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使用的社會影響

網際網路使用的社會影響

《網際網路使用的社會影響》介紹了美國網際網路的現狀,並從三個領域探討網際網路的社會影響,分別是接觸網際網路技術、通過網際網路參與群體和社區以及使用網際網路進行社會互動和表達。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編者:傅小蘭 嚴正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第1版 (2007年6月1日)叢書名: 電子社會與當代心理學名著譯叢

平裝: 561頁

開本: 32開

ISBN: 9787100052320

條形碼: 9787100052320

商品尺寸: 20.2 x 14 x 2.2 cm

商品重量: 499 g

ASIN: B0011F892O

圖書目錄

前言

有關網際網路的社會影響的第一次全國隨機調查研究

滑鼠發揮了什麼作用?

雙面計畫(Syntopia Project)

致謝

1 美國與網際網路:登錄上網、參與和社會互動

理解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的三個核心社會問題:登錄上網、市民和社區參與、社會互動和表達

反烏托邦的主要主張

烏托邦觀的主要主張

雙面(Syntopian)現實

Ⅰ 登錄上網

2 登錄上網:基本問題和前期證據

登錄上網的概念和影響

反烏托邦觀點

烏托邦觀點

結論

3 登錄上網和數字鴻溝:結果

網際網路意識和使用的影響因素

不同調查年份的非用戶和用戶

一個持續存在但呈下降趨勢的數字鴻溝

不同人口統計變數的不同群體(Cohort)和不同調查年份的使用差異

意識

對網際網路使用和意識的綜合影響

網際網路使用的動機:非用戶和用戶,新近用戶和長期用戶,1995年和2000年

Pew網際網路和美國生活研究計畫2000年3月的調查結果

結論

4 退出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中輟者

結果

討論

結論

5 上網和數字鴻溝的實例

關於數字鴻溝的觀點

登錄上網:一項重要的人權

克服群體或個人孤立的上網程式

登錄上網以尋求自我身份和拓展個人興趣

減少獲取文化信息的障礙

由於缺乏可覺察到的用途而限制了上網的興趣

伴隨嘗試克服數字鴻溝所出現的循環問題

是文化障礙和社會障礙,而非技術障礙

結論

Ⅱ 市民和社區參與

6 市民和社區參與:基本問題和以往證據

市民與政治參與

社區參與

更廣義的“影響”

結論

7 政治參與:調查結果

離線政治活動和線上政治活動

Pew網際網路2000年調查的相關結果

結論

8 社區參與:調查結果

參與宗教組織、休閒組織和社區組織

結論

9 參與實例:“無形滑鼠”的證據

社會支撐網路

家庭

人際交流社會網路:維持、重建和確認

關於生命和死亡的參與:記憶永存

性作為參與網際網路的一種動機

社區建設:政治參與

社區建設:種族、文化和歷史方面的隸屬關係和努力

社區建設:社會性和娛樂性

利他主義行為提升參與感

某些參與形式的負面影響

結論

Ⅲ 社會互動和表達

10 社會互動和社會表達:基本問題和前期證據

反烏托邦觀

烏托邦觀

潛在的變革

結論

11 社會互動:調查結果

用戶和非用戶的離線互動

附加的1995年離線分析

附加的2000年離線分析

線上互動

附加的1995年線上分析

附加的2000年線上分析

Pew網際網路2000年3月的調查結果

結論

12 互動和表達:自我、身份和個人主頁

什麼是自我?

後現代主義論點的反例

個人網頁是整合自我的表征

結論

13 互動和表達的案例

互動以建立社會聯結和關係

自我表達:網際網路被低估的一面

自我表達導致與他人互動

政治表達

自我表達,自我身份,人類記憶

結論

Ⅳ 整合與結論

14 網際網路中的登錄上網、參與、互動和社會資本:數字鴻溝與數字橋樑

基本問題和調查結果總結

網際網路:登錄上網、參與、互動和社會資本

結論

附錄A 方法學

覆蓋全國的電話調查

統計分析

用戶訪談和網站取樣

附錄B 調查中的描述統計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