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2013年9月,有網友在微博中曬出了一張鹹陽博物館的石碑圖片,和其他的古代石碑底座一樣,石龜有著完整的身子和背部紋路,但在身體本該伸出腦袋的地方只剩了幾個圈圈,在圈圈中間突出的地方,能看見烏龜面部的紋路,跟縮進去一樣。被人們形象地稱作“縮頭烏龜碑”。
歷史淵源
其實,這個形似烏龜的石碑底座不是龜,而是龍九子之一的贔屓(bìxì),傳說因為贔屓好負重,所以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贔屓底座和石碑都是清乾隆五十一年製作的,縮頭贔屓馱著的碑文記錄了鹹陽渭陽書院的修建過程。
縮頭原因
網友猜測
網友“極道鮮鮮鼠”猜測,“我看縮頭烏龜是個爛尾工程吧。”
網友“西博蛋蛋”覺得這龜相當有個性,“莫出頭,出頭就被抓。是這烏龜太聰明了。”
網友“洛漓”大膽猜測,因為碑上的事並不是那么光明磊落,才找了這么一隻縮頭龜?
網友“太古獻寂”說,也許是烏龜頭掉了,後人覺得不好看,把斷頭磨平重新刻上了花紋。
網友“古樸萌道”說,這可能是雕刻技師的智慧,怕年代久遠腦袋被破壞,最開始就分開雕刻再安裝頭部,雕刻的整體線條很流暢自然,不像是後來補的。
專家觀點
西安碑林博物館官方微博分析:“有可能是腦袋前半部分殘損,石匠緊著剩餘後半部分重新補刻的,如果實在看不出來有補刻的跡象的話,那估計就是石料真的不夠用了。”
鹹陽博物館副研究員劉曉華也傾向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的說法,“估計是因為當時的石料不夠了,夠的話肯定會安上腦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