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綿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綿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是一個收到國家重點關注的民間文藝協會,其中的會員更是精英匯集。

基本信息

協會簡介

綿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立於1986年9月20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的,全市各民族民間文藝工作者自願結合的民眾性專業文藝團體。協會積極組織會員不斷提高政治思想和業務水平,廣泛進行民間文藝的蒐集、整理、研究和推廣工作,組織開展民俗文化活動,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為“兩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截止2002年底,協會有會員115人,其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6人,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38人,協會辦公地點設綿陽市文聯。

協會國家級會員

仇甫金仇甫金

仇甫金,男,1940年1月出生,四川梓潼人,漢族,大專學歷,梓潼縣文化館文藝創作輔導幹部,館員職稱。系中國民間文藝協會會員,省作協、民協會員。1956年國中畢業參軍人伍,1960年退伍到西安西北工業大學任校刊文藝編輯,1962年回鄉教書,1981年到文教局,1983年到文化館工作至退休。喜愛民間文學藝術,自八十年代初以來,在省內外報刊發表民間技事、詩說、民歌、笑話、謎語等近千件。其《謎語一組》1981年獲四川省優秀文藝作品三等獎。令有數十篇小說發表於各級報刊。
秦暉,男,1956年7月出生於重慶,漢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現在綿陽市廣播電視中心工作,任編審室主任、廣電中心黨委委員、第三支部書記,主任編輯。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新聞攝影學會會員、綿陽市民間文藝家 協會理事、綿陽市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綿陽市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當過知青。畢業於綿陽師專中文系。1981年1月—1984年1月在綿陽地區文化館工作,1984年2月調至綿陽市委宣傳部,先後在新聞處、外宣處工作。曾任陽市委外宣辦副主任、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副主任。1992 年1月到綿陽電視台工作,曾任副台長、分黨組副書記。1998年12月綿陽市廣播電視中心建立
後任現職。在綿陽地區文化館工作期間,具體從事民間文學的搜尋整理和組織、編輯工作。編輯有《綿陽地區民間文學資料》一至三輯。所搜尋整理的民間文學作品在《四川民間文學》、《大眾文藝》、《山海經》等刊物發表,並被“山海經叢書”之《清官傳說》、《七個才子六個癲――文人佳話》,“中國民間奇聞精編”之《玉人何處再吹簫――文人奇聞》、《天生我才就有用――智者奇 聞》等書籍刊載。作品《七個才子六個癲》獲“山海經”首屆優秀作品獎。著有中篇紀實文學《奇人神功》等。
趙長松,筆名趙公、常青,男,1940年11月出生,四川省三台縣人,漢族,共產黨員。大專修業,三台縣文化館輔導幹部,副研究館員。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四川省民俗學會常務理事、綿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一、二屆副主席。1957年前在三台秋林中學上學。1958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66年轉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45團任宣傳幹事。1974年調三台縣文化館工作。1981年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生產建設兵團從事軍營文化及理論工作。創作和寫作有歌曲《誇誇俺連指導員》、《張大胖爬單槓》、戲曲《出工之前》及新聞作品在軍師團演出獲獎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1982年後,參加國家民間文藝集成縣、市卷工作10餘年,先後在民間文藝、民俗、群文等領域,撰寫並發表了一批學術價值較高的論文,如《四川獅燈》、《淺析附會傳說》、《川菜嗚堂輔餐侍席藝術》、《杜甫與涪江》、《三台東山摩崖遺存是唐代密宗道場》等80餘項。創作小說、曲藝、戲曲作品多件。著有《獅燈》、《大佛寺的傳說》、《杜甫在三台詩集》、《杜甫梓州詩注》(與他人合作)等10部集。發表文字作品1000餘件,獲獎作品30餘項。
周賢中,筆名周曉鍾,男,1949年10月出生,四川省三台縣人,漢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1968年高中畢業後上山插隊落戶當“知青”,1973年考入四川江油師範,1975年畢業分配到平武縣文化館工作至今,歷任副館長。1986年通過自學考試,獲“漢語言文學”大專文憑。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曾任綿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理事長、綿陽市攝影家協會理事。長期致力於發掘和整理民間文化遺產工作,特別注重白馬藏人民俗、民間文學的蒐集整理。自1978年以來,走遍了縣內絕大多數偏僻山村,蒐集、整理搶救了近百萬字的民族民間文化原始資料,以及大量的聲像資料。整理出200餘篇白馬藏人民間故事、傳說、寓言,平武羌族民間故事傳說,以及三千餘首川北山區漢族山歌。先後在《民間文學》等刊物發表。百餘件攝影作品和資料圖片在中央、省市報刊發表和展出。1984年,重慶出版社出版了他蒐集整理的白馬藏族民間故事集《新娘鳥》。1986年以後,陸續編輯出版了《平武民間文學選》、《平武民間故事集》、《平武歌謠諺語集》等三本內部資料。多件作品被選入《中國民間寓言選》、《日月山的傳說》、《花見蜜蜂朵朵開》、《獲獎歌曲集》、《綿陽的傳說》、《綿陽民間情歌選》等書中。發表有論文《試論白馬藏人民間文學中表現的民族氣質和心理》、《從民俗和民間文學看白馬藏人的自然崇拜》、《發展節日文化,帶動兩個文明-試論以節日文化促進平武藏區經濟發展的可能性》、《試論白馬藏人的圖騰》等。2002年,編輯出版了他蒐集整理的《平武羌族民間故事集》,收入平武羌族民間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35篇,以及30餘幅平武羌族民族文化照片。發表的民俗散文《奪博河畔風情錄》和60餘篇《白馬藏人民間集》,並附大量圖片,已結集成書待出版。以民俗民風為題材的系列小說《房後一座打兒岩》、《圓頭》、《喊河》等,分別在《四川文學》、《百花園》、《劍南文學》、《蜀南文學》等刊物發表,並被《中學生閱讀》、《小小說選刊》、《青年文摘》等多次轉載、獲獎。民間文學作品有130餘件入選《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四川綿陽市卷》,17件入選《中國民間故事集成》。1991年,被評為“綿陽市第二屆青年藝術攝影十佳”,並獲市攝影家協會頒發的“子云金像獎”。1992年獲綿陽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稱號。

會員名單

潘德貴匡從友劉大軍張承恩趙蜀梅王德奎鄭定理劉偉平高一旭
廖仲宣何天富商欣李德書秦暉王崇江張爾君蔣曉東傅培珊

黃枝生黃英胡國庵向世俊王培芳尼麻他張榮生周賢中羅勝利
王德華謝成飛仇甫全王漢文敬永金張廷俊鍾樹勛鄒開歧趙長松
母廣元李述國劉術雲王拓江賈遠燧王映維白小鷗杜文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