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草創泰戈爾1901年在故鄉加爾各答以北約180公里的小鎮聖蒂尼克創辦了一所從事兒童教育實驗的學校,這就是維斯瓦-巴拉蒂大學的前身。
正式成立1921年12月23日,“維斯瓦·巴拉蒂”(Visvabharati)(即國際大學)在正式掛牌成立。
經過多年努力,泰戈爾在聖蒂尼克坦利用自己家庭的產業和人們受他人格和理想的感召而捐贈的土地,並把自己在聖蒂尼克坦的全部財產都獻給國際大學。
聖雄甘地在四十年代曾到此地看望泰戈爾。當時,年屆八旬、健康狀況不佳的泰戈爾以這所學校相托,並得到聖雄甘地承諾。此後,贏得獨立後的印度議會於1951年通過議案,宣布這所大學是一所中心大學,是對“全國具有重要意義的機構”。不僅如此,印度的歷任總理都兼任這所大學的校長。
辦學理念
泰戈爾創立這所大學,是他教育的新構想。他已見慣了太多的西方大學的模仿物,在這裡他要強調的是思想交流、而不僅是學術訓練,他也要把二十世紀在西方工業文明巨大陰影遮蔽下的亞洲文明展現出來。
他期望的國際大學時“一個世界的鳥巢”,是東與西的交流之地,“represents India where she has her wealth of mind which is for all.Visava-Bharati acknowledges India's obligation to offer to others the hospitality of her best culture and India"(國際大學代表了印度全部的精神財富,肩負著向世界其他國家展示印度最好文化的使命,並向其他國家傳達友好的信息)
校歌
《聖蒂尼克坦之歌》
她是我們的,
我們心中之所愛,
聖蒂尼克坦!
在她的手臂中,
蕩漾著我們的輕夢,
……
著名校友
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
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
其他
譚雲山和中國學院譚雲山(1898-1983),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院長。
湖南省茶陵縣人,1898年出生於茶陵縣下東鄉長樂村一書香之家。1904年,其父母先後亡故,家道衰敗。幼年幸得當地紳士彭勿仁相助,得以進私塾讀詩書。後考入茶陵縣立高級國小,接受新式教育,改原名啟秀為雲山,勵己奮進。高小畢業後,邀好友赴省城求學,就讀長沙城南書院。191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他積極參加進步活動,加入毛澤東等創建的新民學會和文化書社。還為首組織了文學團體新文學社,編輯《新文學》周刊。1919年從一師畢業後,進入長沙船山學社從事學術研究。1924年遠赴南洋留學、謀職,輾轉新加坡、馬來西亞。他一面以教學為生,就教於南洋華僑學校;一面致力於寫作和學術研究,出任《華文日報》主筆。1927年,在新加坡結識了印度著名活動家、詩聖泰戈爾,兩人情投意合,書信往來頻頻,成為忘年之交。1928年9月3日,應泰戈爾邀請,他偕夫人抵達印度寂鄉,任教於泰戈爾創辦的印度國際大學,從此致力於傳播中國文化,並潛心佛學和印度文化的研究。
他是一名傑出的中印友好使者,為構築中印文化橋樑、傳播中印文化付出於畢生精力。在印度國際大學中文班任教期間,他在《東方雜誌》上撰寫了大量關於印度文化、民族運動的文章,受到印度朋友的讚賞。他提出了在中印兩國分別建立文化協會,以主持兩國文化交流的大膽構想,得到泰戈爾的極力贊同。經過努力,中印兩國文化協會分別在上海和印度的聖諦危克坦宣告成立,增進了兩國友好往來。泰戈爾提出在印度國際大學設立中國學院,作為交流中印文化、傳播中國文化的固定據點,並將這一重任交給他去完成。他不負重託,往返於中印兩國,經過精心籌辦,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於1937年4月14日正式成立,並受命任首任院長。印度總理尼赫魯派女兒英迪拉前往參加成立典禮並致賀辭,稱讚中國學院的成立,“把中國和印度緊密地聯繫起來”。他領導中國學院秉承“研究中印學術,溝通中印文化,融洽中印感情,聯合中印民族,創造人類和平,促進世界大同”的辦學宗旨,數十年致力於教學和學術研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印學者研究對方國家語言、文學、歷史、宗教、哲學諸學科的搖籃。東南亞及歐美國家的許多青年學者慕名前往學院深造、進修或研究。1956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時,特地參觀了國際大學中國學院,高度稱讚他“為促進中印文化交流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印度總理英·甘地夫人也讚美他“是一位偉大的學者,一位真正有文化素養的人”,“為印中兩國文明更好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
他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著名學者,被印度學者、評論家、新聞界稱為“寂鄉鴻儒”。青少年時代精讀了大量古典名著,打下了堅實的國學根底。留學、任教海外期間,又努力學習和吸收了外國文化的營養。對中國古典文學、詩詞、佛教和印度哲學造詣很深,留下豐富的著述。《海畔詩集》輯入其20世紀20年代所寫的詩,30年代在南洋華人中影響很大。他撰寫的《世界曆法與曆法革命》、《印度週遊記》、《印度叢談》、《印度六大佛教聖地圖志》、《西藏見聞錄》等38種英文和10餘種中文長篇巨著,文筆流暢,飽含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化學術價值。
1968年從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退休,享有終身名譽教授殊榮。1979年又被該校授予最高榮譽一一文學博士。1983年2月12日在印度菩蒂伽耶住所病逝,終年85歲。
印度著名詩人和哲學家泰戈爾於1913年獲得的諾貝爾文學獎章日前在印度東部的一家博物館被盜,當地警方正在加緊追查。
據報導,泰戈爾的這枚諾貝爾文學獎章是在距離印度東部城市加爾各答以北200公里的維斯瓦-巴拉蒂大學博物館被盜的,這所大學是由泰戈爾於1901年出資建立的。據印度西孟加拉邦地方警察署的一名高級警官說,除了那枚諾貝爾文學獎章外,還有一些泰戈爾家族的私人藏品被盜,其中包括一些黃金飾品、名貴工藝品和書畫,另外還有一塊泰戈爾生前使用多年的手錶。經過兩天的閉館檢查和清點藏品,這家博物館已於26日重新對外開放,加爾各答警方派出的一支特別偵破小組目前正在加緊調查。