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思橋

繼思橋屬西鄉南山村的古橋,建於乾隆五年(1740),橋體為釣山版的“糯米紅”石材砌成。

基本信息

南山古石橋——繼思橋
定海古橋中歷史悠久且保持完好的古橋,應該屬西鄉南山村的古橋——繼思橋。繼思橋建於乾隆五年(1740),橋體為釣山版的“糯米紅”石材砌成,橋欄又長又厚的紅石條,北向鐫刻有“乾隆庚申造”字樣,為古橋原貌,紅石板也已經顯得青痕斑駁。南向鐫刻“繼思橋”三個行書大字,左右鐫刻有“嘉慶柒年陸宗重建”字樣。據鄉人說,這是夏家陸宗太公在1802年重建古橋時所記。橋旁有一口古井據說歷史比橋更早,井水清澈,長年不沽,井前左右原立有護井雕獅石柱,近年修築水泥村道時,井圈改修為方井圈,一隻石柱被移往“繼思橋”邊河埠上,另一隻石柱已不知去向。橋旁有夏家“七架屋”,鄉里有南山先有“七架屋”,後有“繼思橋”,再有“太平橋”之說,太平橋在近年已修成水泥橋面,橋欄石側置,已看不出建造之年份。
鄉人介紹夏氏祖宗為明代首輔執政夏言,鄉人尊稱“夏閣老”。筆者查考有關資料,夏言(1482~1548)明江西貴溪人,字公謹,正德十二年進士,其父夏鼎為臨清知州。夏言在嘉靖初為諫官,主張廢除正德年間的弊政。被世宗重用,嘉靖十五年(1526)任武英殿大學士,鏇為首輔執政。嘉靖二十一年(1542)被禮部尚書嚴嵩(1480~1567)排擠去官,嚴嵩任武英殿大學士,入閣。二十四年(1545)夏言重被起用,次年因支持陝西總督曾銑收復河套的主張,被嚴嵩借端彈劾。在二十七年(1548)十月因此與總督曾銑、張經、諫官楊繼盛等均遭殺害。夏言妻流放廣西,從子主事克承,從孫尚寶丞朝慶,削籍為民,夏言死時年六十有七。而嚴嵩官至太子太師,其子嚴世蕃(?~1565)官至工部左侍郎,後世蕃被殺,嚴嵩也被革職抄家而病死。
據《二十五史》記載:“言始無子,妾有身,妻忌而嫁之,生一子,言死,妻逆之歸,貌甚類言,且得官矣,忽病死。言竟無後。”可見夏言無親傳子孫,定海夏氏推斷可能是夏家旁系或從子孫後嗣,在夏言死後,削籍為民,為避難而遷鎮海。清順治年間(1644~1661)“國”字輩從鎮海夏度岙(一曰夏大岙)遷入定海,傳世已歷17代。其一支在南山村定居,采釣山紅石框門鑿窗,伐南山雜木豎柱架梁,蓋起了七架大屋,又鑿井,修路造橋,安居樂業。“繼思祖績、祈求太平”,子孫延續三百餘年。大屋歷經滄桑已破舊不堪,瓦脆木朽,花格窗下堆滿稻草柴禾。年輕人大多到城裡購房買屋,大屋裡只剩下了幾位耄耋老人,擔心這破敗的大屋是否能住過這輩子。門前小橋流水依舊,訴說著三百多年來說不完的“夏閣老斗嚴嵩老奸臣”故事。鄉人告訴我,塵封的祖堂里還供著“祖宗大人”的造像,夏氏“家譜”還要續下去,就像橋下的流水,汩汩不斷地涌流著,繁衍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