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石馬鎮

2007年5月,經市委、市政府批准,遊仙區正式成立了石馬工業集中發展區,將位於石馬鎮中心地帶約5平方公里土地劃歸工業發展區。 在2008年12月18日遊仙區舉行的全區18個災後重建工業項目集中開工典禮上,石馬工業集中區開工項目占到了10個。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石馬鎮先後引進並落地開工的工業項目達到18個,並有5個項目正在進一步洽談落實過程中。

綿陽市遊仙區轄鎮

1941年置石馬鄉,1958年併入東村鄉改石東公社,1960年更名石馬公社,1985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於區境西北部,距城區10.6公里。面積53.5平方公里,人口2.4萬。寶成鐵路穿境而過。轄七姓、涪江、橫山、紫府、翠屏、解放、文峰、百勝、天林、石鑼、天坪、飛鳳、獅俺、五顯、團樹、金字山、張家坪、光明院18個村委會和石馬鎮場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籽,特產麥冬、生薑。

總人口 17386
8811
8575
家庭戶戶數 5632
家庭戶總人口(總) 17131
家庭戶男 8588
家庭戶女 8543
0-14歲(總) 3177
0-14歲男 1580
0-14歲女 1597
15-64歲(總) 13000
15-64歲男 6619
15-64歲女 6381
65歲及以上(總) 1209
65歲及以上男 612
65歲及以上女 59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6088

石馬工業情況:

全力打造“城北工業集中發展區”
日前在由省中小企業局舉辦的四川省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工作會上,遊仙區石馬工業集中發展區憑藉突出的業績和優勢,在全省132個參會成員單位中脫穎而出,順利獲得“四川省小企業創業基地”稱號並授牌。從昔日傳統的蔬菜種植基地“蝶變”成為全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石馬鎮只用了短短一年半時間。
明確定位
向工業大鎮轉變
遊仙區石馬鎮地處綿陽城市偏北端,西南科技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近在咫尺,集鎮核心區又是川陝、綿渝高速公路的連線點,鎮內有石馬火車貨站,寶成鐵路貫穿全鎮。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交通和人才資源優勢。石馬鎮有多年蔬菜種植歷史,曾有綿陽城市“菜籃子”之稱。近年來,該鎮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大力整合各種優勢資源發展工業,使石馬由單純的農業鄉鎮開始向工業大鎮轉變。
2007年5月,經市委、市政府批准,遊仙區正式成立了石馬工業集中發展區,將位於石馬鎮中心地帶約5平方公里土地劃歸工業發展區。工業集中區在產業發展定位上,緊緊依託綿陽科技城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汽車配件產業等軍轉民高科技產業,搭建科技城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平台,發展現代物流業和濱江高檔商住業。
築巢引鳳
營造良好投資環境
為降低入駐企業創業成本,石馬鎮積極築巢引鳳,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為投資者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引進投資商綿陽興國旺機械加工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設3.3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並加大投資用於水、電、路、氣管網建設,著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除了硬體上的服務,石馬鎮還通過市場化運作,成立了企業服務公司,主動為企業開展土地分割、融資擔保、協調貼息貸款等“交鑰匙”工程,為入駐企業迅速做大做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川迪弗電氣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石馬工業集中區的企業。當初,技術人員出身的劉剛只有120萬元創業資本。“僅購置機器和原材料兩項開支,創業資金已所剩無幾”。回想起創業時的艱難,劉剛感慨不已。正在他一籌莫展之時,鎮上領導主動出面為他跑貸款,協調解決用地等難題,使企業很快走出了困境。去年,企業年產值已經突破3000萬元,不但為國家上繳70多萬元的稅收,還為鎮上解決了40多個剩餘勞動力。
謀劃發展
抓住災後重建機遇
“5·12”特大地震後,石馬鎮抓住災後重建機遇,狠抓災後企業復產和項目包裝申報工作,並以項目引進為重點,狠抓項目開工、竣工投產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在2008年12月18日遊仙區舉行的全區18個災後重建工業項目集中開工典禮上,石馬工業集中區開工項目占到了10個。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石馬鎮先後引進並落地開工的工業項目達到18個,並有5個項目正在進一步洽談落實過程中。引進項目開工率達到94.7%,竣工項目3個。去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5.04億元,其中規模企業產值2.81億元,較上年增長79%。
鎮黨委書記、石馬工業集中區管委會主任張小平告訴記者,石馬鎮將力爭用3到5年時間,完成集中發展區各項設施建設,引進規模以上企業約100家,形成產業特色和產業聚合,實現年產值30億元-50億元,實現稅收1億元-3億元,使石馬真正成為名符其實的綿陽“城北工業集中發展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