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姓

縱姓

縱姓為少見姓氏。現多見於皖北、魯南及蘇北地區有分布。伴隨經濟發展及人口流動,皖南、蘇滬一帶逐漸增多。《中國姓氏大辭典》記錄在甘肅蘭州,北京,陝西,山西太原、永濟、絳縣,山東沂水,河南洛寧、靈寶、義馬、周口,湖北武昌,湖南益陽、湘潭,台灣嘉義、高雄、台北、台中,安徽淮南,江蘇泗洪、無錫,浙江長興,福建羅源,重慶綦江,陝西西安、耀州,吉林扶餘等地均有此姓。

基本信息

縱姓文獻記載

1、《英賢傳》作者賈執, 東晉和南朝賈氏譜學第4代傳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譜學名家。《姓氏英賢傳》云:“(周)平王之子三,長曰精,封與縱,後為縱氏。”

2、《元和姓纂》(唐)林寶。精縱:英賢傳周平王子精別封縱邑因以為氏【案此條原本載於屠住氏下今防通志改為精縱氏以通志屠住氏之說別録為屠住氏】晉有平陽從事精縱宣邪。

3、《路史》(卷十九後記十),作者羅泌(南宋)(公元1170年)。平之子三,長曰精,封縱,為縱氏、精縱氏;次曰唐,封梁山,為梁伯;少曰秀,封汝川,為之周,十九世,並於秦,為周氏。

4、《欽定四庫全書》--古今姓氏書辯證 (宋)鄧名世,(宋)鄧椿年。精縱 【英賢傳】曰周平王子精別封縱邑因以為氏。

5、《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作者鄭樵(北宋公元1104—1162)得年五十九,字漁仲,號夾祭。以名氏為氏 國邑鄉附 : 
士丐、士季、士吉、士蒍、士貞、士思、伍參、胡非、鬬耆、伯宗、祁夜、鬬班、鬬彊、魏彊、巫鹹、匠麗、祝圉、臧㑹、韓嬰、韓言、韓厥、韓籍、韓褐、孟獲、史葉、封具、精縱、屠住、邵皓、乾已、先縠、彭祖、熊率、熊相。

精縱氏 姬姓周平王子精別封縱邑因氏精縱。

6、《通志卷二十九·氏族略第五·以名氏為氏》(宋)鄭樵著、(明)陳宗䕫校。精縱氏:姬姓。周平王子精別封縱邑。因氏精縱。

7、《姓氏考略》作者陳廷煒(清)。【英賢傳】平王之子三。長曰精。封於縱。後為縱氏。

8、《中華古今姓氏大辭典》作者竇學田(1997年11月出版)。縱(縱)現行較罕見姓氏。今河南之義馬、山西之太遠及運城、湖北之武昌等地有分布。《續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姓氏考略》據《姓氏英賢傳》注云:“(周)平王之子三,長曰精,封於縱,後為縱氏。”此已封邑為氏,系出姬姓。明代有縱文,正統中任日照縣訓導。

9、《中國姓氏大辭典》作者袁義達/邱家儒(2010年5月出版)(縱氏在第1664頁)

縱【縱】

【源出】周平王之子精,封於縱,後因以為氏,見《姓氏考略》(60,63)。

【演化】亦作從氏

【分布】甘肅蘭州,北京(3),陝西(92),山西太原、永濟、絳縣(568),山東沂水(332),河南洛寧(294)、靈寶(738)、義馬、周口,湖北武昌(561),湖南益陽、湘潭(373),台灣嘉義(64)、高雄、台北、台中(68,262),安徽淮南(362),江蘇泗洪、無錫,浙江長興,福建羅源,重慶綦江,陝西西安、耀州,吉林扶餘等地均有此姓。

人物縱文,明時蕭縣人,正統中貢士,任日照縣訓導(21)。

綜上所述,縱姓起源於東周周平王長子姬精分封縱地,其後人以地為姓。另有考證周平王之子名精封於縱(在今河南省,今無縱地之名)、因地為姓、是為縱氏受姓之始、至漢有縱公、官至將軍、乃遷東莞(在今山東省,今無東莞之名),至宋有縱康義、著周義會通三十三卷、舉博學鴻詞、官於蕭因家焉(見姓氏通志),明朝有縱文,正統中任日照訓導。

堂號

關於安徽蕭縣縱姓來源及堂號、輩分:堂號 宗周堂(取其與周同宗之義) ,東莞堂(取其由東莞遷蕭之義),堂號起先是"東莞堂"(此東莞為山東地名),前幾年修訂家譜更為"宗周堂".歷史名人宋代研究易經的名家縱歷(繁體)。

祠聯

系衍精封肇瑞榜華綿世德;   (現在已作宗排)司潯公撰

家傳周易貽謀奕葉嗣書香;

孝友承先一堂吉慶;

詩禮啟後千載榮昌; (後日亦可作宗排)二十世孫精義敬撰

統系西周封縱歷秦漢魏晉;  (此聯與司潯公祠聯有重字不可作宗排)

祖居東莞遷蕭傳宋元明清。  (二十世孫精鴻敬撰)

世序表

班次 代次 班次 代次 班次 代次 班次 代次 班次 代次 班次 代次 班次 代次

十八 系 二十四 榜 三十 傳 三十六 葉 四十一 友 四十七 慶 五十三 載

十九 衍 二十五 華 三十一 周 三十七 嗣 四十二 承 四十八 詩 五十四 榮

二十 精 二十六 綿 三十二 易 三十五 奕 四十三 先 四十九 禮 五十五 昌

二十一 封 二十七 世 三十三 貽 三十八 書 四十四 一 五十 啟 五十六

二十二 肇 二十八 德 三十四 謀 三十九 香 四十五 堂 五十一 後 五十七

二十三 瑞 二十九 家 三十五 奕 四十 孝 四十六 吉 五十二 千 五十八

縱氏著述

【康義公 《周易會通正義》三十三卷 (宋史藝文志202頁) 】

【鉉 公 《滓溟齊花竹石四譜》 (郡志) 】

【慎蒙公 《苜蓿詩草》 】

【春帆公 《焦窗詩選》 (徐州詩征) 】

【怡瀚公 《三有軒詩集》 (徐州詩征) 】

【司灼公 《竹溪詩草》 】

【羽生公 《藏拙齊詩草》<新編白話西廂記> 】

【恩濃公 《漪園詩草》 (徐州詩征) 】

【白蹤公 《白蹤詩存》<關睢集> (上海經緯書局出版) 】

縱氏家族遺澤錄

1、鳳山辟徑

鳳凰山在蕭城北面,西與泉山相接。兩山交界處陡山口有聖泉焉。聖泉為蕭縣旅遊勝地。此處有聖泉寺,寺依山勢,廣廊殿門,頗為壯觀,有二子讀書洞,鄭公墓等景點,此處又為山南山被交通捷徑,但山巒陡峭,往來不便,我八世祖峻崖公為方便行人,捐資巨萬在陡山口鑿石辟徑。據傳,峻崖公置制錢於工地,過往行人抬筐,即抓一把制錢作為報酬。路徑終於開通,行人德之。立碑紀念。碑為三角形“文革“前仍在,可惜現已不存。

聖泉有泉水潺潺,清涼味甘。大旱之年仍涓涓細流,雖一勺之澤,常年不涸。我十五世祖之達公在聖泉亭石柱上撰書聯語:“此中流量澤,萬載垂青風,“表達了之達公對為官清正廉明的企求與希望。

2、鑿城立門

蕭縣孔廊始建於明萬曆46年,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又是當時蕭縣的最高學府。稱聖廊、文廊、學宮、俗稱皇學。但逼近城牆,形勢不敞,為改善皇學景觀,我 祖錫袞公出資購買民宅,開闢雲路,鑿城立門,名曰清雲門,改善了孔廊周圍的環境,有豁然開朗之勢。次年秋闈君彬、任君懋華一同折桂,進清雲門而進祭祀孔子。邑人感之,錫袞公還捐資修葺孔廊,至今為人陳道。

3、汴水建橋

蕭縣古城在今城西北,即聖泉寺西北,城在汴水之南,過汴河全靠渡船,極為不便。我十一世祖之達公為方便交通,捐資建二十四孔橋長橋,行人感德。蕭縣八景之一的“汴河曉渡”即言此二十四孔橋也。1577年黃河決口,橋與縣城均沉入地下。五十年代初,治理岱湖水患,開挖河道時,曾挖及橋欄桿,當時廣為流傳,令人讚嘆不已。

4、興建向東禪院

向東禪院是人們祭祀的廊宇,舊址在今蕭城中學。向東禪院是我 祖邦汶公捐資所建,邦汶公還捐資建造秋季庵,1938年蕭城淪陷,為日寇所焚。一直在今銀行家屬院內,邦汶公兄弟三人,邦汶公居長,其次邦佐、邦誠。這兩處遺址1937年尚留有碑記,今已無存。縱氏家族修建廊庵、橋樑所在多有(如帽山廊、障山二郎廊、岱河老橋、岱湖東大堤、岱霞公捐資建縱井、陡山口橋等)難以一一指辨。

縱氏烈士英明錄

縱衍朋 杜樓鎮縱張莊 縱精海 馬井鎮 縱封伍 閆集鎮劉店 縱肇軍 官橋鎮 縱瑞香 馬井鎮道口

縱衍卓 朔里鎮縱樓  縱精漢 朔里 縱封全 馬井鎮 縱肇宣 官橋鎮 縱東方 青龍集

縱精榮 杜樓鎮業莊 縱精建 楊樓鎮劉套 縱封連 三座樓 縱肇光 大屯鎮

縱精義 官橋鎮 縱封義 帽山縱林 縱封聯 曹村 縱肇鳳 官橋鎮

縱精同 大屯鎮 縱封元 官橋鎮 縱封雨 永固西北縱莊 縱肇祥 曹村鎮

縱鳳精 王寨鎮李樓 縱封合 官橋鎮 縱封團 永固西北縱莊 縱肇明 曹村鎮

縱精吉 馬井鎮 縱封堂 大屯鎮南海 縱一民 縱瓦房 縱肇君 蔡里鎮縱山頭

龍潭文公墓碑記

1、縱氏世居古蕭,族塋葬於邑西北朱珊村。成化庚子遷先大夫塋於里仁鄉明山之陽,以避水患。塋基四畝五分,時值白金一十七兩四錢。已而正德庚辰,名堂為水所剝,鉉輒董公壘石,橫寬三十五步,高下悉因地宜,周圍繚以石垣,內植柏楊之類約千餘株,行道者靡不嘆羨良久而去,有因知子孫之繁盛者難以數計。我輩聞之,而環觀其勢,心雖少慰,猶恐歲久不無傾頹摧折之患,已故慎擇僧人,為置高原百畝,供僧衣缽,東西興北抵山,南屆劉氏地,鉉之盡心如此,尚無以報前人於萬一,落成之後,用勒諸石,以垂不朽。卑吾子孫鑒而弗替,當以我之所以盡心於前人者而盡心於我矣,否則寧無愧乎!

大明嘉靖元年歲次壬午孟夏穀旦

男鉉立石

--------------------------------------------------------------------------------

2、重置龍潭塋祭田碑記

蕭邑之西,去城五里許,有黑龍潭焉。帶水襟山,頗稱佳勝。逵 十一世分派 祖成章公譯文,前明正統七年由科貢任濟陽主薄,成化時自朱珊村葬於此。緣代遠年沒,林木無存,石垣屺壞,先大夫泥封公欲修未果,逵

--------------------------------------------------------------------------------

縱氏移建家祠碑記

--------------------------------------------------------------------------------

縱氏重建宗祠碑記

--------------------------------------------------------------------------------

捐置岱山族塋祭田碑記

--------------------------------------------------------------------------------

重修黑龍潭地藏庵碑記

--------------------------------------------------------------------------------

3、舒太君墓碑

余高祖 維祺公娶於陳,生曾祖 恆敏公三曾伯祖 恆寬公 贅於舒,生長曾伯祖 恆明公 次曾伯祖 恆德公 四曾伯祖 恆信公 俱外出多年,久無信音,恐後失敘,因志之以俟來歸者得以考證焉,

嘉慶五年元孫雲程提

--------------------------------------------------------------------------------

縱慎術紀事垂後輩

--------------------------------------------------------------------------------

觀縱氏家譜書後

中山先生云:“中華人民多重家族,而不注重國族。”其實華人注重家族者僅在少數,而大多數則一團散沙而已。散沙者何也?即熱度降落之所致也。夫天下萬物之存在,恆視乎熱度之高低。熱度高,則散沙亦能結晶;熱度低,則金石亦能破碎。萬物然,民族亦無不然。吾蕭縱氏,南宋以上,東周以下,名人不多。概見千餘年間,其族姓中必少熱心纂述者。考之路史,始知有分封。稽之墓碑,始知有世系。非其族間諸前輩學識博瞻,性情篤摯,曷足以推索宗佑,繁衍門第,若是即令碣斷碑殘,不無“郭公”“夏五”而徵信闕疑,必心安理得,毫無遺憾而後止,其熱度真達於極點矣。所以上自宋末,下及情季,照耀史冊、炳麟志乘者固多,而身列國雍鄉校,名登賢書膠庠者亦指不勝屈。及至民國,更人才蔚起,後俊雲騰,幾位吾蕭之冠。曠觀山東山西城南城北,住居雖星羅棋布,而統系則璧合珠聯,皆賴君家早修家乘,有以維繫之也。民國廿四年,貴家乘又起意重修,舉君家歸愚先生贊襄其事。仆興歸愚里相近、年相若、業相同、歸愚又知敝姓興貴族重姻疊眷、囑仆題跋其後,以作累代之淵源。仆捧覽玉牒,披閱再四,知貴譜中規則詳明條例完善,一有發起,即多贊成。回憶敝譜失修已五十載,絕無提議其事者。及時修纂猶覺考稽為難,若在因循,必有漏錄失傳之憾。對於君家能無汗顏!所謂一團散沙,敝姓實無可諱言者也。聊贅無詞,以志景慕。

明國二十四年已月中浣穀旦

歲進士愚兄張怡軒拜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