國其他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的做法,按“一媒體一公司,兩分開一本賬”模式進行,即在保留贛州晚報社事業單位建制的基礎上,將原來屬於采編序列的廣告、發行、印務等經營業務剝離組建贛州晚報有限公司,作為贛州晚報社的經營平台和市場主體,實現新聞宣傳和經營廣告業務“兩分開”。改革以後,作為企業的贛州晚報有限公司領導班子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羅璘說,從尊重市場規律的角度來看,企業化運作的核心是在“兩分開”的基礎上,進一步明晰產權關係,實現國有資產的委託經營,以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現在問題的關鍵是,贛州晚報社為事業單位,而事業法人不是企業法人,不能授權經營。於是,產權的明晰、國有資產的授權經營遇到了體制障礙,如何破解?中央關於文化體制改革的精神就是,要求報業經營部分的資產和業務都要剝離出來轉制為企業。這一要求為報業發展排除了體制障礙:在保證“編輯獨立”的前提下,把經營性資產和業務剝離出來組建為企業,以企業法人、經營主體的身份走向市場,承擔國有資產的委託經營。因此,要做到這一點,就希望市政府將國有資產授權給贛南日報報業集團公司經營,報業集團公司再根據母子公司制度授權給贛州晚報有限公司經營。這樣做不僅有利於調動經營主體的積極性,而且幹部的任免權、重大事項決策權、資產配置權和宣傳內容終審權仍由黨委掌握,利於統一管理,提高國有資產的利用率和集團整體效益。
羅璘最後說,作為黨報的子報、報業集團的成員,贛州晚報背靠大樹好乘涼,只要有市委宣傳部、集團黨委的正確領導、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有晚報社職工的團結奮鬥,贛州晚報一定有燦爛的明天!
資料來源:
http://www.mr699.cn/html/429.htmlhttp://www.baoye.net/bencandy.php?id=40704
http://gz.jxcn.cn/NEWS/2007-7/200775103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