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西學院郭教授提出,郭氏認為,工作時有時候很繁忙,有時候很清閒,有人說這就是工作的性質——勞逸結合,事實是這樣不全對,郭教授說,我們有時候很忙碌,一天處理好多事情或者超額完成工作任務,是由於最近幾天比較清閒造成的(一直處於忙於工作的人例外好像很少), 由於最近幾天沒有認真工作或者偷懶造成工作積壓,正好當前有好多事情和前幾天的工作相關,這樣就造成了工作超繁忙。
例如一對年輕夫婦,他們剛有了孩子,所以好多事情都可以放置一邊而把照顧孩子列為最重要的工作。有一天領導要工作計畫或者工作報表,正巧孩子也病了,父母事情也多,於是年輕夫婦當前就感覺焦頭爛額工作任務繁多。恨不得找幾個保姆照顧孩子,找個對該工作熟悉的人員為自己撰寫工作計畫或者報表,找一個熟人替自己參加同事婚禮或者其他紅白喜事,找一個同行替自己參加部門會議,找一個鐘點工替自己搞好家務,找一個和自己想像的人到培訓部門參加培訓,沒有時間給父母打電話,他們自己卻到食堂去吃飯、到離單位近的旅店去住宿、公交改出租以減少路途的時間等等。這些都是繁忙理論的具體表現。
對於學生而言,期末考試是最好的例證。平時學生有好多工作要做從而把需要死記硬背的課程放置在期末的突擊上。若這一段時間碰上其他事情如異性朋友生病,這時候就感覺特別繁忙,為了考好成績就不得不開夜車,所謂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對於社會職能部門,如警察局,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打擊黑社會或者違法犯罪,同時他們還有為社區服務。但有一段時間,也會顯得超級繁忙。也可以用繁忙理論解釋。
這種繁忙有可能是由於人們的拖拉造成,也可能不是。它的出現既有社會因素也有個人因素。要解決這種問題,僅僅靠人們的勤奮工作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