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生物學

1992年中國曾邦哲提出系統醫學與藥物學概念和模型,提出經絡等理論是圖論、拓撲學的模型方法。網路生物學(network biology)與網路醫學(network medicine)辭彙是系統生物學家A-L.Barabási分別於2004年和2007年提出,指採用數學方法和圖論、網路拓撲學(network topology)模型研究生物系統網路(biosystem network)。

網路生物學(networkbiology)與網路醫學(networkmedicine)概念和辭彙是系統生物學家A-L.Barabási分別於2004年和2007年提出,指採用數學方法和圖論、網路拓撲學(networktopology)模型研究生物系統網路(biosystemnetwork);但是,網路醫學的中文辭彙2000年在中國已經提出,指的是網路媒體和醫學資訊而非同一個概念。
1999年中國科學家曾邦哲(曾傑)在德國建立生物系統網路(biosystemnetwork)網站和籌備國際系統生物科學與工程協會(systemsbiologicalscienceandengineering,biosystemscienceandengineering,scienceandengineeringofbiological-systems等)時闡述系統科學理論和實驗、計算(computational)和工程方法的生物系統與人工生物系統研究,以及仿生學與遺傳學、微電子技術與轉基因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與生物科學的方法整合,包括,細胞通訊的分子系統設計的微電子線路原理與方法等概念圖,主要特徵是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系統和細胞信號傳導、基因調控與代謝鏈網路系統的動力學等數學模型計算機模擬和工程方法設計等研究與開發。
1992年曾邦哲在中國廣州中醫藥大學舉辦的全國首屆中西醫學比較學術研討會上提出系統醫藥學(systemsmedicineandpharmacology)概念和分子、細胞與器官系統相互作用與分層級的系統調控與轉換、時間節律穩態等模型,包括,論述中醫的經絡網路、五臟六腑等為圖論與拓撲學數學模型方法,以及對生物系統的健康與疾病的行為與心理學、遺傳學與環境等適應與調控作用,在天然與人工生物系統的泛進化綜合理論-結構論闡述了R.Rosen的生物系統分層次理論和數學拓撲學結構穩態模型與轉換方式等。
生物系統網路探究的歷史追溯到20世紀:
1943年,McCulloch和Pitts提出形式神經元(formalneuron)模型
1968年,美國貝塔朗菲《一般系統論》提倡系統、整體和數學方法的開發生物系統研究,美國“SystemTheoryandBiology”會議Mesarovic,M.提出“systemsbiology”術語;
1969年,MA.Savageau發表生物化學系統理論;
1970年,R.Rosen發表系統的分層次理論,發展數學生物學;
1971年,艾根(EigenM.)提出分子酶催化網路的超循環系統理論;
1974年,N.K.Jerne發表免疫網路理論(networktheory);
1989年,E.O.Voit等生物化學與數學方法的計算機建模國際會議;
1992年,中國曾邦哲提出系統醫學與藥物學概念和模型,提出經絡等理論是圖論、拓撲學的模型方法;
1993年,W.Zieglgansberger和TR.Tolle論述神經疾病研究可用“systemsbiology”方法;
1999年,中國曾邦哲建立生物系統網路(biosystemnetwork)網站,倡導系統生物科學與工程-生物系統與人工生物系統研究,轉基因與仿生學整合的細胞通訊分子電路概念圖等。
1998年,DJ.Watts和SH.Strogatz發表“'small-world'networks”理論;
2004年,A-L.Barabási提出networkbiology的辭彙和概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