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與特點
網路期刊,論壇或部落格時代下,採用論壇技術或部落格條件,製作的精美而有針對性的網頁,可定期而連續更新,形成主題或內容或風格的相關性,亦可稱之為“電子刊物”。這種電子雜誌只能保存網頁,往往體積雖不大,但頁面幅度滿屏,甚為不便,網頁防禦
木馬病毒技術很薄弱。但網路期刊,從投稿、編輯出版、發行、訂購、閱讀、讀者意見反饋...全程均完結於網路環境。 這是目前大部分網路期刊的局限性。
網路期刊,最終方向是以電子郵件為傳送方式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或免費或有償。因近年電子信箱技術崛起,造成電子郵件產業化,網聯工具產性一次大爆炸性革命。因此,電子報這種資訊工具,可直接傳遞至手機等用戶終端機器,網路刻板傳輸的感覺,大大為郵件靈活的穿透性所覆蓋。手機直接連結各大入口網站,手機登入網路,一種新的“時尚秀”應運而生——手機電子報、掌上訂閱虛擬期刊。
網路期刊,另則可指媒體平面刊物——直接的網頁和網站。無須複雜而漫長的傳統印刷過程,發布周期比傳統報刊雜誌更精細更準確快捷,而且網頁編輯直接命意網站稱謂,網刊地位突出而風格專業。出版周期短,信息速度傳遞快,無紙化操作避免了印刷發行投遞等環節,投稿編輯發行訂閱閱讀的全程,網內完成。有的電子期刊,收稿到被閱讀,時間之短,穿透校園網、地區網、國家網及網際網路,實現高速跨越,其傳播速度非常驚人。
網路期刊,逐步形成網路檢索功能。讀者通過網路檢索期刊,獲取網路期刊資源,不受時空限制,檢索途徑多樣——網站引擎檢索和圖書館目錄檢索等等。自然語言與智慧型檢索,突圍到篇名、關鍵字、作者、全文等任何一個入口詞為代表的信息點,多半或全能地檢索到目標,途徑豐富,效率驚人。
網路期刊,嫁接了多媒體功能。網刊,當前多是多媒體合成期刊,動態效果,影像聲音動畫插入,豐富性生動性活潑性,不可同日而語,況且能製作或訂閱特殊化,可謂姿彩斑斕。網路期刊,其諮詢稿件來源,跨越了時間空間限制,作者、出版者、用戶之間的聯繫,更加密切直接,論文作者可以異地萬里提交稿件,和編輯商榷。電子期刊的進化,大為改變了文化生活方式的主動性和互動性。網路電子期刊,逐漸成為主流媒體,旺盛的生命力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如:智慧財產權、著作權法、網路著作權糾紛層出不窮、用戶問、問題及時解答、期刊穩定性問題、網路傳遞問題、保存壽命問題、在線上電子收藏、永久電子存檔等等。
網路期刊,開發利用措施:電子期刊虛擬圖書館、電子期刊鏡像站、電子閱覽室、精品化服務、電子期刊深層開發、讀者開發、情報開發、專題電子文獻、參考諮詢館、區域性開發、資源共享。
電子期刊導航系統:
1、按某種順序(如刊名、主題、刊名字母順序)瀏覽不同資料庫中的期刊
2、按刊名、ISSN、來源資料庫、學科分類或主題等途徑檢索期刊。
提高期刊員工綜合素質,期刊編輯素質:
1、查找資料庫、搜尋工具、有標引知識、辭彙控制方法
2、熟悉適用的檢索策略和檢索方法等知識
3、能排除計算機及網路運行中臨時出現的小故障
4、熟練掌握Internet日常的業務
5、具有一定的英語閱讀能力
6、具有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
7、與網路圖書館強形成特色,拓展信息源
利弊及發展
根據上網途徑的不同,我國網路期刊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期刊社開發有自主著作權的網路期刊,期刊的編輯、發行和傳播等藉助網路進行;二是依靠主辦單位網站或其他合作網路實現上網的期刊;三是通過權威信息機構如中國期刊網、萬方數位化期刊群或期刊全文資料庫等代理上網的期刊。目前我國網路期刊多是將紙版期刊進行數位化加工處理後在網路上發布,通過第三種方式實現網路化。
期刊網路化為新理論和新科技的快速傳播、套用、推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集約知識的整合功能。網路期刊包括了眾多的資料庫,並且提供國內外對口核心期刊的內容和相關信息,不受版面篇幅的限制,形成了出版學科齊全、結構規範科學的知識庫。二是方便文章檢索的功能。專業性的網路檢索工具結合在線上資料庫,在提供參考資源、軟體目錄、研究項目信息、學術動態、相關學術站點等方面,比印刷期刊具有更強大的檢索能力。三是網路上電子資源導航系統的建立功能。隨著網上期刊的日益增多,通過建立區域網路、專業網,實現編輯部網站之間的連結,可以在更大範圍達到資源共享。四是進行稿件檢測識別,避免一稿多投。
近年來,我國網路期刊發展較快,形成了鮮明的特色。首先是傳播、交流方便快捷。網路期刊能夠得到更多有相關專業學術愛好者的閱讀和利用,從而擴大期刊讀者群,期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其次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網路海量信息的獲取大大提高了編輯的知識視野,極大地推動了編輯加工和出版的效率。再次是期刊資源更加豐富。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能使原本單一、枯燥的內容變得更為豐富、生動、形象。便於期刊之間的對比,找出差距,顯現個性和辦刊特色。第四是經營管理更加科學。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突破,可以快速、低成本、主動地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滿足讀者需要,從而促進傳統期刊的持續經營。
但網路期刊也有其弊端:1.網路期刊加大了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難度。我國2001年修改的《著作權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作品的數位化形式、著作權法保護、應依法承擔的法律責任等有明確規定。但規定的有些條款實行起來難度很大,如期刊社無權給期刊網路服務者轉讓作者著作權,按照法理,期刊不僅應取得期刊社或編輯部的同意,而且應取得作者的同意,但這在事實上行不通。《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的中文期刊達8000多種,涉及作者海量,若要一一取得作者許可,難免受到各種基於作者著作權的困擾,這樣資料庫就無從產生了。目前,期刊社或編輯部通常採取的辦法是以“徵稿啟事”之類解決網路著作權問題,即“徵稿啟事”中聲明來稿作者如在稿件中未附帶聲明不允許電子媒體轉載、摘編其作品,則推定作者許可網路傳播,但這種做法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士的質疑。因此,如何雙贏地轉讓網路傳播權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網路期刊破壞了期刊的原有容貌。優質期刊是一個完整的特色化產品,包括內容、欄目設定、封面、版式、印裝等。網路使用者利用計算機及相關設備下載、瀏覽時,期刊的整體狀態和個體特徵蕩然無存,特色被網路資料庫收錄方式破壞。期刊特色的整體性在資料庫中不能體現,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對期刊社或編輯部作品著作權的侵犯。
3.期刊網路化使得做假期刊的問題比較嚴重。期刊網路化給不法分子開了方便之門,近年來,許多家學術期刊發表嚴正聲明,痛斥一些人在網上徵稿做同名假期刊的現象。
基於上述情況,筆者認為網路期刊發展的路徑應該是:第一,加強立法,建立網路期刊著作權法律體系。現有法律對著作權的各項規定均散見於各個單項法律法規或者司法解釋中,尚沒有一部完整的保護網路權益的法律。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各種侵權行為的不斷出現,現有的條款已不能滿足需要,因此,加快制定和完善網際網路立法十分迫切。建議對我國著作權法上的法定許可使用制度加以適當調整,如對數字媒體主體資格設定特許權制度,規定數字媒體必須經過國家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審查批准,建立一個既有利於保障作品的作者和學術期刊等期刊彙編人、出版者的正當合法的著作權,又有利於保護數字媒體正當權益,有利於推進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和學術信息廣泛交流的網路期刊著作權法律體系。
第二,逐步實現編輯工作的數位化,提高編輯工作效率。期刊尤其是學術期刊要在激烈的期刊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一是要樹立全新的網路理念,強化編輯主體的網路化意識和能力,辦刊人不但要成為紙質期刊的合格編輯,而且要能勝任網路期刊的編輯工作;二是網路知識操作技能要選擇最佳信息轉換模式,實現文獻信息內容的標準化;三是要實行編輯手段數位化,期刊編輯應當儘快利用信息技術革命的新成果,將現行期刊運行模式轉變為基於網路的期刊編輯出版系統的工作模式。
第三,維護期刊形象,拓寬發行渠道。網路期刊必須鞏固和加強原有的讀者群,保證期刊的權威性。網路版內容選擇和開發要思路開闊,有完整性的形象。期刊可以直接在網上訂購交易,還可以用其他適用網路套用的載體推向市場,拓寬發行渠道。
第四,因地制宜建設網站,改善編讀環境。一個良好的網站可以承載幾乎所有的信息內容和媒體形式,使之成為期刊信息內容發布、品牌推廣、讀者服務的綜合平台。如逐步建立發布期刊文章的信息型網站,提供查詢和檢索服務的互動型網站,為讀者提供線上投稿、線上編審等服務的經營型網站。鼓勵並引導讀者和作者利用網路進行溝通,提高網路化套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