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練市鎮位於東經120°24′,北緯30°42′。地處浙江省湖州市東郊,與茅盾故鄉桐鄉市烏鎮鎮接壤。至上海、杭州、蘇州均不足2小時車程。練市鎮面積124.3平方公里。練市鎮屬杭嘉湖平原水網地帶,平均海拔3.5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5℃,降雨量1270毫米左右。四季分明,無霜期240多天,港叉如織,河寬水深,盛產魚蝦、稻米、桑繭、蔬菜。練市鎮村村實現光纜聯網,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5%以上,有線電視安裝終端7271個,農村入戶率達47.3%。程控電話裝機總容量達到17840門,電話安裝用戶達13582戶,電話普及率達71.7%。 計畫生育率達到98.7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練市醫院達到一級甲等醫院標準,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80%以上,兒童保健覆蓋率達95%,兒童“五苗”“單苗”接種率達到95%,孕產婦系統保健率達到95%以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完善,無特大違紀案件,無重大刑事案件,無突發性民眾鬧事事件,無集體上訪事件,練市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區位優勢
水鄉古鎮練市,風景幽美,小橋流水,一派田園風光。橫貫境內十八點六公里的運河古道(杭申乙線),它象一條玉帶,舒舒展展、平和恬靜地向東流至茅盾的故鄉--烏鎮,與京杭大運河匯合。運河古道支流密如蛛網,運河清澈、秀水碧波;兩岸阡陌互錯,翠竹桑林遍野;水鄉的市鎮、村莊、居民、石橋或伴水而棲或迎流而建。“先生家住練溪南、栽柳迎門映碧潭”、“水橋門徑垂楊柳、老圃家風蔬菜香”,這是古代詩人對水鄉練市的生動寫照。練市文化古蹟眾多,有“巡幕潭遺址--九天閣”,時稱“壯麗甲一鎮”的“沈氏西樓遺址--文興橋”,有選編《唐宋八大家文鈔》揚名海內外的明代進士茅坤刻刊著書的遺址--“書街”,有相傳朱元璋避難時所經之處的“慈姑橋”、荃步“報恩禪寺”等依稀可見。滄海桑田、幾經變遷,而古老的建築、古樸的石刻,乃至一條小巷、一條小河、一座石橋都是古鎮歷史的見證。古鎮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活動,如舞龍、耍獅、標桿船、打拳船、快漿船、村台戲、提燈會等傳統項目,均有所繼承、有所發展。尤其是民間武術等,多次在市、區的表演賽中獲獎。1996年練市鎮被評為省級體育先進鄉鎮,2000年4月,被命名為“浙江東海文化明珠”鄉鎮。練市鎮屬杭嘉湖平原水網地帶,平均海拔3.5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5℃,降雨量1270毫米左右。四季分明,無霜期240多天,港叉如織,河寬水深,盛產魚蝦、稻米、桑繭、蔬菜。歷史沿革
練市鎮成於秦、漢,興在晉、唐,相傳古時鄉人購璉成市,故名璉市,因“璉”“練”同音,清同治9年以來始稱“練市”。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它歷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因素。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有東方萊茵河美譽的長湖航複線,湖鹽公路及規劃、在建的申嘉湖、申嘉杭高速公路和湖乍鐵路均與南北走向的潯練公路在境內交匯,縱橫交錯的水、陸交通網把練市和世界緊緊聯繫在一起,距上海130公里,杭州60公里,蘇州80公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150公里,杭州蕭山國際機場70公里,離湖州、嘉興僅有30分鐘的車程。改革開放後,練市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創新思路,大膽實踐,經濟迅速步入發展快車道。現在的練市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江南水鄉古鎮,同時也是現代化的新興工業強鎮。 江南水鄉古鎮練市,相傳二千多年前,因鄉人購璉成市,故名璉市。三國時,改為巡幕鎮。唐代稱連雲鎮。明洪武年間,因河水西來如匹練,故名“練溪”。繼有漣川、連市、木連市等名稱。1949年5月,練市成立鎮人民政府。1958年10月與練市、荃仁、洪塘、花林等鄉合建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練市鎮。1986年6月和1993年10月先後與練市鄉、荃仁鄉合併為湖州市直屬鎮。1999年10月洪塘、花林兩鄉併入練市鎮,練市鎮常住人口10.1萬、直轄於湖州市南潯區。經濟狀況
2000年練市鎮國內生產總值12.6萬元。練市鎮工業企業1000餘家,產值50.1億元,年銷售收入超500萬元的企業有20家,被列為浙江省“五個一批”和湖州市“億千規模”的集團企業8家。有中外合資和出口創匯企業15家,練市鎮出口交貨值7.5億元。工業產品門類較多:有電子、紡織、毛皮、服裝、製鞋、化學製品、金屬製品、飲料製造、機械製造、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建材、家具等二十大類1000多個品種。農業產值3.4億元,水稻和蠶繭是當地的兩大主要傳統產品。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積極實行科學種養和適度規模經營,逐步向優質、高值、高效和商品型、外向型、效益型發展。湖羊、生豬、獺兔及優質水產品、花木等產值成倍增加。商業貿易興旺,自古以來商賈雲集,是太湖之濱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有大型室內農貿市場2個,針織品、湖羊、木材、小百貨等專業市場5個;高中檔賓館、酒店10餘家。文化狀況
練市鎮有中學5所,成人學校1所,國小15所。練市中學、練市一中、練市成校均被認定為“省A級普通高中”、“省農村示範性國中”和“省示範性成校”,鎮中心幼稚園被確認為市一級幼稚園。在校學生12300餘名,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9%。文體活躍,新落成的練市文化中心和王禮賢藝術館、荃步報恩寺均已開放。舞龍、耍獅、武術等民間文化活動內容豐富多彩;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鞏固,醫療衛生事業長足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古鎮練市的面貌煥然一新,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景象。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快,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科學合理的城鎮化管理體系。教育、文化、衛生事業進一步鞏固提高,廣播、電視、通信事業進一步健全完善,全社會法制意識增強,社會安定團結,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加強。 農村高中段教育普及率達到85%以上,文化站、文化中心、書店等民眾性娛樂場所設施完善,民眾性文體活動豐富,有腰鼓隊、舞獅隊等民間特色文化活動,建有練市萬興公園、占地20畝的振興廣場、王禮賢藝術館和朱元璋避難處-荃步報恩寺四個特色文化新景點。農業發展
2005年,練市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193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35億元,實現利稅6.2億元,完成協定外資4339萬美元,實到外資2102萬美元,外貿出口交貨值23億元,自營出口5700萬美元,工業性技改投入8.8億元。練市鎮規模企業達到了54家,其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12家,形成了以新型紡織、電磁線纜、裘皮成衣三大產業鏈為支柱的強勢特色產業聚群基地,針織、服裝、毛紡、皮製品,再生資源等六大私營塊狀經濟。 蠶繭和湖羊是練市鎮二大特色傳統產業,年產鮮繭量達2000噸左右,被譽為“中國蠶繭之鄉”。湖羊年飼養10萬頭以上,羔羊皮更是光潤潔白,以“東方軟寶石”之美稱譽滿國際裘皮市場。現在,以市場為導向,與特色產業相配套,大力扶持、發展了獺兔業,2005年,練市鎮獺兔、長毛兔養殖已達14萬隻,獺兔、長毛兔、湖羊等特色農產品資源,為練市鎮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提供了充裕的原料。2005年,練市鎮農業總產值達到4.35億元特色產業
皮鞋花林皮鞋業悄然興起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從家庭作坊的手工製作開始,歷經十多年的風風雨雨,至今已初具規模。現有大小皮鞋廠65家,職工500餘人,年產皮鞋100萬雙,銷售收入達1億元,產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石家莊、瀋陽等地,在市場上已有一定的聲譽,經營方式以批發為主。現在已擁有五洋、護花使者、鯨王、同步、孤城、小蓮莊、步驕高、八角星、鶴得麗等註冊商標9個。
湖羊
湖羊是當地農家的一項傳統副業。練市鎮1.9萬戶農戶,幾乎家家都養羊,年飼養量在10萬頭以上。湖羊繁殖力極強,在世界綿羊品種中占首位,一年可產羔二次,平均產羔2-3隻。湖羊生長發育快,性成熟早,周歲羊的體重接近成年羊,公、母羊均能四季配種。湖羊皮既可製革,又可制裘,羊毛可做地毯原料,也可加工成呢絨、毛線等產品。湖羊肉滋味鮮美,營養豐富。湖羊產下的未乳幼羔,宰剝而成的羔皮,毛色潔白,富有絲樣光澤,鞣製成裘皮後,極為美觀,暢銷國內外,特別深受歐美消費者歡迎,稱為中國的“軟寶石”。近年,湖羊產業通過推廣“桔桿氨化”新技術,解決湖羊專業群養中飼料不足困難,使湖羊業生產有了長足發展。同時,充分發揮了這一資源優勢,興辦湖羊交易市場,發展深加工產品--製革、皮裝、皮鞋、包箱、毛紡等。現在從事該產業的有3000餘人,年成交湖羊7萬多頭,加工羊皮20萬張,有皮革、服裝、包箱企業40多家,年生產能力達1000萬件皮裝及100萬雙皮鞋。投資意向:羊肉、羔皮、成羊皮深加工的獨資或合資企業。
蠶絲
練市種桑育蠶,歷史悠久。“湖蠶甲天下”,而練市又是湖州市種桑、育蠶、繅絲的重點地區。練市河水清澈,所產的白廠絲“柔韌有力,白淨晶瑩”,質量上乘。現在,通過農田整治,桑地改造,品種最佳化和積極推廣科學養蠶,蠶繭產量大幅度增長。現在,練市鎮年產蠶繭2600多噸,形成了育蠶、繅絲、織造、製衣為一體的產業鏈。現有繅絲廠3家,織造廠35家,服裝廠58家,從業人員1.5萬多人,生產白廠絲600多噸,坯布3000萬米,服裝300萬件。投資意向:絲綢、印染、服裝行業的獨資、合資企業。
醬羊肉
又稱紅燒醬羊肉。取成年湖羊(雄性為上品),活殺剝皮後,切成大塊入鍋加之黃酒、醬油、食糖、紅棗、姜等佐料烹之。其特點是精而不油、酥而不膩、香而不膻,色澤紅亮,鮮美無窮。秋冬的練市,紅燒醬羊肉香飄滿街,是農家和賓館、酒店餐桌之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