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頤

嘉靖初(1522),世宗追贈羅家頤為禮部尚書,謚“文益”。 羅家頤博學多才,好古文,學者稱其麓峰先生。 《明史·文苑傳》稱其“博學好古文,務為奇奧”。

羅家頤(1447-1519)字小麓,號麓峰,學者稱麓峰先生。江西南城人。明中葉著名學者、文學家。 出生於隱居南城的羅氏仕宦家族。羅家頤自幼聰敏好學,博覽群書。年輕時,一直困於諸生境地,後入國學。祭酒邱浚試其文章,甚為嘆服。成化二十二年(1486),鄉試第一,時稱“解元”。第二年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進侍讀。從此益發鑽研古文,常手不釋卷,誦讀不輟,為文精妙絕奇。
他為人嚴謹,勤政務實,敢於直言,人多敬畏。弘治九年(1496),武岡知州劉遜為岷王膺鈺所陷下獄,給事中龐泮、御史劉紳等救諫,亦被下獄。羅家頤進言:應以寬容的態度來處理國家事務。弘治十八年,羅升為侍讀。
正德元年(1506),升為南京太常寺少卿。宦官劉瑾亂政,大學士李東陽依附權勢,逢迎劉瑾,朝政多有微言。羅家頤雖系李東陽所薦,但不以私交而棄大義。他寫信給李,責備他助紂為虐,並與他斷絕交往。不久,升為太常正卿。兩年後,又升為南京吏部右侍郎。正德七年調入京都,託病辭官告歸,潛心學問。他的《紅梅》詩“西湖殘雪候多時,卻恨前年被雪欺,且學杏花紅似錦,暫邀啼鳥到南枝。”抒發了他當時託病辭官的心境。看到地方官吏對百姓不斷加重的苛捐雜稅深感不安,他的朋友即將到南城上任,他深情而直率地在《送趙君尹南城序》中寫道:“官之斂也日增,而民之生也日璧而已耳。縣官者,受之於其所臨轄者也,胡能損其增也?新令尹太平趙君,吾知其君子也,於其行也,故敢以告。”
正德九年(1514),寧王宸濠欲謀叛逆,因仰慕羅家頤名聲,派人送來厚禮,欲與羅家頤結為至友,羅堅辭不受,並避居金溪深山。十四年,宸濠叛亂,羅雖在病中,仍疾書聲討,並與朝廷守臣相約討賊。未待舉事即卒。葬於金溪三十一都張公嶺項山寺左側。
嘉靖初(1522),世宗追贈羅家頤為禮部尚書,謚“文益”。並在他的家鄉磁圭村賴建“尚書里”門樓,以示恩賞。
羅家頤對韓愈、柳宗元文學成就的肯定和傳播有過一定的貢獻。韓、柳是我國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作家,對後代散文的發展很有影響。可是,在明朝申期卻受到一些文人的鄙薄,“弘治之世, 邪說始興,非三代兩漢之書不讀,……羅家頤即著文批駁”。當邪說始興之時,他不襲陳言,不厭薄韓、柳,對韓、柳的文學著作刻力介紹推崇,在當時影響很大。故後人曾這樣高度地評價羅家頤,“韓、柳以為可師者,皆公之力也”。
羅家頤博學多才,好古文,學者稱其麓峰先生。其文學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散文創作風格多樣,寫有大量序言和山水遊記,有的情趣別致,有的委婉曲折,均有一定藝術價值。詩歌作品獨具風格,常以奇景發激情,想像豐富。“陳簡奇嚴,不詭於法章,有堅節字無緩音,可謂匠心獨照。”後人讚譽他的文章“韓子文變而法變,奇之奇也,麓峰文變而法不變,正而奇也。”世宗也譽他為“文章國學無雙士,勝似京都第一人”。
羅家頤一生在為學、為官兩方面都有一定的獨到之處。他在家鄉創辦了麓峰書院,著書立說。著有《麓峰文集》18卷,《續集》14卷,《類說》2卷及《麓峰奏議》等。《四庫全書》還收有羅詩文三十卷。《明史·文苑傳》稱其“博學好古文,務為奇奧”。《四庫全書》稱“麓文規模韓愈,務出以深湛幽渺之思,多掩抑其意,迂折其詞,使人得之於言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