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項
2000年獲敖德薩國家音樂研究院“吉利爾斯”鋼琴比賽優秀獎。2003年代表敖德薩國立音樂學院參加在基輔舉行的第二屆“21世紀藝術”國際鋼琴重奏比賽,獲第二名。2003年五月被授予烏克蘭國家鋼琴演奏專業“演奏家”稱號。曾成功舉辦個人鋼琴獨奏重奏音樂會,參加了各種形式的專場音樂會,並多次擔任鋼琴藝術指導。
職位
現擔任鋼琴系主科教學工作。
媒體報導
從古典漫步到現代
從克萊門蒂到貝多芬,從李斯特到塔木廖娜娃,在“羅巍鋼琴獨奏重奏音樂會”上,聽眾們“漫步”於古典、浪漫、現代鋼琴作品之中。4月28日晚,由鋼琴系主辦的“羅巍鋼琴獨奏重奏音樂會”在編鐘音樂廳上演。
簡介
羅巍系鋼琴系青年教師。1993年考入我院附中主修鋼琴專業;1997年赴烏克蘭敖德薩涅日丹諾娃國立高等音樂學院學習;2000年獲敖德薩國家音樂研究院“吉列爾斯鋼琴比賽”優秀獎;2003年參加在烏克蘭基輔舉行的第二屆“21世紀藝術”國際室內樂重奏比賽,榮獲第二名;2003年獲烏克蘭國家“藝術理論學”碩士學位。本次音樂會特邀天津音樂學院管弦系小提琴教師曲克前來完成重奏作品的演出。
精心挑選
羅巍在音樂會曲目選擇方面,經過了精心的挑選。克萊門蒂的《A大調奏鳴曲》(作品26之3)把聽眾帶進了羅巍的音樂會。隨後貝多芬的《G大調迴旋曲》(作品129)、里森科的《加伏特》、克萊斯勒作曲、拉赫瑪尼諾夫的《愛的悲傷》、李斯特的《葬禮》?都在羅巍的演奏下?表現了各自藝術時期的風格,突出了各自時代的語言個性。《加伏特》的作曲者里森科(1842-1912)是烏克蘭古典音樂奠基人,羅巍之所以選擇這個曲目,與她1997年——2003年赴烏克蘭留學的經歷有密切關係。中國的聽眾對這首《加伏特》和後面的一首《愛的悲傷》並不熟悉,當記者採訪羅巍在曲目選擇上有何考慮時,她說:“主要是依據時期不同而挑選的曲目,而這兩首(指前面提到的兩首)在中國演奏的很少,希望通過我的音樂會,介紹新的作品,尤其是烏克蘭作曲家的作品”。
耳目一新
音樂會下半場,羅巍和曲克合作的《c小調第七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貝多芬曲 作品30之2)《第二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塔木廖娜娃曲 烏克蘭現代音樂作曲家)是他們2003年參加烏克蘭基輔舉行的第二屆“21世紀藝術”國際室內樂重奏比賽?榮獲第二名時的參賽曲目。他們合作默契,尤其是《c小調第七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的“如歌的柔板”中,已完全融為一體。在羅巍演奏技術上,現代作品《第二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中運用了大量非常規的演奏手法,例如,拍打音塊,直接掀開琴蓋撥動低音琴弦等,都給了在場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音樂會後趙德義教授、鋼琴系領導與教師紛紛向羅巍鋼琴獨奏重奏音樂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
母校武漢音樂學院
簡介
武漢音樂學院是中南地區一所學科門類齊全、辦學特色突出的高等音樂學府。她坐落在武昌最繁華地段的解放路,東臨辛亥首義紀念館紅樓,西瀕揚子江,北倚黃鶴樓和長江大橋。院內綠樹成蔭,湖面微風拂浪,四處樂韻繚繞。
歷史悠久
校址即原武昌兩湖書院舊址。她的前身可上溯到創辦於1920年的武昌藝術專科學校。1949年成立中原大學文藝學院;1951年改名為中南音樂專科學校;1958年換名為湖北藝術學院。1985年定名為武漢音樂學院。
學院1956年招收本科生,1979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1999年通過“法學”門類的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碩士點,並正式招生。
學院學科專業目錄調整前有七個碩士學位授予點,新的學科專業目錄下達後,對應調整為兩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447人。其中,教師274 人。教師隊伍中,現職教授22人,副教授91人,共113人。
學院現有作曲、音樂學、民族器樂、鋼琴、管弦、聲樂、舞蹈等7個系,音樂教育學院以及研究生部、社會科學部、成人教育學院、附屬中學、附屬國小、音樂研究所、計算機音樂實驗中心等教學科研單位;2003年6月被定為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之一。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2863人,其中研究生148人,本、專科生1604人,附中577人,附小121人,成教學院本、專科生413人。
學院有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特別是“九五”期間和“十五”前兩年的快速發展,固定資產大幅度增加。校園占地面積已達183.2畝,校舍建築面積9.2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資產值1000萬餘元。圖書館藏書23萬餘冊及唱片、音帶、像帶5萬多張(盒)。學院建有電化教學中心,計算機音樂實驗中心、音樂聲學實驗室、數碼錄音棚。學院還建有懸掛楚曾百鍾且具有一流音響效果的編鐘音樂廳等。
學院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日益提高,從1956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79年開始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至今已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音樂藝術人才。不少已畢業的本科生、碩士生,已成為音樂、藝術院校的教授和副教授,文藝團體的一級或二級藝術家,以及音樂研究機構和新聞媒體的中堅力量。
學院在學科建設中,始終圍繞著“一個視窗”(學報《黃鐘》,它以嚴肅的思想性、深刻的理論性和高品位的學術性,繼續成為全國8種音樂類中文核心期刊之一,作為武漢音樂學院的一個學術視窗,它已成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之一,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兩個拳頭”(“東方交響樂團“、“中華編鐘樂團”)、“三個方向”(計算機音樂理論、作曲技術理論、民族音樂理論)、“四個重點”(作曲、民樂、音樂學、鋼琴四個重點學科)、“六個中心”(計算機音樂實驗中心、許忠鋼琴藝術中心、中國音樂考古中心、林耀基小提琴藝術中心、中國道教音樂研究培訓中心、音樂聲學實驗室)這種學科建設上的布局開展工作,使學院學科建設在上質量、顯特色、創品牌、出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進展。
省重點音樂學學科
學院省級重點“音樂學”學科,立足於音樂基礎課理論研究,注重音樂與科技聯姻,傳統與現代結合,使多個研究方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努力實現科研成果向教學轉化,促進學科建設的健康發展,使這個學科不僅在湖北省而且在全國同類學科中居於領先地位。
學院在科研工作中承擔並完成了一批國家級和省部級的重點項目,如編撰《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湖北卷》、《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的部分條目;《聶耳全集》和《冼星海全集》部分作品定譜錄音的工作、《全國中、小學生音樂欣賞曲庫》音帶32盒及《曲庫欣賞指南》2冊等。目前,我院在計算機與作曲、演奏的結合,多媒體音、像、譜的自動生成、轉換,作曲技術理論課程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的開發,作曲技術理論學術資料庫、民族音樂文化與宗教音樂的研究方向,已出版專著12部,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其中,曾侯乙編鐘樂學、律學的研究成果,被國內外同行專家譽為“重大發現”和“有新的突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音樂學院院長菲德邁致公函明確提出:這些成果是中國古代音樂研究的新曙光,歸根結底對世界音樂史的研究有重大影響。我院的道教音樂方面的研究成果,除在內地,還在我國香港地區及日本、法國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學術實力
學院還依靠自身的學術實力,主辦了兩屆“武漢國際編鐘研究學術會議”、兩屆“全國和聲學學術報告會”、兩屆“全國中、青年作曲家新作交流會”和全國高等音樂、藝術院校的視唱練耳、長號、圓號、單簧管學術會議。學院的教師經常出席國際國內各種學術會議,提交、發表的論文受到與會專家的極大關注。
學院廣泛開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已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家的音樂藝術院校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相互間的往來、講學、演出交流活動不斷,每年學院派出一些師生出國留學進修、訪問講學、演出比賽。
學院重視師生的藝術實踐活動,成立東方交響樂團、中華編鐘樂團、民族室內樂團、合唱團和附中藝術團、附小藝術團,其中中華編鐘樂團與國際著名音樂家譚盾、馬友友合作,曾在美國、英國、法國以及香港、北京、上海等地演出;東方交響樂團先後在我國北京、上海、安徽、湖南、大連等演出;2002年,還承擔了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央電視台聯合舉辦的“中國新春音樂會”,先後在德國法蘭克福“世紀大廳”和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上成功演出,展示了中國古老文明和傳統文化,展示了中國作曲家在交響音樂創作領域的成果,展示了中國優秀青年歌家、演奏家的風采,均獲得各界人士的好評。
學院十分重視師生員工思想政治教育,堅持開展以“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為重點的基本道德規範教育。以師生藝術實踐為特色,開展多項校園文化活動,經常組織師生深入省、市、工廠、大專院校、社區、以及勞動教養管理單位參加演出。積極開展“文明系、處”和“文明教研室”的評比表彰活動,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發展。自1999年至今,連續兩屆獲得“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