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簡介
ATP賽事
羅傑斯杯是ATP每年九項大師系列賽第六站,也是美網硬地系列賽第一站重要的熱身賽。羅傑斯杯的男子比賽又稱加拿大大師賽,始於1881年,歷史十分悠久。雙數年在多倫多舉行,而單數年則移至加拿大法語區城市蒙特婁。
加拿大大師賽在蒙特婁舉行,時間是從8月8日至14日,總獎金為3,000,000美元,場地為同美網一樣的室外硬地。作為每年北美硬地賽季的第一項大賽,羅傑斯杯歷年都能吸引到各路好手前來參賽,為年終最後一項大滿貫——美國網球公開賽熱身。包括費德勒、納達爾、德約科維奇以及穆雷在內的幾乎全部頂尖高手一併出現在賽會簽表中。
WTA賽事
開始於1892年的加拿大公開賽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網球比賽之一,其歷史僅次於溫布爾頓公開賽和美國網球公開賽。高額的獎金,悠久的歷史,加拿大公開賽也被認為是世界最頂級網球賽事之一。作為女子網球10大巡迴賽的加拿大公開賽,總獎金為1325,000美元,吸引了世界上最優秀的女子網球明星前來參賽。法國選手毛瑞斯莫在2004年的加拿大公開賽中獲得她第2個加拿大公開賽冠軍。埃夫特,納夫拉蒂諾娃,格拉夫,塞萊斯,辛吉斯,桑切斯等網球名將都有在這裡獲勝的記錄。加拿大公開賽每年輪流在多倫多,蒙特婁舉辦。比賽多在暑期進行,是美網開賽前的重要熱身賽。
加拿大球員費伊·厄本(FayeUrban)是到2013年以來唯一一位獲得加拿大公開賽冠軍的本土選手,她在1969年奪得女單冠軍,另外還與維基·伯納(VickiBerner)搭檔摘得女雙桂冠。
獎金積分
比賽獎金
下表列出了2018年該賽事的獎金明細(單位為美元)。
階段 | 男子單打 | 女子單打 | 男子雙打 | 女子雙打 |
冠軍 | $1,020,425 | $501,975 | $316,000 | $143,600 |
亞軍 | $500,340 | $243,920 | $154,710 | $72,534 |
半決賽 | $251,815 | $122,190 | $77,600 | $35,910 |
1/4決賽 | $128,050 | $58,185 | $39,830 | $18,075 |
第三輪 | $66,490 | $28,030 | —— | —— |
第二輪 | $35,055 | $14,360 | $20,590 | $9,170 |
第一輪 | $18,930 | $7,745 | $10,860 | $4,530 |
資格賽第二輪 | $4,360 | $3,150 | —— | —— |
資格賽第一輪 | $2,220 | $1,905 | —— | —— |
比賽積分
下表列出了2018年該賽事的積分明細。階段 | 男子單打 | 男子雙打 | 女子單打 | 女子雙打 |
冠軍 | 1000 | 900 | ||
亞軍 | 600 | 585 | ||
半決賽 | 360 | 350 | ||
1/4決賽 | 180 | 190 | ||
第三輪 | 90 | —— | —— | |
第二輪 | 45 | 0 | 105 | |
第一輪 | 10 | —— | 60 | 5 |
資格賽 | 25 | —— | 30 | —— |
資格賽第二輪 | 16 | —— | 20 | —— |
資格賽第一輪 | 0 | —— | 1 | —— |
歷屆決賽
男子單打
僅列出1968年以後
年份 | 冠軍 | 亞軍 | 決賽比分 |
---|---|---|---|
2018 | 拉斐爾·納達爾 | 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 | 6–2,7–6(7–4) |
2017 | 亞歷山大·茲維列夫 | 羅傑·費德勒 | 6–3, 6–4 |
2016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 錦織圭 | 6–3, 7–5 |
2015 | 安迪·穆雷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 6–4, 4–6, 6–3 |
2014 | 喬·威爾弗雷德·特松加 | 羅傑·費德勒 | 7–5, 7–6(7–3) |
2013 | 拉斐爾·納達爾 | 米洛斯·拉奧尼奇 | 6–2, 6–2 |
2012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 理察·加斯奎特 | 6–3, 6–2 |
2011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 馬爾迪·費什 | 6–2, 3–6, 6–4 |
2010 | 安迪·穆雷 | 羅傑·費德勒 | 7–5, 7–5 |
2009 | 安迪·穆雷 | 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 | 6–7 (4–7), 7–6 (7–3), 6–1 |
2008 | 拉斐爾·納達爾 | 尼古拉斯·基弗 | 6–3, 6–2 |
2007 |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 | 羅傑·費德勒 | 7–6 (7–2), 2–6, 7–6 (7–2) |
2006 | 羅傑·費德勒 | 里夏爾·加斯奎特 | 2–6, 6–3, 6–2 |
2005 | 拉斐爾·納達爾 | 安德烈·阿加西 | 6–3, 4–6, 6–2 |
2004 | 羅傑·費德勒 | 安迪·羅迪克 | 7–5, 6–3 |
2003 | 安迪·羅迪克 | 大衛·納爾班迪安 | 6–1, 6–3 |
2002 | 吉列爾莫·卡尼亞斯 | 安迪·羅迪克 | 6–4, 7–5 |
2001 | 安德烈·帕維爾 | 派屈克·拉夫特 | 7–6 (7–3), 2–6, 6–3 |
2000 | 馬拉特·薩芬 | 哈勒爾·萊維 | 6–2, 6–3 |
1999 | 托馬斯·約翰松 | 耶夫格尼·卡費爾尼科夫 | 1–6, 6–3, 6–3 |
1998 | 派屈克·拉夫特 | 理察·克拉吉塞克 | 7–6 (7–3), 6–4 |
1997 | 克里斯·伍德拉夫 | 古斯塔沃·庫爾滕 | 7–5, 4–6, 6–3 |
1996 | 韋恩·費雷拉 | 托德·伍德布里奇 | 6–2, 6–4 |
1995 | 安德烈·阿加西 | 皮特·桑普拉斯 | 3–6, 6–2, 6–3 |
1994 | 安德烈·阿加西 | 傑森·施托爾滕貝格 | 6–4, 6–4 |
1993 | 麥可·彭福斯 | 托德·馬丁 | 2–6, 6–2, 7–5 |
1992 | 安德烈·阿加西 | 伊萬·倫德爾 | 3–6, 6–2, 6–0 |
1991 | 安德烈·切斯諾科夫 | 皮特·科達 | 3–6, 6–4, 6–3 |
1990 | 張德培 | 傑伊·伯傑 | 4–6, 6–3, 7–6 (7–2) |
1989 | 伊萬·倫德爾 | 約翰·麥肯羅 | 6–1, 6–3 |
1988 | 伊萬·倫德爾 | 凱文·庫倫 | 7–6, 6–2 |
1987 | 伊萬·倫德爾 | 斯特凡·埃德伯格 | 6–4, 7–6 |
1986 | 鮑里斯·貝克爾 | 斯特凡·埃德伯格 | 6–4, 3–6, 6–3 |
1985 | 約翰·麥肯羅 | 伊萬·倫德爾 | 7–5, 6–3 |
1984 | 約翰·麥肯羅 | 維塔斯‧古庫拉提斯 | 6–0, 6–3 |
1983 | 伊萬·倫德爾 | 安德斯·傑里德 | 6–2, 6–2 |
1982 | 維塔斯‧古庫拉提斯 | 伊萬·倫德爾 | 4–6, 6–1, 6–3 |
1981 | 伊萬·倫德爾 | 艾略特·泰爾切爾 | 6–3, 6–2 |
1980 | 伊萬·倫德爾 | 比約恩·博格 | 4–6, 5–4, 退賽 |
1979 | 比約恩·博格 | 約翰·麥肯羅 | 6–3, 6–3 |
1978 | 埃迪·迪布斯 | 喬斯-路易斯·卡洛卡 | 5–7, 6–4, 6–1 |
1977 | 傑夫·博羅維克 | 傑米·菲洛爾 | 6–0, 6–1 |
1976 | 吉列爾莫·維拉斯 | 沃鐵·菲巴克 | 6–4, 7–6, 6–2 |
1975 | 曼努埃爾·奧蘭特斯 | 伊利耶·納斯塔塞 | 7–6 (7–4), 6–0, 6–1 |
1974 | 吉列爾莫·維拉斯 | 曼努埃爾·奧蘭特斯 | 6–4, 6–2, 6–3 |
1973 | 湯姆·歐凱爾 | 曼努埃爾·奧蘭特斯 | 6–3, 6–2, 6–1 |
1972 | 伊利耶·納斯塔塞 | 安德烈·派特森 | 6–4, 6–3 |
1971 | 約翰·紐康姆 | 湯姆·歐凱爾 | 7–6, 3–6, 6–2, 7–6 |
1970 | 羅德·拉沃爾 | 羅傑·泰勒 | 6–0, 4–6, 6–3 |
1969 | 克里夫·里奇 | 厄爾·布奇·霍爾茲 | 6–4, 5–7, 6–4, 6–0 |
1968 | 拉馬納坦·克里希納 | 托本·烏爾里希 | 6–3, 6–0, 7–5 |
女子單打
僅列出1968年以後
年份 | 冠軍 | 亞軍 | 決賽比分 |
---|---|---|---|
2018 | 西蒙娜·哈勒普 | 斯隆·史蒂芬斯 | 7–6(8–6), 3–6, 6–4 |
2017 | 伊莉娜·斯維托麗娜 | 卡洛琳·沃茲尼亞奇 | 6–4, 6–0 |
2016 | 西蒙娜·哈勒普 | 麥迪遜·凱斯 | 7–6(7–2), 6–3 |
2015 | 貝琳達·本西奇 | 西蒙娜·哈勒普 | 7–6(7–5), 6–7(4–7), 3–0, 退賽 |
2014 | 阿格涅茲卡·拉德萬斯卡 | 維納斯·威廉士 | 6–4, 6–2 |
2013 | 塞雷娜·威廉士 | 索拉納·科斯蒂亞 | 6–2, 6–0 |
2012 | 佩特拉·科維托娃 | 李娜 | 7–5, 2–6, 6–3 |
2011 | 塞雷娜·威廉士 | 薩曼莎·斯托瑟 | 6–4, 6–2 |
2010 | 卡洛琳·沃茲尼亞奇 | 薇拉·茲沃納列娃 | 6–3, 6–2 |
2009 | 耶蓮娜·德門蒂耶娃 | 瑪利亞·莎拉波娃 | 6–4, 6–3 |
2008 | 迪娜拉·薩芬娜 | 多米尼卡·齊布爾科娃 | 6–2, 6–1 |
2007 | 賈斯汀·海寧 | 伊蓮娜·揚科維奇 | 7–6(7–3), 7–5 |
2006 | 阿娜·伊萬諾維奇 | 瑪蒂娜·辛吉斯 | 6–2, 6–3 |
2005 | 吉姆·克里斯特爾斯 | 賈斯汀·海寧 | 7–5, 6–1 |
2004 | 艾米莉·毛瑞斯莫 | 葉蓮娜·利霍夫采娃 | 6–1, 6–0 |
2003 | 賈斯汀·海寧 | 里娜·卡拉斯諾羅茨卡亞 | 6–1, 6–0 |
2002 | 艾米莉·毛瑞斯莫 | 詹妮弗·卡普里亞蒂 | 6–4, 6–1 |
2001 | 塞雷娜·威廉士 | 詹妮弗·卡普里亞蒂 | 6–1, 6–7, 6–3 |
2000 | 瑪蒂娜·辛吉斯 | 塞雷娜·威廉士 | 0–6, 6–3, 3–0, 退賽 |
1999 | 瑪蒂娜·辛吉斯 | 莫妮卡·塞萊斯 | 6–4, 6–4 |
1998 | 莫妮卡·塞萊斯 | 阿蘭特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 6–3, 6–2 |
1997 | 莫妮卡·塞萊斯 | 安克·胡貝爾 | 6–2, 6–4 |
1996 | 莫妮卡·塞萊斯 | 阿蘭特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 6–1, 7–6 |
1995 | 莫妮卡·塞萊斯 | 阿曼達·柯茲兒 | 6–0, 6–1 |
1994 | 阿蘭特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 施特菲·格拉芙 | 7–5, 1–6, 7–6 |
1993 | 施特菲·格拉芙 | 詹妮弗·卡普里亞蒂 | 6–1, 0–6, 6–3 |
1992 | 阿蘭特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 莫妮卡·塞萊斯 | 6–3, 4–6, 6–4 |
1991 | 詹妮弗·卡普里亞蒂 | 卡特莉娜·馬列娃 | 6–2, 6–3 |
1990 | 施特菲·格拉芙 | 卡特莉娜·馬列娃 | 6–1, 6–7, 6–3 |
1989 |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 | 阿蘭特查·桑切斯·維卡里奧 | 6–2, 6–2 |
1988 | 加布里埃拉·薩巴蒂尼 | 娜塔莎·茲韋列娃 | 6–1, 6–2 |
1987 | 帕姆·施里弗 | 吉娜·加里森 | 6–4, 6–1 |
1986 | 海倫娜·蘇科娃 | 帕姆·施里弗 | 6–2, 7–5 |
1985 | 克里斯·埃弗特 | Claudia Kohde-Kilsch | 6–2, 6–4 |
1984 | 克里斯·埃弗特 | 阿莉西婭·莫爾頓 | 6–2, 7–6 |
1983 |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 | 克里斯·埃弗特 | 6–4, 4–6, 6–1 |
1982 |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 | 安德里亞·耶格 | 6–3, 7–5 |
1981 | 特蕾西·奧斯汀 | 克里斯·埃弗特 | 6–1, 6–4 |
1980 | 克里斯·埃弗特 | 維吉尼亞·露吉奇 | 6–3, 6–1 |
1979 | 勞拉·杜邦 | Brigitte Cuypers | 6–4, 6–7, 6–1 |
1978 | 雷吉納·馬斯科娃 | 維吉尼亞·露吉奇 | 7–5, 6–7, 6–2 |
1977 | 雷吉納·馬斯科娃 | 瑪麗斯·克魯格 | 6–4, 4–6, 6–2 |
1976 | 米瑪·肖索維克 | 萊斯莉·亨特 | 6–2, 6–0 |
1975 | 瑪茜·路易 | 勞拉·杜邦 | 6–1, 4–6, 6–4 |
1974 | 克里斯·埃弗特 | 朱莉·赫爾德曼 | 6–0, 6–3 |
1973 | 伊凡妮·古拉貢 | 海爾格·尼森·馬斯托夫 | 7–6, 6–4 |
1972 | 伊凡妮·古拉貢 | 維吉尼亞·韋德 | 6–3, 6–1 |
1971 | 弗朗索瓦·杜爾 | 伊凡妮·古拉貢 | 6–4, 6–2 |
1970 | 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 | 羅斯瑪麗·卡薩爾斯 | 6–8, 6–4, 6–4 |
1969 | 費伊·厄本 | 維姬·伯納 | 6–2, 6–0 |
1968 | 簡·巴特科維奇 | 費伊·厄本 | 6–3, 6–3 |
WTA網球賽事
WTA2012賽季的大幕於1月1日揭開,布里斯班國際賽將成為新賽季的首項賽事,賽季首項大滿貫賽事--澳網將於1月16日舉行,為其兩周,恰逢中國的春節假期。7月28日倫敦奧運會網球比賽的大幕也將開啟,中網依然在國慶期間舉行,年終總決賽則安排到了10月23日舉行。整個賽季歷時10個月,為了給倫敦奧運會讓路,賽事安排與往年相比有一定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